

在同学毕业50周年联谊会上抒真情
文/任福斌
今天,大家相聚在这里,隆重举办中学毕业50周年纪念联谊会 ,圆了我们多年的一个梦想。青春不散场,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特别要感谢张春发同学的无私奉献,他不仅为我们搭设了微信平台,还多次创造了与同学们相聚的机会,付出了大量心血。
时光如梭,过去的50年,我们四面八方,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一直为生活和事业奔波。
退休之前,同学之间很少有联系;退休以后,通过网络平台,才进一步相逢相聚在一起;但仍有10位同学联系不上,还相继失去了12位老同学。
岁月可以带走我们的青春和激情,却带不走我们的记忆与思念;生活可以改变我们容颜和秉性,但改变不了我们纯真与友谊。回顾那些青春的岁月,是那么美好,那么亲切,令人珍惜和留恋,这种感情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呵护与传承。
50年来,每位同学都有一番不同的沉浮和历练。我们出生在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国困家贫,缺衣少食的年代里,我们共度过了童年时代。 我们成长于60年代,需要长身体的时候,正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全民闹饥荒,影响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读书时,却赶上时代变换,追求学业的迷茫;虽然我们有学校、有教室、有老师,可是校舍简陋,学习教材短缺。 三年多的初中学习生活,我们均在工宣队、军宣队、校革委会的领导下,参与了一些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支工和支农等活动。
在校期间,学校曾经举办过三次体育运动会,组织过一次万米长跑活动,还观摩了二次全市中小学运动大会。刚入学不久,在市体育馆里,全校还组织过各班级文艺大汇演。
在支工活动中,我们去过辽宁无线电一厂参观学习。印象中,该厂是制造车载雷台的军工企业,使用的是微型车床,同学们很好奇,都纷纷上前去围观,听工人师付讲解。
1969年秋天,学校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在学校大橾场里,挖掘防空洞(也叫猫儿洞),后来按照市防空指挥部的要求,在学校内,要用钢筋水泥构筑永久式的防空洞。那时我们的班级已经按照“连排”来划分,学校要临时抽掉几个排,夜里轮换去小屯水泥厂抢运水泥,用二战时期的破汽车,连夜轮换往学校里运送。
当年水泥物资断缺,供不应求。在短时间内,急需用量较大,各单位要排队购买发放。我们排距离学校较远,并没有派上用场,就负责用大柳条筐给那里的同学送夜餐,印象很深,吃的是地瓜。大家还编个顺口溜:地瓜一根棍,吃了饱一会,拉屎一大堆,干活没有劲。我们还支援过鞍钢供水线的改造工程建设,挖掘从太子河引入蔡庄鞍钢给水站的管道线改造工程任务。
在施工时,挖出多座青砖叠筑的高丽坟墓和整体人骨头、泥坛等陪葬物品,大家把这些宝藏拋在水线道上,任意用来玩耍,一群无知的年轻人,严重破坏了一大批燕州时期的古文物。
1970年秋季,我们配合市政部门修筑了新运大路西关段,参与挖掘了市政府新建办公大楼的地下人防工程任务。
春耕时节,我们支援过农村稻田插秧等农业活动。首站是沙岭区柳壕公社罗套大队,我们排张翠兰同学,就是在那次支农劳动中,结下了爱情的种子。时隔不久,我们又去了灯塔区的柳条公社,坐火车在十里河火车站下车,步行几公里才到达驻地。
那年4月份左右,我们还去过学校的齐大山农场,修补梯田垒筑石墙劳动。秋季又去首山农场三块石支援秋收工作,抢收玉米。
在初冬季节,学校还组织了一次野营拉练活动,徒步去鞍山二一九公园,印象最深刻的是另一排的一个“拐子”同学掉进了公园湖里,大家纷纷跑上前去围观。
在那年秋天,学校还组过前往燕州城游览观光活动。时隔不久,还乘火车去弓长岭,凭悼日伪时期矿区的千人沟、万人坑,进行一次阶级教育活动。
1970年的下半年,才逐步开始学习一些文化课知识,直到1971年初中毕业离校。可以说,我们的中学时代,是在政治运动中,开展复课闹革命的;是在以学工、学农为主题的活动中,完成学业的。但毕业时却没有被承认学历,没有颁发毕业证书。毕业以后,全班64名同学,上山下乡插队21人,留城42人,只有陈桂复同学的情况不明。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以后,全班有7位同学进入大中专院校或函授学校深造过。其中马莉考进了清华大学,冯贵金考取了辽宁省邮电学校 ,王成吉在沈阳中医学院,纪素华在沈阳纺织轻工工业学校,赵雅文在抚顺化工学院 ,王洪凡和贾贵荣考入沈阳机电学院。
毕业以后有4人先后参军入伍。1979秋季,军队恢复院校后,我也从部队被保送到解放军石家庄装甲兵学院。50年来,全班拥现出一批厂长、经理、工程师、大学讲师、研究员等人才,这些都是值得同学们自豪的事。
总之,我们虽然各自的工作岗位不同,资历不一样,但我们都是这个年代的亲身经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我们大多数同学还曾是发小和邻居,就读于辽纺小学。年少时结下的这种同学情,是一段美好的青春记忆,更是一种缘分的组合。无论走到那里,无论事业生活如何变化,同学们在经历世事沧桑之后,更加珍惜这份友谊,年龄越大,感情越深。
由于这个缘分,才促成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相约、相逢、相聚。尤其今天的大聚会,让我们延续50年前的真挚友谊,回味50前的趣味故事,珍惜每一天,走好每一步,让友谊天长地久!祝愿我们前行的道路笔直通畅,再相聚,心相知,永相敬!快乐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