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211
文/三木秉凤
《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崇尚“谐和”,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之自身灵肉之间保持谐和。但一切和谐的基础是人之自身的灵肉之间的和谐,自身做不到和谐,又何谈对外和谐呢?宇宙万物及人类社会是否依道而行,最终体现在是否和谐上。老子曰:大道甚易,而人好径。阴阳变幻的祸福仅仅是人的感受而不是自然的感受!大道公平天网恢恢,一切恩怨情仇时空而言会将万念化为乌有。 天地沉浮,祸福相依!让眼界开阔远去,再开阔远去,让心态放松下去,再放松下去,学会与灵魂对话聆听灵魂的声音,努力放下肉体之欲并让灵魂主宰生命的方向,带领着血肉之躯走向光明之路即由阴阳回归太极。

感性与理性,欲望与自律,生命的和谐状态就是在各种需求之间寻找平衡。当思想意志无可奈何地被欲望牵引,灵与肉的搏弈必然在冰封之下激烈进行,肉体需要衣食住行等人间烟火的欲望满足,灵魂升华需要少私寡欲的精神修练!对欲望的追逐与放下就成为灵与肉的搏弈方向,在我们躬体内藏的太极世界里,肉体之阴与灵魂之阳的平衡不断被打破!肉体似乎是独立的,但宇宙万物的灵魂却是一体的!这个宇宙共体的灵魂佛教称之谓“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论你是否相信天地间冥冥之中总有一股力量推动日月星辰运转,同时也牵引你从生命萌萌走向死亡茫茫,这股力量的发动者就是宇宙灵魂!当人们向外挣扎着追逐有形之物的安乐享用时,几乎没有人向内反观听听灵魂的声音,而这个精神体却是惟一终生最关注我们的“真实存在”宇宙灵物。人生路上沉淀下的多少精华?我们大多人只有在挫折之后才去反思“灵魂”的真正需要!人在一帆风顺之时或踌躇满志之时却将自己的功业定位于儒家的“治国平天下”,从而忘记本性之“我”更需要“道法自然”!所以一旦悟达到宇宙万物的灵魂共体,您也就没有了一切分别心与执着心,您也就理解了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真实含义,您也就明晰了佛教中所言的“一真法界”就是易经中不受阴阳束缚的太极一元世界!我们要感恩那些给我们带来挫折的人,正是这些挫折阻止住欲望脚步才给我们留出了与灵魂对话去反思自我的机会!才让人一路上开始身心并肩成长。人活着每天既有创造也有消耗,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如果我们创造多而消耗少或曰奉献多而索取少就是积福。 如果这个福积过程没有含带任何功利色彩就是积德。

可见“福”与“德”由此而别,无所回求之“德”回向天地就是功德,留给子孙享用就是荫德,我们一生消耗掉的就是福德。 我们需要与灵魂对话,每天都让身心有交流的机会,在精神之需、情志之愿、欲望之求三者之间作次平衡与调节。反观内心就是常常问灵魂升化了多少?精神丰富了多少?欲望减让了多少?我们要知道人的幸福感来自于灵魂,人的愉快感来自于灵魂,人的方向感来自灵魂!所以真正的幸福不是占有多少,而是灵魂满足与情志愉悦!什么是轮回?日月循环,四季循环,历史循环,生命循环,大千现象的世界规律就是循环往复,这就是轮回。
几百年来西方科学家对于肉眼观察不到的东西都以假说作为前提去推导出结论,然而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用当今科学工具无法揭秘的“暗物质”世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几千年来东方贤哲用易经规律推论出的后世发展顺序无不应验如履?规律使然!天地之律只能在自然应用之中却难用试验得之,因为宇宙规律属道,科学试验属术,而宇宙间阴阳之变用任何先进仪器测不出来的,目前全世界没有一个科学家说易经是迷信之本,只有中国人在掩耳盗铃中自我否认。所以只有掌握人生命运方向的人,他才不会因为路边的小花小草之艳而停下脚步。 人大都不了解自己,我们身上的自然兽性、情志人性以及灵魂天性都在同时发生作用,明晰“天人合一”之理从而选择从之,这就是生命的回归,走出欲望就是大道,走出束缚就是自由,看破现象就达本质,放下私心就是大爱无疆!

天下为公 212
文/三木秉凤
“公与私”是东西方意识形态两极化的核心分水岭。资本主义强调私有制,强调以“资本”为中心,强调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强调个人利益至上,强调个人主义至上,强调物权与专利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天下为公,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我们知道,宇宙自然的特点是和谐、共荣、互利、共享,人类社会从宇宙自然中脱胎而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必须服从宇宙自然的本有规律,即道法自然。宇宙自然就是天堂,人言天堂美,琼宇有阁仙,尘世途艰险,炼心自脱凡。自古以来生命层次的差异不在于外在现象的宏伟壮观而在于内心悟达的昭昭洞天!若心迷惑不开,天堂也是人间,若心洞天透地,人间便是天堂。

如果讲究利益至上的“天下为私”,则人与自然可能发生对立,人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会破坏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如果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天下为公”,则人们会道法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天下为公又如何落实?我们不妨看看古人的做法。“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人间构筑草庐而居又无车马闹市之喧嚷,此乃陶公所绘南山仙境美图矣。理想王国自古以来皆是志士仁人的向往之地,中国道家鼻祖老子在《道德经》七十九章中提出了“鸡犬之声相闻,人至死不想往来”的“小国寡民”式社会构想,儒家对于大同社会的构筑则体现于《礼记》之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华民国开创者孙中山先生则提出了以“三民主义”为基础的“天下为公”的思想。

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共处?天堂有天堂美景,人间有人间风光,什么是理想王国?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著有《理想国》主张人类在“正义”基础上建立“按劳分配,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空想家托马斯.莫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乌托邦”式的公有制社会制度,其后欧洲学者圣西门、傳立叶、欧文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都提出自己的主张,而马克思则是欧洲古今乌托邦主张的集大成者,他将乌托邦思想中的理性主张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但人类理想的社会应当具备什么条件呢?大观天下,自然界的一切如阳光、雨露、草木、花果,在得失取舍之间收放自如,道法自然,共享人类发展成果。

天下为公也是社会正义的基础。什么是正义?正是公正不偏不邪,义是附合自然人文的表现方式。正义体现是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分配合理是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人权平等是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所以柏拉图将人的思想境界划分为欲望、激情、理性三个层级,其中突出了正义的重要性。若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这三个等级就是欲望、情志、理性,亦即肉体需要(六欲)、情感需要(七情)、灵魂需要(八识)。因此人间修炼应首先从寡欲、敛情、弃私开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们所做若如陶公“心远地偏”而己。采菊南山风景勾勒出古代中国文人墨客的理想世界,然而这不是所有人都能效仿。我们具备了张良范蠡之智,方能功遂身退而无韩信李斯之丧。韩信少年因跨下之辱志成天下大丈夫,统兵布阵攻城略地,为刘汉立下江山功劳却依然被兔死狗烹。而张良范蠡远离朝庭闲暇富足余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实大到理想国度小到南山一隅,文人墨者所构筑的理想蓝图总让后人慨叹不已,人如之相似,历史亦如之相似,天地大律循循往来又何不如是相似!我欣赏柏拉图胸怀万邦正义四土之志向,也欣赏陶渊明公夜睹悬月晨观朝霞之淡然心态,仁人志士在采菊东篱之下,悠悠望断南山,他们与天地为伴,与理想与诗文为友,情怀舒展心地高洁便无名利可侵,心怀天下便具“天下为公”之意状,我们即可从悠悠见南山之中得采菊闻香之乐,又从道法自然之中知人类命运之宿归。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