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对人物结局的暗示
——漫谈红楼之二
荣玉奇
《红楼梦》这部书与其他书有一个不同特点,就是对书中的一些重要人物的结局,提前做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以诗词的方式,有的是以曲子的方式,有是以谜语的方式。读来十分巧妙,令人拍案叫绝。
暗示最多之处,在全书的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书中写道,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卧室做了一个梦,他神游太虚境,在警幻仙子的指引下,看到了“金陵十二册”和听到了“红楼梦十二曲”。可惜他当时,没有看明白,也没有听明白。
“金陵十二册”分“正册”、“副册”、“又副册”。所谓“正册”是贵族小姐和夫人,而“副册”和“又副册”则是丫鬟。这些“册”上每页都是一副画,后面写有一首诗(判词),这些画和诗就是一个人物的命运和结局。
比如贾宝玉首先翻看的那本“又副册”,打开第一页:“只见这首页上画的,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道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实际上说的就宝玉房中大丫鬟晴雯的命运和结局。
贾宝玉接着往后看,又见:“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里说的是袭人的命运。
那本“副册”,贾宝玉只看了一页,上面说的是香菱。
“金陵十二册”正册,是贾府十二个贵族女子的命运结局,因此贾宝玉都看了。
这十二女子,别人都是一人一页,唯独黛玉和宝钗两个人共用一页:“只见头一页上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前两句是说林黛玉,后两句是说薛宝钗。后面也有四句诗道: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一四句说的是宝钗。二三句说的是黛玉。
为何宝钗、黛玉在一幅图上,这说明她们二人和宝玉的特殊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她们两个人和宝玉的命运息息相关,她们俩和宝玉是三位一体。
探春的画和诗是:“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子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是说的探春,虽然她机敏干练,很有才气,但最终难逃远嫁的命运。
王熙凤的画和诗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的结局,很悲惨,贾琏一开始对她言听计从,继之冷淡,最后休了她,她只好“哭向金陵”,可惜高鹗续的后40回,未按曹雪芹的这个暗示去写。
“红楼梦十二曲”,也是对十二个贵族女子命运的暗示,不过写得更凄婉更悲凉,令人不忍卒读。比如第一只曲子“终身误”,以贾宝玉的口吻,唱出了他心中的苦闷: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他不满意爹妈包办的“金玉良缘”,始终忘不了他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
第二支曲子“枉凝眉”是写黛玉和宝玉爱情悲剧的: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第十支曲子“留余庆”,是写王熙凤的女儿巧姐的: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加减乘除,上有苍穹。”巧姐虽然被舅舅卖到妓院,幸有刘姥姥搭救,还算是王熙凤生前积了点阴德,接济过刘姥姥。
最后一支曲子“飞鸟各投林”,不是写给某一个人的,而是贾府的大结局: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名。——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曹雪芹对这些人物,特别是女子的命运的安排,都很悲惨,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命运本来就很苦,这不过是个缩影罢了。十分可惜的是,高鹗的后续部分,没有完全体现曹雪芹的原意,这是高鹗续写《红楼梦》的最大败笔。
红楼梦对人物命运的暗示,还表现在一些谜语里。比如书中第20回写到,元妃制作了一个灯谜送到大观园,并让姐妹们也各制作一个。结果元妃的是爆竹,探春的是风筝,黛玉的是更香,宝钗的是竹夫人,谜面的词语里都暗隐着本人的命运。比如探春的谜语里有“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的句子,暗隐着将来远嫁;黛玉的谜语里有“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暗隐她的婚事无着落;宝钗的谜语里有“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的句子,暗隐早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