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谈会现场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9周年,5月8日,陕西文艺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9周年座谈会,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举行。18位文艺界代表围坐一起,重温《讲话》精神,结合自身文艺实践畅谈学习感受和心得体会,淬炼初心,凝神聚力。现将部分发言摘录如下。
吴丰宽(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鲜明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从根本上回答了革命文艺的方向、道路等重大原则问题,科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主张和文艺思想,确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奠定了新中国文艺发展的基本方向,为中国的文艺发展开辟了新纪元。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现实高度和未来高度,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总书记的讲话与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一脉相承而又创新发展,是指导新时期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献。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整装再出发,开始从高原向高峰挺进的砥砺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挑战,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聚焦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开展文艺创作;要继承陕西文艺的优良传统,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更好地用文艺力量溯源寻根、凝心铸魂、引领风尚、鼓舞人民,以昂扬的姿态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开创陕西文艺新局面,为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做出积极贡献。
冀彦伟(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非常感谢这次收获满满的延安之行,各位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艺情怀和责任意识令我很感动。同时感恩这个伟大时代。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艺志愿服务是文联组织服务文艺家、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手段,是发挥使命担当的重要载体,是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和发展导向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大力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把党中央的要求、文艺家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追求三者结合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让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培根铸魂的积极作用。
肖云儒(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
“人民文艺”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动态体系,它包括一一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人民群众应该成为文学艺术的第一主角,成为文艺最主要的描写对象和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作家艺术家要长期地、无条件地、全身心地深入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改变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坐标;对作家作品的评论,要从人民群众是否喜闻乐见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审美趣味出发;艺术创新要建立在人民群众实践创新的基础上,等等。进入新时代,文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人民”作为我们的服务主体,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文艺创作、文艺家,以及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渠道也有了新变化。面对时代、人民和艺术家这样一些崭新的变化,我们应该在创新实践中追赶超越。一是要加强文化发展的总体设计,二是对文艺资源、人才资源进一步摸底、规划、落实,通过精品创作将隐形的原生文化资源显形化,三是要特别注重从内容到表现手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四是要从供给侧和消费侧双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曹谷溪(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主席团顾问)
文艺工作者首先应该是思想者,是思想意识领域的先锋群体,这就决定了其社会责任。“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的要求。人民是推动历史的主体,坚定、坚持、坚守正确的文艺方向,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只有将自己置身于最广大的人民当中,才能使自己的艺术生命焕发出生机与光彩。无论是柳青还是路遥,他们都是将自己置身于普通劳动者当中,用自己忠实的劳动,成就了非凡的艺术人生。于我个人而言,劳动就是做事。将自己安身立命的具体工作与社会发生较为密切的联系,这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也就超越了生存本身,个人生命活动的形式与内涵也将因此得以丰富与丰满。时代呼唤崇高,将我们的文艺创作活动,投身到这个百年巨变的伟大新时代,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为人民而歌,为时代而歌,理应成为我们创作的自觉,生命的自觉!
朱尽晖(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延安时期,面对民族危亡,一批批美术工作者曾挺身而出,奋起抗争,奏响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在中国文艺史上留下灿烂的光芒。今天,在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红色基因,仍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美术工作者的精神高地。新时代的中国美术,要通过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和奋斗目标,以丹青之笔,创作兼具鲜明时代特色和昂扬民族精神的精品佳作,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革命文化资源,自觉传承好、发展好红色文艺创作的应有功用;用经典的革命文艺引领社会风尚,用精湛的中国艺术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民生机勃勃地迈向未来。作为美术工作者,我们肩负的责任使命,就是以繁荣文化为己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为时代留下名作,用作品传播精神;为时代塑造名师,用名师传承经典;为时代培养名生,用名生回报社会;为时代打造名校,用名校推进文明,引领文化起航,助推美术强国,夯实国家文化战略实施,筑就新时代美术辉煌。
冯健雪(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延安精神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的延安精神是我们的精神根脉,是我们为党的文艺事业奋斗的力量源泉,是镌刻在中国革命文艺史册上精彩的篇章。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理应追随前辈们的步伐,以充分的文化自信和责任,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继承发扬延安精神,始终坚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自身提高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作为一名党培养起来的文艺工作者,我将怀着一颗纯粹的心,一颗火热的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文艺事业中来,投入到具体工作中去,坚定政治立场,坚守艺术理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用明德引领风尚,勇担社会责任,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篇章。
刘远(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每年5月23日,我都会跟着省文联组织的文艺志愿服务团队下基层,向生活学习,到人民群众中去,在与人民群众的一次次近距离的接触中,深刻体味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指出的“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滋养艺术”这一深刻的道理。我作为一名在舞台上四十多年的老文艺工作者,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演戏。作为一名文艺战线的老兵,这些年我在舞台剧、影视剧的创作中深切地感受到,文艺工作者要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只要在创作角色中怀着一片深情,对人民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会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情感,用艺术的技巧将他们呈现在观众的眼里,就能获得观众的高度肯定。在今后的创作中,我一定要到生活中去感受,要拥抱生活,要向生活学习,要俯下身子做小学生,用我的情、我的爱为新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好作品。
郭线庐(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带给我省广大美术工作者新的启发和思考,未来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弘扬延安革命精神与延安革命文化,继续搭建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大平台。一是要带领全省广大美术工作者坚定传承“延安精神”赋予的时代底色,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周秦汉唐”传统和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为支撑,有机融合古丝绸之路多元文化样态,推进与发扬“长安画派”与“黄土画派”艺术主张,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影响深远,辐射带动西部美术创新发展的艺术奋进之路。二是要带领广大美术工作者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反映时代精神为主线,突出创新性与时代性这两个艺术创作重心。三是要带领广大美术工作者抢抓主题创作的重大机遇,广泛动员全省美术工作者描绘“大美秦岭”“绿水青山”,展望“乡村振兴”锦绣图景,充分展现陕西独有的历史人文气韵和辉煌的发展成就,让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陈建贡(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陕西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从心底里珍惜今日中国的富强安定、祥和与幸福。在为今日中国取得的让世界瞩目的成就而骄傲的同时,更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强国之意志、兴国之担当。为了贯彻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和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我们省书协一班人,决心带领全体会员抓落实,干实事,守初心,担使命,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美学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正大气象,以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引导广大书法工作者注重书法之外修养的汲取,切实提高自身书法艺术的修为境界,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以优异的成绩向祖国和人民汇报,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王宏(陕西省舞蹈家协会主席)
我在延安22年,做过演员、当过舞蹈教员、编导。延安铸就了我创作的根本,《劳动号子》《周总理回延安》《抓髻娃娃》《花雀雀》等作品的编创都离不开我在延安的历练。创作是一个艺术家的担当,而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所以要坚持采风,坚持深入生活,坚持体验生活与实地调研,真心倾听各方面的建议与意见,多去各种艺术里实践。时代和人民需要什么样的作品,我们就创作什么作品。创作是无限的。我们虽然是平凡的文艺工作者,但要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为陕西的艺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韩应莲(陕西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延安市曲艺家协会主席)
今年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9周年,我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艺术家的女儿,同时也是一名从事文艺事业的老兵感到无比自豪。作为国家级陕北说书代表传承人、省曲协主席,我感到肩上担子很重。繁荣陕西曲艺事业,传承陕北说书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工作。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担当、秉承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三贴近”才能创作出精品。只有坚持党的正确方向,不断的抵制庸俗的东西,不断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做到政治上合格、艺术上称职。我将努力做好陕北说书的传承工作,采用多种方式,面对面、手把手、一对一的传承,让陕北说书这一古老的艺术一代一代传下去。
张阿利(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
陕西电影在党的领导下,一直具有光荣而辉煌的革命历史传统。新时代陕西电影要充分发挥延安电影团听党指挥、为党服务的革命传统,弘扬西部电影的改革开放精神,真正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艺术创作和生产过程中,要积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在思想方面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人物塑造上更加彰显道德修养,突出其明辨是非曲直的艺术形象,体现出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向度和对观众的感召力;要旗帜鲜明地大力批驳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正确的舆论和理论、评论来引领社会思潮,使观众在电影艺术欣赏和接受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从而使陕西电影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再创新的辉煌。
李震(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陕北是中国当代文艺,乃至整个红色文化的起点,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文艺运动开始的地方。建国以后,延安文艺的火种,首先在陕西的土地上呈现出燎原之势。几代陕西文艺家,沿着《讲话》指引的道路,走出了以三代文学陕军、长安画派、秦腔现代戏、西部电影、现代民族音乐为标志的 “陕西经验”。陕西经验不仅为整个中国当代文艺界所瞩目,而且奠定了从毛泽东的《讲话》到总书记对文艺的重要论述一以贯之的中国当代文艺主流传统的实践基础,是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文艺发展需要坚守的原则和方向。今天,当我们面临新时代的新问题、新任务、新目标,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回到延安,重温延安文艺和《讲话》精神,重新学习党史,必将坚定陕西文艺家“守恒求变,守正创新”的原则和立场,拓展陕西文艺家对延安文艺传统和“陕西经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道路和视野,明确陕西文艺家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新责任和新担当。
张胜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百年以来的中国文艺史,尤其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的中国文艺史,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开辟的文艺发展之路,坚持与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同步伐、共振动。它的革命性和创造性最集中地体现在中国的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始终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大任,在艺术创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这一代文艺家应当学习老一辈艺术家做人和治艺的精神,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抱定立场、立住脚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持守正道、推陈出新,在创作形式方法上求突破,努力创作既有思想深度、又有审美高度的好作品。只有从表现小我的狭隘中走出来,把自已置身于宏大的时代场域之中,心胸才能变得开阔,志向才能变得高远,才能养成浩然之气,笔下作品才能显出正大气象,从而实现作品内外在品质的一步步提升。
屈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党的历史是文艺创作最生动、最丰富、最具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源泉,文艺工作者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精神智慧和品格力量。总书记在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激励我们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是中国共产党为文艺创作指明的方向,是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传承,也是我们从党史中汲取的智慧,是我们滋养艺术之树的法宝,鉴引着文艺创作的方向,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共同遵循。
张永革(延安市文联主席、延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党中央所在地,抗战的总后方,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孕育了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我在延安从事文艺工作已40余年,这40余年来我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描绘圣地延安的山川风貌。延安这片热土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作品精神的源泉。我对这里怀有深厚的感情,希望通过在日复一日的创作中磨炼自己,更好地描绘延安,表达这份情感,也传递延安独特的精神能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延安,受到启发和鼓舞。
梁向阳(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教授)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催生了强大的文化合力,促成延安文艺的转型,迎来了延安文艺的新时代。延安文艺的成功转型,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给当代文艺留下诸多丰富而深刻的启示:一是只有形成文艺合力,才能迸发出强大的文艺能量。二是任何时代的文艺,只有立足大地,才能根深叶茂。三是回应现实、敢于担当的文艺,才不负时代厚望。当年,毛泽东同志振臂一呼,解决了特定历史时代的文化合力问题,其关键点既在于《讲话》顺应了时代要求,也在于当时的文艺工作者普遍有一种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和民族有担当与奉献,找到真正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的文学家、艺术家更要形成有效的文化合力,主动承担起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讲好“中国故事”,唱好“中国声音”,传达“中国精神”,真正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
王小玮(青年电子管风琴演奏家、玖月音乐教育创始人)
今年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79周年。延安是革命文艺的起点,来到这里,我感觉像是回到了家,在鲁艺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感到非常亲切也非常激动。作为一名青年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和表演过程中,要传承创新和发展,就一定要找到根,而我们的根就在延安。同时通过这次采风慰问,我也从各位老艺术家身上受益良多,以后一定多多向老艺术家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