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一生写不出半部《阿Q》
文/巢守勤(青海)
历史的红尘滚滚而来,长河在奔荡中淀下文明,而文学是人类文明的不可阙如。
从佚名开始,孔孟、司马迁、李白、杜甫、范忠庵、罗贯中、曹雪芹、纳兰容若、鲁迅、钱钟书……一路下来,先贤星罗,文曲棋布。
一小段时间,我自忝为文人,偶得几首歪诗和豆腐文,而后比照巨笔之作,只能汗颜而弃作垃圾。我也曾不断痴心雄志,冥思于长夜,观世事于随处,欲得一、二句精典以立身,无奈所作前人尽述。
文学,无非用三种方法照世,因热爱讴歌,因热爱直叙,因热爱批评。人各有所喜,我更嗜具有批判性的文学,这是一种大爱所表现的谏言,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大智的逆语不但利于世人,更是利于邦益于天下。但自古以来,那些擅写批评性的文人,终得善果者极少。他们一肩忧伤,一肩热爱,换得一世风雨,却也成就了千古绝唱。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巳碰头。这类文人碰头断臂的亊常有,甚至断头折身亦所不免。他们身体里有硬的脊梁,灵魂里有硬的骨头,不去碰不去撞便显现不出人性的钢性。其实沒有硬的实质,谁敢去破禁忌。而且那些漫长的封建浊世,禁忌何等黑重坚固。
在这类文人里,我首推尊崇的便是鲁迅先生。伟人毛泽东曾说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一语中的,颠簸不破的总结。为此长长苦恼于对鲁迅先生的称谓,直呼鲁迅是对心中圣贤级别的文学大家的不敬。如称迅翁,则有旧朝遗老缙绅的口气,况我无丝毫旧时士人的才德,如此便有托大的姿态。如称先生,便辱了他老人家的名头,教出我这般劣才,这比把他老人家的文章从课本移出还糟糕。思来思去终无妥贴称谓可归,还是称为鲁迅先生,依照我从书本上阅到的习惯称谓。
在现代江湖风云里,以笔为刀,锋利莫过于鲁迅先生。以笔为鞭,凌厉也莫过于鲁迅先生。他一刀两眼,洞穿灵魂,从中可窥视,弱者抽刀向更弱者的可怜。他刀劈那些踩一条方凳便以为登峰,乜斜尘道的游走,不可一世的自大。他刀伐强权让黑暗无穴容安,暴露于光天。鲁迅先生一鞭下去,啸声如雷,便可削去伪装,让病世的疮疥映入时代和众生的眼帘,让警觉和选择立起。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家,更象医者,悬壶把脉一个时代气象的医者。鲁迅先生不仅是文曲于凡,更是一个风尘侠客,嫉恶如仇的侠客,仗笔直言,直向堕落抽去。
在许多年里,多次走进他的《故乡》,数次闻了《药》的味道,游历了他笔雕的世界。《阿Q正传》至今我读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阅读便读出自已的肤浅,每一次品读便否定自己是文人。我常想即使我倾尽一生,也写不出半部《阿Q》,只能做一个平庸写字的人。
清明将至,以崇拜为供,撰短文以祭鲁迅先生不死的灵魂。
作者简介:巢守勤,笔名果川,青海西宁市人,从军十年,后转业至西宁某行政单位,喜文爱诗之人。
文章版权为作者所有,文责自负,图片来自无版权网站,照片来自作者。
投稿方式:
加总编纤云微信号直投:Xy18297918455
邮箱发送:18297918455@163c0m
主收散文、散文诗、诗歌,兼收其
他,拒收爱国、抗疫、敏感政治等文
章,内容直接复制粘贴,照片附件发送。
投稿请附简介、近照、微信号、通联。
平台优选“时光深处有尘烟”“纤云文学苑”公众号文章,推送至此。
“都市头条"税后赞赏高于10元,配乐版文章,平台分配50%,作者分配50%,10元以下不发放,用于平台运营,无赞赏无稿费。
作者文章自发稿之日起,第10日准时微信发放赞赏稿费。
纯文学微刊平台,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