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简介
赵之逵,当代诗人,鲁迅文学院89级高级班学员,1989年在"现代诗社团大展"中被评为"桂冠青年诗人",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客座教授。诗作散见于《诗刊》、《人民文学》、《诗选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和《诗刊》社官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专栏等全国各级刊物和诗歌平台,诗作选入《中国当代文学选本》(2020年第三季)和《每日一诗》等选本。1992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流动的光斑》。现受组织委派到山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走进石门峡
作者 / 赵之逵
说是来寻山水
实则,是来洗肺,也洗心
清幽的峡谷里
流淌着终年澄澈的水
才入谷,一缕带水的风
便吹散了舟车劳累
仿佛世外高人
一语解开所有纠结
山野,到处是我们祖先的足迹
我们却一而再三、在喧嚣繁杂中迷离
心肺,都需要这样
毫不费劲、自由舒坦的呼吸
正如现在,带着母亲
愉快行走在石门峡谷底
手机也腾空了身体
不接收任何、来自俗尘的信息

孤山
作者 / 赵之逵
孤山象一个隐者
盘坐于万顷碧波上面
多少人慕名前来
只为目赌,这一方绝版的孤颜
艄公双臂稍微稍发力,就把我们
轻轻松松送到了孤山面前
除了双肩上的悬崖、青石突兀的刺身
深不见底的洞穴仿佛也在告诉我们
孤山,也是饱经沧桑的人
我不知道孤山,何时浮出的水面
也许孤山,一直就没有沉陷
如今看来,孤独终老
未必不是一种荣耀
只有身心放下的人,才能
在这风起浪涌的尘世,坐得这么稳

泸沽湖
作者 / 赵之逵
长途跋涉六百多里
带着母亲,来寻一处山水
中华古文明
藏在崇山峻岭间
这一路,需要穿过彝人古镇
和色彩斑斓的蝴蝶泉
就连座下爱车都生出了些厌气
我们还在环山公路上,艰难翻越
所有奔波都是值得的
转山转海处,一颗蓝宝石
爱心爱意,落在了我手心里
50.1平方公里的泸沽湖
是西王母留给尘世的最后一池念想
善良打底的蓝
化得开天上人间所有疲倦
走婚桥隔开了云南和四川
又把这两个地方
真心相爱的男女,紧密相连
一个湖里面的鱼,会说两地方言
随水而居的摩梭人
用一身王性,吸引着从天南地北
来追本溯源的人们
岛屿和山林,皆为幻象
只有心灵足够纯洁,才看得到
蓝天之外、更蓝的天

带母亲参观玫瑰园
作者 / 赵之逵
美,一路引领着眼睛
近百种玫瑰比肩绽放的园子
仿佛,聚三千嫔妃于一室的宫庭
如此美丽,又如此和谐
把这么多佳丽拢在一起的人
要有多么浪漫的帝王心
冷艳绝伦的冰山,雅洁的荷粉
热情的金香玉,雍容富态的华贵人
还有蓝宝石、红从容、金玛丽
每一个女子,都有一个美丽的姓名
最美那一朵
是我八十高龄、健康豁达的老母亲

眺望
作者 / 赵之逵
在海抜2438米的龙马山顶
对着家乡的方向说句话
就能把远在新平家中的亲人喊应
我不止一次向双恩汇报
去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小石桥的村民,已全部脱贫
现在,我和母亲
站在2061米的照壁山上
眺望着生活了二十年的新平
三十年前的土坯砖瓦
置换成了身强体壮的水泥钢筋
望过去,象一排排茂盛的原始森林
这些傲慢而冷漠的高楼大厦
在远远的城里,望着我们
象山腰上百米高大树
仰视山顶,一米三小草瘦削的身影
我还是1米75的样子,比小草略高一些
今天有所不同,因为身边
站着强大而温暖的母亲
阳宗海之行
作者 / 赵之逵
据说人的脚底板
有一个穴位,直接连着心
走起来,就有好心情
快不快乐
取决于,和谁在一起
特别是外出旅行
这一路,当然少不了
豁达开朗的八零后老母亲
在阳宗海华侨城
墨西哥鼠尾草用满山紫蓝
亮出了春天
蜜蜂和蝴蝶
在前方飞飞停停
仿佛是山主
要把远道而来的我们
向致美处引领
一会儿走到花丛中
一会儿以大海为背景
九旬高龄的老母亲
和所有山水花草,都合了个影
也不要人搀扶
举手投足间,赛过众多小年轻

登西山龙门,顺拜魁星
作者 / 赵之逵
今天带母亲来昆明西山
圆登龙门的心愿
五百里滇池,被一眼望穿
龙门,是西山望向世界的眼
人在空中走,两根纲绳
一前一后同时发力
十多分钟,高山
就被我们踩在了脚底
下石梯,过崖洞
我们在峭壁上一步一步小心前行
龙门就在不远处
智慧的先人,在绝壁上
为我们凿出了一条通往圣地的小径
在身高数百米的险崖绝壁上
雕刻下传奇,这本身就是传奇
单从这点,西山龙门石窟
就不枉西南片区手工艺行业第一
最神奇的,要数龙门口庙宇里
那支握在魁星右手上
永久失去了笔尖的残笔
据说当年,那个技赛天工的巧匠
收官的最后一凿,惊飞了笔尖
心里过不去,便纵身一跃
选择与笔尖一起,葬身谷底
我们都知道
笔,它就是一个工具
笔尖断不断
都不影响魁星主持天下文艺
精益求精的人
哪一个不是随时和自己较着劲
为了向高手看齐
千百年来,你来我往的人们
磨平了这一路、抵达龙门的石级
九旬高龄的老母亲
要在有生之年,完成最后一次穿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