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母亲今年80了,自幼受苦,先后经历了建国初年,五八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六零年自然灾害,七十年代兴修水利,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九十年代建设和谐社会和二十一世纪的脱贫攻坚奔小康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的变革。与共和国同龄的她,一提到当前社会发展时,她老人家非常感慨,特别的高兴……老母亲常说,现在时代很好,政策更好,有吃有穿,家庭和爱,衣食无忧,原先人穷的,没啥吃、少吃、没啥穿、少穿的,挨了饿症,人攒粮哩……现在,社会好的再也没有比这社会好的了……
在我的心目中和记忆中,母亲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有着天下所有母亲的优良品质和道德情操。母亲自幼也聪明好学,曾听药房岁舅(已去世)说过,母亲15岁就考入甘肃农业干部学校(兰州农业干部学校),上学后,家里都千万百计供经母亲,后因三年自然灾害发生,家里实在困难的不成,将已上了两年多的甘肃农业干部学校(兰州农业干部学校)的母亲从学校叫了回来,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时候这种情况是当时生活所迫,要不是这样,母亲至少也是一个退休干部了,我们也至少是一个很“卖派”的孩子了,因为在那个时候,谁家要是在外面有工作的人,那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了,人人羡慕啊……!每当提起这事,母亲总是眼睛前一片模糊……心里一片心酸……但母亲知道,这是家里的一种无奈,谁也不愿意作出这样的决定,也不愿意这样作、这样看……
我心中的母亲一直是善良的,从未见过发过脾气,对待我们姊妹几个,一直是更多的呵护,怕我们吃不饱、穿不暖、怕我们做活受累、受苦、挣了……也一直委屈着自己、苛刻着自己……替休着我们……她用心用、用情、用爱抚育我们姊妹几个成人、成家立业……母亲与奶奶和父亲及二叔父一起用力,撑起了我们曾经十多口人的大家庭的蓝天……更为我们子女的成长,付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心血、汗水……
由于母亲毕竟上过中专,所以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在村上也算数一数二的。母亲有一手好的钢笔字,也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在那个时候,有中专文化知识的人家,同样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记得母亲教我们写字、造句、写日记、写作文,尤其是妈妈帮我第一次修改我写的有关孙悟空、猪八戒的描述……还教我们唱歌、给我们讲故事、教我们剪纸……什么歌曲洪湖水呀,浪打浪……安安送米的故事……给我们屋里窗子上剪的窗花……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提到仿佛就在眼前……我今天有“能写“、“写的好”、“作家”之说,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母亲从小对我的指教……
时间犹如白驹穿隙,不觉得几十年就过去了,现在一切都好了,本该是我们回报母亲,让母亲享受清福与美好之日,谁知自己又是个工作狂,一天只知道忙于工作,没有用多少时间去陪伴母亲,如今想起,真令人痛心……而最令我们全家人痛心的是2020年2月1日那天,上天给了我老母亲狠狠一棒,让母亲再没得起来……去年2月1日清早,母亲在出外倒垃圾时,由于高血压心脏病突发而跌倒,致右腿髌骨粉碎性骨折……至今经手术治疗已一年多了,这一年多来,似乎让老母亲一下大变了……几乎一天说不下几句话,可以说一下沉默了起来……少了很多的笑容、很多的惊奇——哟,我锁回来了,你都回来了;少了很多的问候——“你吃了不……赶紧吃……我给你做……”
天下父母爱子女,这是上天赋予给人类的天性和善良之本。难懂父母不感恩,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唠叨是世界上最温暖的牵挂!也许我们小时候、年轻的时侯、常在身边的人是体会不到的,只有经过了,才深感这是人间温暖之心,善良之本,人之存性。我小时和年轻时,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也都觉得父母的唠叨很烦人,是听不进去的。现在我深有体会,父母亲曾经的唠叨,是传递父爱、母爱的最直接、最善良、最温暖的方式和方法了……
我的母亲和父亲都是四十年代出生的人,因为她们都有着很多很多的社会经历,特别是经受了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对她们来说,人人难以忘却 。所以父母的唠叨也是难以避免的,他们用他们的唠叨来时时提示、警告、教化……我们,才使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堂堂正正、踏实本份的做人,实实在在的做事……。
父母的唠叨以前不觉得有多少,只是在我参加工作后越来越多了。每次回到家里,尤其是母亲的“你吃了不,没有吃了,我给你收拾做或你不想吃做的了,就去外面食堂吃去……“的唠叨不停,也许一转身,母亲又再次问到。我们明明吃了才回来,你咋不停的问,我们似乎很厌烦母亲的这些问话,一个个眼神、一句句加重话怼她一下,往往使得母亲无语……曾见过几次母亲在偷偷的擦眼泪……本来说借周未或放假多在家里、在父母刚多呆一会儿,谁知母亲怕我们不好好上班或上班迟了,就早早起来给我们做饭,父亲也早早去菜地里给我们摘辣子、折黄瓜、挖葱、拔萝卜、割韮菜……怎么一大堆,还不算其它吃的,如蒸的馍、前几天秤猪肉烂的臊子……这些都得提,否则父母亲就会生气到极点,甚至拉哭声。尽管说我们啥都有,父母还是执意不行。有时候我们嫌拿的东西太多,就悄悄背过父母拿点应付一下,谁知怎么也蛮不过父母,他们知道或发现了,便会提着剩下的东西追赶到我们坐的班车上,要是没赶上我们走了,便会在电话里或下次回来了,美美的说我们一顿。有时候我们回家看到父母把不该收拾的东西收拾下了,便会毫不犹豫的扔在垃圾桶里,谁知我们前面扔,父母们后面又从桶里捡出来,放在了另外一个地方了,常常惹得父母后面就是不时的唠叨加气愤呢!
父母们怕我们上班迟了,从回来一开始就问,直到走,一直为我们上班时间操心着,一直催问着我们啥时候走。在我当一般职工时,父母亲一直让我提前下去上班,说咱们不要因为上班迟了让院长说咱啥什么了。后来我当上院长了,父母的唠叨仍然没变,似乎更多了,“你快赶紧下单位去,看单位有事了或有人找你开了,你没在,有人说咱开了……”我们到外面出差,从没走到已回来了,父母的唠叨仍然不断,总在说“来回一定要操心、要吃好、住好……不重要的事你就别出去了……”尽管父母亲每次都为我们上班而最爱操心,但当我们真正要去上班时,父母的眼光、表情……却流露着无奈……流露着难舍……因此我们每次从家岀走去上班时,心里也总有说不岀来的难过……因为我深知,还是家里好,有家就有爱,父母在,家就在……
父母的唠叨对我们子女来说是一种爱、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教育传承、一副名副其实的安慰剂、教化剂……以前我不觉得,现在自己身为父母,有着亲身的体会,使我深深的明白:人们都是在父母的唠叨中长大的成人的!
时间过的真快,如今由父母他们一手抚养的孙女孙子都十五六了……孙子们一天天在长大,他们却一天天在变老,现在都八十岁了,也许因为年龄和有病的原因,父母的唠叨似乎一下少多了……少多了,特别是老母亲的唠叨似乎一下消失了……过去的节俭是否正迎合了现在倡导上的节约,尤其是和奶奶们,吃了什么饭的碗,都要用舌头舔的干干净净的,挑过饭菜的筷子也要顺口哷哷的情景仍记忆犹新,而现在只有最多的唠叨就是“你吃了不”,最多的动作就是双眼一直注视着我们,一句话也不说……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一种特别的伤感,如今的父母们已经顾及不到那么多了……以前回到家里,走到门前,不用敲门,也不用叫声妈,母亲早已听到我们的脚步声,门就被母亲推开了,哟!我锁回来了,有说不岀来的喜悦,看的出来的惊奇……母亲常常会把我们跟前跟后,找这找那、端这端那让我们吃、让我们走时带上;说这说那,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现在的老母亲,因病原因,耳也特别的背了,每次回到楼门口,怎么敲门、怎么大声叫、怎么打电话……母亲也听不见,当我们用钥匙开开门时,见到母亲最多的是卧床睡着,我们走近母亲床旁,叫声妈,我是锁,我们刚回来……,尽管仍沉寝在睡意中的老母亲,当听到我们喊她时,还是很快的睁开双眼,用微弱的声音说声:奥,你回来了,你吃了不……然后试着用手撑起身子,我们往往会让老母亲继续躺下,我们知道老母亲身体已经很虚弱,也非常的累了……,但再怎么累,当看到站在她面前的我们,老人家总是带着一种惊喜的目光投向站在她面前的我们,静静的注视着我们……不再说一句话了;把泪水控制在她的心眼里,然后不多时,又卧床睡下了……,看到这一幕,此时此刻,我感到格外的孤独与寂寞……寂……寞……是因为我对父母的爱与对子女的唠叨是成正比例的关系彻底理解的太不透彻……太……迟了。真是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之爱永恒!
山水共存,有声有色,幸福无比啊!妈,有我在,您不怕,因为有您在,我也不怕;妈,您在,我们有势,我们在,您也有势……祝您健康!平安!长寿!幸福!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