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长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召开4月份全市“减量控大”工作新闻发布会,就当月全市道路安全情况做了简要通报。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交警按照上级公安机关部署,及时调整交管工作着力点,聚焦交警主责主业,围绕“减量控大”目标,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压降事故,遏制事故多发势头,全市公安交警按照新一届市局党委和支队党委要求,以“飓风2021”交管战场为抓手,在城市、公路、农村三大战场主动发力,持续推进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工作。
截至4月20日,全市共发生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833起,死亡72人,受伤1094人,直接经济损失112.6万元,死亡人数同2019年相比减少53人,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的较大事故。
在隐患排查整治方面:一是目前全市大型公路客运车辆检验率为99.02%,报废率为100%,违法处理率为99.75%;大型旅游客运车辆检验率为99.45%,报废率为100%,违法处理率为100%;营转非大客车检验率为100%,报废率为100%,违法处理率为100%;危化车车辆检验率为99.84%,报废率为99.7%,违法处理率为99.36%;重型货车和重型挂车检验率为95.87%,报废率为96.06%,违法处理率为86.28%;重点驾驶人审验率为98%,换证率为99%。二是今年以来全市公安交警主动摸排事故多发点段10处,严重道路交通安全隐患73处,共推动整改完成事故多发点段5处、严重道路交通安全隐患60处,提请县安委办或交安委挂牌58处。
在城市出行安全保障工作方面:4月份以来截至20日,全市共查处酒醉驾违法377起。查处城市行人违法929起。查处城市非机动车违法3312起。查处假套牌违法5起。查处不礼让斑马线违法873起,查处工程运输车违法24起。
在公路安全防控工作方面:一是10个执法站完成启动天数,执法站启动率为90.9%。全市集成指挥平台预警拦截率为87.5%;执法站现场查处违法648起,查处5类重点违法21起,处罚一致率为100%,现场执法照片采集率95.59%。重点点位交通监控设备联网联控全部达标。二是普通国省道超员载客、逆向行驶、货车违法载人3类违法现场查处246起,查处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2785起。国省道夜间查处3类违法9起。摩托车驾驶人未戴安全盔249起。三是查处货车超载351起,货车疲劳驾驶2起,货车非法改装9起。国省道超限检测站电子抓拍系统安装完成率100%。四是支队按照省厅交管局部署,选取309国道屯留段7公里路段作为恶劣天气应急管理整治路段。全市未发生严重影响道路通行安全的突发警情。五是4月份以来,查处危化品车辆4类重点违法行为35起。六是全市各级交警部门查处机动车驾乘人员不系安全带违法3507起。
在农村固本强基方面:一是全市农村面包车检验率96%,报废率99%;二是4月份,现场查处农村超员载客、货车违法载人2类重点违法75起,骑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违法554起;三是4月份,查处拖拉机违法载人、三轮机动车违法载人224起,拘留无证三轮车违法载人2起。四是省厅交管局确定我市在137个农村试点建立“一村一辅警”的工作,支队已将工作任务分解至各交警大队,目前,各大队正在确定人选、组织培训,部分县区大队已经完成了辅警责任挂牌工作。
在安全文明意识提升方面:一是4月份,支队在全市以“七进”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一盔一带宣传教育引导,截止4月20日全市查处乘车人不系安全带1925起;二是以“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为契机,在全市行政村深入推进“一栏一标语”。三是4月份,通过12123平台推送警示提示短消息4条,覆盖全市注册使用12123平台的机动车驾驶人;短信平台推送警示提示短信5万余条;印制下发宣传挂图200套、宣传宣传单2万份。四是全市在中央级媒体刊发稿件1篇,中央级专业媒体刊发稿件2篇,省级媒体刊发稿件24篇;五是“山西长治交警”微信公众号发布原创信息24条,“山西长治交警”新浪微博发布原创信息156条。制作专题宣传提示短视频4条。
在部门协同联动整治方面:一是截止到3月底,全市公安交管部门共向应急管理部门通报“破零”交通事故项11起,通报省内异地“破零”交通事故项7起。二是支队与市工信局、市场监督、交通部门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货车非法改装专项整治和低速电动车集中整治行动。三是3月份以来,支队查获潞州区、襄垣非法改装窝点各一处。四是今年以来,全市“营转非”大客车累计淘汰4辆。五是今年以来,全市公安交管部门共使用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109笔,垫付金额262.74万余元,垫付率100%,累计救助基金追偿46笔,追偿金额84.64万余元,追偿率42.2%。
下一步,全市公安交警将按照上级公安机关部署要求,从严从细从实抓好交通安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一是坚持源头路面相结合,筑牢安全底线,防范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强化重点道路、重点车辆及驾驶人、重点运输企业的源头排查,消除安全隐患。要抓住重点,强化路面管控。二是积极应对“点”、“线”拥堵考验,分类施策积极应对,防止出现严重交通拥堵。要积极应对五一小长假大交通流导致的拥堵滞留,研究综合治理方案,与交通部门共同积极应对交通事故导致的拥堵加剧,协调公路管养单位提前做好应急清障准备,落实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要积极应对恶劣天气导致的拥堵滞留,加强勤务管理,提前向相关部门通报、督促。三是坚持宣传先行,加强诱导提示服务,营造浓厚的五一小长假安全氛围。要深入开展“美丽乡村行”主题宣传活动,围绕重点时段,针对重点群体开展分类预警提示,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田浩东
责编:张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