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家“留余”家训杂谈
文/李太忠
△四月下旬,应老部下的邀请,我携妻刘老大参观了河南省巩义市康百万家园,"人走千里不吃别家饭,马行千里不吃别家草”的富甲天下程度没有震撼我,倒是康家家训“留余”二字深深感动了我。古人说富不过三代,而康家历经十四代而不衰,"留余"的家训功不可没。我看过很多人的家训,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家训是:"不许经商,不许亲近官宦,不和李氏通婚。”晚请名臣曾国藩的家训是:“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个字。乔家大院乔致庸的家训是“求名求利莫求人,惜衣惜食非惜财。”这几个名门望族的家训,都不及康家"留余”家训深刻而简洁,康家富甲天下四百年,乔家兴旺了二百多年,曾国藩家族旺不过三代,胡雪岩家族富不过三代,可见康家"留余”家训远胜胡雪岩、曾国藩和乔致庸的家训。家训字不在多,而在实用,实用了才能代代永流传。
△福不可享尽,要留余。
人生都有福报,据老人们说,今生的福报是由上一世的善举决定的,上一世善事做的多,下一世的福报就得到的多,此种说法虽有迷信成份,但也可以起到劝人向善的作用。福多的人也要省着用,要懂的惜福,不能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八旗子弟为什么晚景凄凉,穷困潦倒,与他们富裕时的荒淫无度是分不开的,福享尽了就是贫困,福享尽了就是乞丐人生,红楼梦里的贾家后人们也印证了富不留余而穷困潦倒的人间悲剧。
△财不可用尽,要留余。
对待金钱也要有个正确态度,个人奋斗成功了,拥有财富了,但不能独享其财,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要先富帮后富,要尽可能多的把财产投资给社会公益事业。香港富豪邵逸夫为内地办了无数个学校,至今成为美谈。比尔盖茨把个人所得的大部无私捐献给社会公益事业,也是当今富豪中的佼佼者。
△名不可出尽,要留余。
有的人为出名而不惜一切手段,弄虚作假,附龙攀凤,假论文,假文凭,假档案,假年令,为了名利连爹娘都敢出卖,名出了,利获了,人没了。老话说:"狗狂挨砖头,人狂吃苦头",为出名而疯狂,为出名而给自己不留余地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马云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鑑。
△官不可做尽,要留余。
有的人是官迷,把做官当作人生的唯一追求,为了向上爬而不惜一切手段,他们不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他们忘记了"伴君如伴虎"的古训,爬的越高摔的越重。这一点汉朝的张良就比较聪明,帮助刘邦平定天下后急流勇退,不再入朝为官而落的善终。而封了王的韩信呢,虽争的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高官厚禄,却惨死在吕后手下。
△留余是大学问,他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最简洁,最通俗的语言表述出来;留余是大智慧,他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留余是大安全,他可以避灾远祸,保个人,保家庭,保国家永享平安。为留余点赞,为留余喝彩,为留余摇旗呐喊。






【作者简介】李太忠,1950年出生,河南孟州人,少将军衔。历任某红军师政委,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新疆军区副政委等职。在担任金刚钻团政委时,带领全团赴老山参战,在历时一年半的作战中,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也荣立二等战功一次,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著有“来自实践的带兵之道”和"经常性思想工作漫谈”两本书,共约80多万字,被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深受各级带兵人的喜爱。曾被国防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曾两次入国防大学学习深造,一次入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