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我的父母亲
孙述考
2021.5.8日14时48分一15时43分作
今年的母亲节又快到了,这些日子,我经常回忆起我的母亲和父亲。
母亲和父亲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当我长成一个少年时,他俩好像完成了上天派给他们的任务,双双地回去了!然而,他们用短短地十五年,高质量地培养了我。
母亲是胶州一个大地主的最小的女儿,她上面有四个哥哥,四个姐姐,她是外公外婆第九个孩子。据母亲回忆说,她是外公外婆求神仙所赐而生。母亲出生时,家境殷实富裕。母亲是老小,是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她聪明伶俐,热心善良。后来,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新中国解放了,农村各地进行“土改运动”,外公家上千亩土地被没收,外公也遭受了批斗。母亲从小康家庭一下子坠落到连贫农都不如的程度。母亲说,外公是一个善良勤劳的商人,他待人友善,喜欢攒钱买房置地。外婆也待人厚道慈爱。
母亲十八岁那年,经媒人介绍,嫁给了桃源河河东乡的父亲,那时的父亲二十七岁。父亲的家境非常贫穷。祖母的祖上虽然是清朝一品大员刘统勋,但毕竟时与境迁。父亲兄弟姐妹七人,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他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
父母的结合真是时代作媒。如果不是时代更替,两个所在的家庭门不当,户不对。但非常感谢新中国的成立,给了父母今世的缘份,让父母把我又渡到这个世界上来!
我并不怨恨我的外公失去了所有的土地,这种情况,土地过于集中,老百姓没法生活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一个社会的规律!
母亲十九岁那年有了我的姐姐,二十一岁那年,有了我。那年父亲三十岁。在过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里,生儿育女是人生一件大事。尤其是生儿子,更是传承香火的子嗣!
我出生在腊月的一个中午,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阳光灿烂。母亲说,午时鸡,晒太阳,安逸命。我出生后,最大的特点是不吃母乳,不吃任何人嚼的食物。所以,姐姐吃了母亲的两遍母乳,身体从小结实。而我靠鸡蛋、饼干等喂养。我至今也猜不出我是怎样度过了七、八个月的哺乳期的喂养。
我出生后,双眼炯炯有神。我小时候,大约三岁时有一张照片,是母亲带着我和姐姐照的。我戴着一个白色的小褡巾,小褡巾的上沿一直戴到我的衣服的领口。我的两只眼睛非常地明亮,大人们说,太机灵了,但想不出像谁。其实,应该像母亲。
我从小接受了母亲和父亲那么多的教育,他俩是我人生中最好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一生。村子里的人们说,村里的妇女没有比母亲更聪明的!母亲没有不会的!琴棋书画,女工男活,样样娴熟,心灵手巧。她把这些天赋传给了我。父亲是我文学的启蒙者,是我传统礼教文化的导师。父母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我的穿戴,学习用具,特长的培养,都是一流的!我非常感谢父母为我省吃俭用创造了社会同龄人中无与伦比的优越条件,重点是他们超前培养我的极其认真的观念!我的学习成了他们的骄傲,墙壁上满满的红红的奖状成了他们骄傲的资本!
父母完成了任务,回去了。下一段路程,要全天候磨炼我的思想与意志。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多么艰苦,我都坚强地前行,直到今天!
母亲和父亲,万分地感谢你们的恩情。这正如我在你们的墓志铭上所写:“父母之恩,山高海深”!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命笔写下此文,表达对你们深深地怀念!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作者简介】
孙述考,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一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孙述考老师近期书法展示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