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的古门楼
文/张书成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建筑,可以说,文化是内涵,建筑是表象。而作为秦楚文化、宋金文化交织交融的棣花古镇,其建筑风格自然与其它地方有很多很大的不同,宋金街、二郎庙就是典型的代表,但是,隐藏在乡村民间的许多建筑,也能清楚地说明这一点,古楼门就是其中之一。

棣花遗留下来的古楼门,样式奇特,风格各异,象一个饱经风霜又智慧勤劳的老人,静静地矗立在街街巷巷,家家户户,无声地诉说着自己辉煌的过去,展示着自己面目沧桑的现在,也预示着自己遥遥无期的将来,其造型、结构、颜色、风格无不显示着主人的家业、职业、兴趣、个性、爱好、社会地位,犹如一个家的脸面,非常耐看,非常值得研究。琢磨琢磨,是一篇大文章呢!

和“徽派”的门楼建筑风格大致相同,棣花的古门楼大致也是两种样式:一种为由一间或几间房屋组合而成的门楼,叫“屋宇式门楼”,这种门楼高大气派,坚固美观,安全性强,但造价高、投资大,一般为家庭富裕、庭院面积大、社会有地位的家庭所修;另一种是建在院墙中间的独立式门楼,名曰“墙垣式”门楼,适合一般普通家庭用。两种门楼在棣花随处可见。所相同的是门楣上都镶嵌有五彩匾额,匾额的内容一般均为2——4字,文字均体现出主人的人生追求或格调,如“耕读传家”“紫气东来”“山青水秀”“赵宅”“雷府”等等,不一而足。

棣花是文化之乡,文人墨客多如星辰,光列入志书的作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就达百名之多。因而很多人家的门楼都很讲究:门楼的顶部结构和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上均有铜制的小碗口大门环;顶端有挑檐式建筑,有飞禽走兽,有巨龙腾飞;门楣上有双面砖雕,刻有“竹苞松茂”“吉星拱照”等匾额;正中醒目处有雕饰,内容多为名贵花卉、龙虎狮象、山水园林、神仙人物,均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至于门楼的座向风水,当地人也相当讲究,有“六不对”“三讲究”之说。即不对电线杆,不对大树,不对死巷,不对祠堂,不对神庙,不对屋脊、飞檐;而四讲究则是,门楼要远处有江河,开门要见山,地势要平坦,门口须干净、光亮等等。这些讲究,细想起来并不是迷信,而是有其科学的根据。比如电线杆可以招来雷电,大树遮挡阳光,死巷不利安全,祠堂阴气太重,飞檐和屋脊象把私刃;而江河寓意财源滚滚,开门见山寓意为人直率,待人真诚……

我曾走访了当地的老泥水匠君富,他一生修了上千座门楼,可谓手艺精湛,远近闻名。他给贾塬村一位郭姓人家修的门楼,高大气派,气宇轩昂,全部建筑材料有青砖、蓝瓦、白灰、黑矾、蓝土、麻刀、木椽等,整个门楼投工150多个,引起远近游客慕名而来,就连作家贾平凹几次回家,都围着门楼啧啧赞叹,感叹不已。
如果有时间,请朋友们去棣花多看看,多瞧瞧,多写写,一定比我写得好,写得有意思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