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崔洪才,1950年生,辽宁营口籍,中共党员,退休军人。

这是四年前母亲节时写的一篇纪念慈母的文章,此前没有发表过,在辛丑牛年母亲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敬爱的母亲诞辰96周年,向普天下所有的母亲们致敬!。
回 忆母亲二三事
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上世纪64年代夏末的一天,我高兴的告诉爸爸妈妈,我考上了县中学。他们听后激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因为家贫,我们家几代人都念不起书,而今我就要成为一名中学生了,怎能不让他们兴奋与激动呢。然而,由于家贫如洗,5元钱的学费却难倒了爸爸妈妈,如果交不上这5元钱的学费,我上中学只能是一埸梦了。情急之下,妈妈跟爸爸说,你领着孩子去找一下在公社当付社长的远房叔叔吧,求他借5元钱。第二天爸爸带我找到了叔叔家,说明来意后,我跪下给叔叔嬸嬸嗑了个头,那个年代叔叔家也不宽裕,但嬸嬸还是拿出5元钱交给爸爸说,让孩子好好读书吧。回到家里,妈妈看到我手里的5元钱,含着泪花说:孩子,要记住人家的大恩大德,受人滴水之恩,一定要涌泉相报啊。我点头回答:记住了。

二、我同意你去当兵,有国才能有家呀。
68年代夏秋之季,我和全国的老三届一样,响应伟大领袖上山下乡的号召,成了一名回乡知青,虽然不能读书了,但为贫困的家庭增加了一个劳动力,全家人都很高兴。然而苏联亡我之心不死,陈兵百万,大兵压境,不久一年一度的全国征兵工作开始了。当我把想去当兵,卫国戍边的想法告诉妈妈后,妈妈拉着我的手深情的说,孩子,从咱们小家着想,妈不想让你去,但没有国哪有家呀,你去吧,妈舍得,妈同意。 过了若干年后,妈妈又把小弟也送去参军了。

三、别告诉他了,不能分他的心那。
74年代清明节前,从小把我视为掌上明珠的姥姥(外祖母)积劳成疾过世了(舅舅幼年早逝,姥姥无儿无孙,我是她老人家的长外孙,老人离世前不停地唸道我的乳名,想要见我一面)。当时所有的亲朋和邻居都要求通知我回来送老人最后一程,但妈妈坚定地说,别告诉他了,不能分他的心哪,他是为国家站岗的人那。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弟姊妹吃饭时妈妈从不上桌,只是站在门边看着我们,当我们让她吃饭时她总是笑着说,我不饿。我还记得我念中学时,有一天我带一位“三支两军”的解放军战士到我家,我们刚一进门,在茅屋地上编纬蓆的妈妈泪水舜间夺框而出,我知道那是妈妈穿了二十多年,补了又补已无法拆洗,脏得发出亮光的旧棉袄伤了她的自尊,她觉得给儿子丢脸了……………这只是妈妈留给我千百个记忆中最平凡的几件小事。妈妈一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勤俭持家,为人善良,她那稚朴的感恩情操和鲜明的家国情怀在熏陶着我们,哺育着我们。使我欣慰的是,在她老人家离世时简短的告别仪式上,老村支书腹稿悼词全释了她老人家的一生。如今,妈妈已经离开我们20多年了,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深深留在我的脑海中,她老人家的谆谆教诲牢牢刻在我的心坎上,她老人家不朽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妈妈,一位目不识丁、在贫困中渡过大半生的普通农妇,一位在饥寒交迫中含辛如苦养育了5个子女的伟大母亲,一位从不向困难低头、一身铮铮傲骨的坚强女性,是我终生的骄傲。妈妈千古。
长子崔洪才
2017年5月12日
写于沈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