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汶河流域,自开天辟地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儿生息,他们以简单的生活工具生存、发展。河水殇殇,流不尽他们对生活的想往。2021年,笔者来到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新刘村,参加著名策划人董宪雷先生在新刘村策划的、著名玉皇庙文化传承人刘西芝先生筹办的新刘村第一届玉皇庙文化节。

由于新刘村紧靠汶河北岸,从没有亲近大汶河的我利用午暇时间到了大汶河。目睹了此时不是汛期的汶河原貌。大汶河浅流汤汤,水草飘曳,四头老牛悠闲吃草,惬意的场景让人羡慕。

走进汶河河床,裸露的河底细沙厚躺,被冲刷的石头倔强的立在那里,千年风霜,历史阻挡不住他有万夫阻挡之气概!
河床上面也有一些从上游被冲刷下来的碎石瓦砾。这些残存的瓦砾据说是先祖用过的。得有几千年的历史。
捡拾的烛台,回来放在办公室,给它个靓影!

捡拾的类似酒杯的陶筒,制作考究,很有欣赏、保存价值!
两片陶制陶罐陶片,简单的线条,简单的混烧,足以体现大汶口文化的古人的智慧!

汶河西流,流不尽她的底蕴,汶河汤汤,诉不尽她的衷肠!
黄沙漫漫,水草凄凄,多少刀光剑影,多少人间烟火,都被冲进历史。

盆罐瓦砾,一丝古人留下的烟火痕迹,阻挡不住汶水的冲击,徒有一点一滴!

简单的线条,粗糙的粘土,没有色彩,古人只是简单的生存!
残缺的罐底,一点水,瞬间消失,放一些湿的粮食,很快被吸干,储存的效果很明显!

三件特殊的文物放在一起,凸显古人没有点灯的夜晚的照明之用的器物。不知道是酒具还是烛台?
一块河底冲击出来的烧制的红烧泥,说明大汶河文化烧制技术的发达。

从河底捡起的一块冲击石头。造型独特,不知在河底存在了多少年,辗转了多少地方,才被滴水穿孔了这么多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