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抗战老兵的亲历
王先锋 口述 牟书会整理
每当看到这些照片,我就想起在冀鲁边抗战的烽火年代和军旅生涯的峥嵘岁月——
一、硝烟战火的经历
1939年8月,东进支队的宣传队穿着军装,背着背包,唱着抗日歌曲路过我村,他们都是娃娃兵,扎着皮带,非常精神,边走边唱,宣传打鬼子救中国,我羡慕极了,我叔叔王书琴等十几人在地下党霍仙洲的动员下,毅然参加了八路军,我再也按奈不住参加革命队伍的心情,随之我以虚报三岁的美丽慌言,参加了革命队伍,在鲁北支队8支队当勤务员。东进支队李委员不信,叫来13的宣传队员比个头,我比过了他,李委员还是不信,彭东京干事让我癞着不走,李委员没办法,就把我留下来当了勤务员。部队从双庙仇移防到牟庄时,我晚上睡觉尿了炕,李委员摸了我的被窝,我装着惊慌做梦,从那时起,把我送到了宣传队。
平禹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我给王其元县长当勤务,平禹县是冀鲁边区红色根据地之一,冀鲁边二地委经常活动在这一带,郝炬------510、李萍520、关锋530的领导下、我开始做交通员的工作。张士府腊月十二大扫荡之后,我任二地委交通站第二中心站站长,时称嵩山站,负责文件传递、干部接送等工作。一次我骑着关锋的毛驴,驮着22个文件送到德县,,路遇伪军,正要掏枪,被良心未泯的伪班长放行,有惊无险的完成了任务。
1940年,我到二地委宣传组干揭纸分发工作,在二地委除分发文件外,我还给陵县二区区长刘润生喂驴,那头驴是地委书记何郝炬送给他的。组织部干部李仁患了肺结核,我每天出去拔青青菜晒干或焙干熬水喝,几十天后他的病就好了。
1943年,我被合围在平禹八区的张士府,日伪军8000余人,汽车上百辆,实行拉网蓖梳式扫荡,合围我党政机关及分区区队武装
我武装力量三地区队,独立二营,各县县大队及区队武装、党政机关,共计千余人。日伪军把我抗日武装和党政干部及大批民众层层包围,形成强大的包围圈,全部压缩到张士府、周庄、胡家窑、郝庄以北,小胡村以南以东,李大鼻以南不足五华里的胡家窑大洼里,情况万分紧急。
大扫荡那天,二地委十几个人被围在张士府,正逢大集,鬼子四面一合围,炸了集,人们四处乱跑,二地委被冲散,和干事刘永远、宋承清(王凤楼镇小宋村人) 被围在前杜屯一带,三人决定:不向马腰务方向跑,因马腰务按过据点,敌伪复杂。就往三大李方向跑去。这时鬼子从李太丰村赶着老百姓合围过来,看到一妇女抱着孩子牵着牛,灵机一动,我让她把牛给我,伴做一家人。鬼子来到跟前,那妇女叫我“小顺子”,让把牛给她,其实,我并不叫“小顺子”,是那妇女为保护我,临时给我起的名。妇女把牛要去后,我又混在老百姓中去了杜家屯,在一个湾里躲着,没敢动生怕被认出来。
1943年12月,我入了党,二地委组织部部长李萍宣布让我到群工队工作。1945年9月,在宿安鲁家庙一带搞减租减息,郑家寨搞群运时,正逢母亲去世,仅离老家25里我却没能回家奔丧,应验了忠孝不能双全的古训。
1946年,我任德平县理合区组织委员时,正逢叶挺军长在黑茶山飞机失事遇难,理合区召开追悼大会,我是主持人之一。在理合我们还和还乡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到了冬季大参军运动开始,由我带队将新兵团三营九连的250名新兵,补充到莱芜战役后休整的四纵,完成任务后,我又去华东军政大学学习。
大学毕业后,抽调到渤海军区工作团,在肖平团长领导下培训临邑县县大队。
1948年2月,我随渤海军区工作团到到临邑县县大队整军,并任协理处干部新兵12团保卫干事、27军教导队一排排长,参加了渡江作战、上海战役。渡江时在渡口遭遇敌机轰炸,幸被队长按倒,否则一命呜呼。
1950年,我又以27军保卫部政察队队长的身分,到常熟县做四川起义部队16兵团的政保工作,同年冬天朝鲜战争爆发后,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1951年回国后,参加了三反五反,至1953年到地方工作,完成了一生的军旅生涯。
王先锋简介
1929年,出生于禹城县(市)辛店镇沙河辛村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勤务员、宣传员和交通员。
1943年,王先锋被任命为德州地委交通站第二中心站站长,活跃在
禹城、平原、陵县、临邑、齐河一带,负责通信联络、文件传递、干部接送等工作。
1944年初,王先锋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从事抗日宣传和群众工作。抗战胜利后,王先锋任组织委员,负责发展党员、组建党群组织,与还乡团等顽固势力进行周旋,后任渤海军区保卫干事、保卫指导员。1949年,他随部队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
1950年抗美援朝。转业后被分配到临沂市平邑县从事文教工作。1993年搬回老家禹城县(市)辛店镇沙河辛村定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