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四兄弟的婚事
文/耕夫(湖北)
一
罗盘湾域偏僻的西北角,是一个坐落于丘岗上的自然湾,住着四十多户人家,不到两百人。湾里地多田少,就一口水塘,还处在坡坵顶上,水比庄稼还宝贵。之前,湾里男多女少,出门一看,到处是男丁。坐着的,站着的,或者三五成群地咵天,或者几个人聚在一起打麻将。
记得有几次大干旱,湾里人畜缺饮水,都是乡里、县里等安排环卫部门的洒水车辆送生活用水,那庄稼基本上绝收。在农村,这种现象可不是好事啊!就拿年轻孩子结婚成家来说:外湾的女孩子不愿意嫁进来,本湾的女孩子成年了盼着嫁出去。时间久了,湾里光棍男就越来越多。
混得好的是罗贵,三十五岁时,从外地买回了一台二手拖拉机。平日里可以给湾里一些人家拉拉物资,忙时还可以在打谷场上给邻里碾碾谷子的,能赚到几个钱。罗贵二十四岁成家,媳妇张花花比他小一岁,娘家是临近湾的。他们已经有了俩儿子,都上小学。
最苦的是罗胡家,四个儿子都过了结婚年龄,除了老二罗广,因为当兵,在部队附近结识了一农户人家,家里五个女儿,他服役期满后,倒插门才娶了媳妇。剩下大儿子罗通、三儿子罗志、小儿子罗刚等,到现在都还没有娶上媳妇。罗贵跟罗胡家儿子同辈份,管他叫叔。
罗广在部队是炊事员,服役期间学得一身白案手艺,蒸馒头、花卷,包饺子、馄饨,炸油条、面窝等,都是他的拿手好戏。成家时,已经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允许私人开店做买卖。罗广便和媳妇合计,又跟家里的父母(岳父母)商量,去离家不远处街上的学校门口,花了300元钱租了一个小门店,干起了白案买卖。
平日里有媳妇帮忙,忙不过来时,岳母、岳父也可以来店里,用不着另外请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每个月能赚个三百、五百的,一年下来,可积攒三千五百左右,坚持干三年,可就是万元户呀!这在当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罗广媳妇姓梅,叫子,上面有四个姐姐。母亲生下梅子时,已经年过四十,不敢也不能再生了。父亲给最小女儿取名“梅子”就是“没子,没儿子”。如今,几个女儿都嫁人了,还招了一女婿,这眉梢上的皱纹反倒是越来越少。
“爸,忙了一早上,你肚子饿了吧,赶紧吃个肉包子,热的!”罗广直接称岳父叫“爸”。
“嗯,好的。”罗广的岳父吃着热包子,心里暖乎乎的。
二
一晃三年就过去了,罗广夫妇俩靠着勤劳、坚守,手上积攒了差不多快两万元钱。在当时,这笔钱相当于一位国家工作人员,快十年的工资总和,可不是个小数目啊!想着手里的这笔钱,夫妻俩合计着,想盖间新房,还生个孩子。
一个夏天的午后,空气有些闷热,罗广收到了老家的来信。信是父亲让哥写的,大致是说:“父母老了,家里剩下的三兄弟都没有娶上媳妇,罗家像这样下去,恐怕会断了香火。希望罗广能和媳妇生个儿子送回去。”
“这事儿有点难啊!媳妇家她这一代人,家里就没有男孩,万一生下儿子,两边父母都要,咋办?”夜里,罗广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见丈夫有心事,媳妇轻声问到:“广,你今天咋的啦?闷闷不乐的。”罗广指着床头柜上父亲的来信,说:“你自己看吧!”随即起身,走出房间,一个人去了庭院。
梅子从信封里取出信,看完后,没有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她自言自语着:“这有啥难的,我们俩多生几个娃不就完啦!”说完也起身去了庭院。这一夜,他们很开心,尽兴地履行了夫妻俩共同的义务。
十个月后,夫妻俩生下了一对龙凤胎,这真是天大的喜事啊!梅子的父母欣喜,罗广老家的父母得到消息后也欣喜。吃满月酒那天,罗广老家来了人,有父亲,还有兄弟仨。梅子这边的姐姐、姐夫,乡里乡亲都来道贺。屋里、庭院里,宾朋满座,共计摆了十来桌,好不热闹!
到了夜里,除了来自广东深圳的姐姐、姐夫等,其他客人都走了。罗广的父亲、仨兄弟,还有梅子一家,姐姐、姐夫等坐在了一起。罗广的父亲先说话了:“我们想接儿子、媳妇,还有孙子回家住住,也给咱们罗家喜庆喜庆,咋样?”在场的人都没有吭声。“那好,既然大家都不吭声,就是同意了,明早我们就一起回罗家!”罗广父亲紧接着说。
“爸——,咋能这样!俩孩子才满月,梅子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家里还开着店做生意。”罗广开口了,这一声“爸——”叫得两位父亲都应声望过去了。
大家沉默了。过了一会儿,梅子开口了,说:“罗家爸,大哥,三弟四弟,等到过年时,我和罗广两人一起带着俩孩子回罗家,你们看咋样?”
“行!”罗广大哥终于发话了。听到梅子说出这样的话,在场的人似乎都能接受,也就没有谁继续往下说。
第二天,天色晴朗,偶尔吹过阵阵东南风。梅子来自广东、深圳的姐姐姐夫等,起程返回了。罗广父亲,还有仨兄弟,也登上了返程的火车。
三
时间一转就到了年关,俩孩子都会爬了。望着这对可爱的小宝贝,梅子家父母成天笑得合不拢嘴。夫妻俩经商的兴致更高了,得为俩娃子多挣钱啦!
腊月二十三那天夜里,天气有些冷寒,还刮着西北风。约莫八点钟,罗广父亲来电话了:“广,你们——还有——俩孙子,都还好吧!孩子奶奶天天在家里念叨——想抱抱孙子,你们——啥时动身啊?”说完电话里传出咳嗽声。
“嗯,我们都很好!您和母亲还好吧!再过两天,我们就带孩子一起回家看望二老,”罗广电话里回应着。
“好的,儿子!我和你妈在家里等着哈。路上小心,别让孩子着凉了!”父亲电话里交待着,随即挂了电话。
电话旁边,梅子正在给俩小孩洗身子,嘴里哼着“小宝宝,洗洗澡,干干净净睡觉觉……”。待丈夫接完电话后,她接上话说:“爸妈天天盼着咱们回去,明日你赶紧去县城里订好火车票吧!不然,老人家会急坏身子的。这大过年的,要是那样,多不好!”
“嗯,谢谢媳妇!俺明日就去订火车票。”说完,走过来帮着给俩孩子换了睡衣,呵呵呵地哄着他们入睡。
腊月二十七早上,晴空万里,朝霞满天。罗广夫妇,告别了梅家父母,带着俩孩子,辗转乡里、街道、县城火车站,终于登上了去罗家的火车。坐了快十个小时火车,又转乘去乡里的公共汽车,近一小时后,他们终于到达罗家大门口。
此时,罗广年迈的父母、大哥、俩弟弟,还有湾里好多来看热闹的人,都已经挤在了屋子前。父母率先在车门口接过俩孩子,各自抱着一个在怀里。罗广下车后,把随身带的一包花纸糖果拿出来分发给大家吃,算是报喜。
“婶婶好!”“婶婶好!”“大哥好!”“大哥好!”“张嫂好!”“张嫂好!”……梅子下车后,跟着罗广和前来迎接他们的湾里人一一打招呼,随即进了屋子。
天快黑,大家肚子饿了。罗家父母把抱着的俩孩子交给了罗广、梅子,随即进了厨房端菜,大哥,三弟,四弟等也忙着摆弄好桌椅、碗筷,接着,一家人围着大餐桌坐下,开始吃晚餐。大家都很饿,吃饭时,除了逗逗俩孩子说笑,相互问候一下身体,没有说其他的。
饭后,童童被大伯抱着玩,双眼瞪得大大的,两眼珠子不停地转动,两只小手去挠大伯的胡茬,时而抖动着一双小腿。姗姗有些吃生,还是被妈妈抱着,两小手互相捏着,双眼四下里看。
不到九点钟,俩孩子打起了哈欠,大人们也困了,于是,大家赶着收拾了一下屋子,洗嗽完后,各自进房间入睡了。
四
睡了一宿,罗广、梅子精神好多了。平日里做白案生意,俩人习惯了起早床,七点钟不到,他们就起床了。出房门时,见父母已经在准备早餐,梅子正要过去帮忙,床上的姗姗醒了,哭了一声,随后童童也醒了。罗广说:“你去给孩子们穿衣服吧!我去厨房帮忙。”罗广到了厨房门口,娘见了,忙问:“你们昨晚睡好了没?俩孙子夜里睡得习惯吧?有没有尿床?”
“我们休息好了,俩孩子睡得沉,夜里只尿了一次,没有尿床。”罗广回答完母亲的问话后,便伸手去帮忙洗菜。母亲忙拦着:“不用你帮忙,这儿有我和你爸做饭就够了,你去房里帮媳妇侍弄孩子吧,免得孩子着凉。”罗广从厨房里走出来,正要进房间,大哥过来了。
“大哥早!”罗广叫着。
“嗯,睡了一宿,精神恢复了吧!”大哥回应着。
“没事,回自己家里,哪有睡不好的?”罗广笑着说,“大哥坐!我给你倒茶。”
“不用!客气啥?我自己来。”大哥从神龛柜子里拿出了两个茶瓷碗,随即倒上两半碗开水,先递了一碗给二弟,自己喝着一碗,俩人坐着,边喝边唠叨。
“罗广,过来把童童抱出去!”梅子在房间里喊着。
“呵,来啦!”罗广边答话边跑进了房间,把儿子抱了出来。
“叫大伯!”罗广指着大哥教儿子叫,儿子只是瞪眼,傻乎乎地看。还不会说话,哪里会叫大伯啊?稍后,梅子也把女儿抱出了房间:“大哥好!”
“哎!”大哥忙起身回应着,“弟妹好!”接着问到:“回家里住,还习惯吧?”
“习惯,有啥不习惯的?”梅子忙笑着回答。这边,父母把饭菜准备得差不多了,老三、老四也过来了,于是,一家九口人又围在桌上吃饭。饭桌上,爷爷抱着童童,偶尔喂点儿汤汁他喝。姗姗还是被妈妈抱着,也不时给她喂点儿米饭、菜汁吃。俩娃今天似乎对家里人都变熟悉了,不再像昨晚那样,两眼珠子一直不停地转动,盯着四下里看。
奶奶一会儿坐下来吃两口饭,一会儿去厨房烧把柴火煮锅巴粥。大哥,老三、老四一边吃,一边望望梅子怀里的小姗姗,觉得挺好玩。家里从没有过女孩子家,他们兄弟仨虽说成年了,但见了梅子、小侄女,也挺好奇的,那眼神看得梅子有点儿不好意思。
饭后,屋外有阳光,仨兄弟都各自去忙了。父母收拾着碗筷,罗广、梅子各自抱着童童、姗姗去院子里玩。见大家都不在身边,梅子悄悄问:“罗广,你大哥、三弟,四弟他们都不小了,咋不成家啊?”
罗广被冷不丁地一问,迟疑了一下,随即说到:“家里穷,没钱娶媳妇。”
“他们这么年轻,身体也结实,出门挣钱啊!”梅子回应着。
“其实,家里大哥、三弟,四弟这么多年,忙时回家种地,闲时出门做泥瓦匠,也挣了一些钱。之所以没能娶上媳妇,都是因为生的地方不好。罗盘湾,临近村湾的人都知道,几乎年年闹旱灾,饮水都困难,哪家愿意把女儿嫁进来啊?”罗广心里清楚,“不光是自家大哥、三弟,四弟没娶上媳妇,湾里还有好多成年男子都是单身,没办法啊!自己要不是当兵,去了外乡,说不定到现在也是光棍一条。”
五
春节相聚的时间就是跑得快,转瞬临近月半了。这天早上,梅子母亲打来电话,说俩老在家里想念孙子,盼着他们能带俩孩子回家过月半。
吃晚饭时,罗广讷讷地开口说:“爸、妈,梅子妈早上来电话了,说让我们带俩孩子回去过月半,你们看咋办?”
父亲没有吭声,母亲先开口了,说:“儿啊,咱罗家就你成家有娃了,你总得给咱罗家留个后吧!”罗广心里明白,母亲是想留下童童,只是让他们把姗姗带回去,他一时不知说啥好。
望着左右为难的丈夫,梅子像是非常理解两位老人似的,忙说:“爸、妈,我们都是二老的孩子,俩小孩无论在哪里,都是你们的孙子。这样吧,待俩孩子长大些,会走路了,我们把他们都送回罗家陪二老,你们看咋样?”梅子说完话,两眼圈都红了。
“行,行,好闺女!孩子都是娘心头肉,做娘的,哪有不知道的呢?真难为你了,闺女!”母亲说完,抹着眼泪。
正月十四早上,天空有淡淡薄云。罗广父亲、母亲、仨兄弟,还有湾族里好多人,大家都出门来给他们送行。罗广、梅子两人和前来送行的人一一挥手道别,然后接过父母怀里的孩子,登上了去县城的公共汽车。车启动的时候,外面尽是人追着招手,罗广的母亲远远地抽泣着,父亲也沉着脸。
在路上颠簸了十多个小时,他们见到了阔别二十来天的父母。梅子的一双眼圈红了,自己从来没有离开梅家这么久。俩孩子见了爷爷奶奶,瞪大双眼,两眼珠子又不停地转动。显然,他们是变得有点儿陌生了。
“来!乖乖,快伸手,给爷爷奶奶抱抱!”梅子爸妈同时伸出双手,接过了罗广和女儿怀里抱着的童童、姗姗。罗广、梅子拿起了随身携带的物品,随即一家人进了屋子。吃完饭后,碗筷还没有收拾,爷爷奶奶在堂屋里各自抱着一个孩子逗着玩。梅子便去收拾桌子,罗广帮着忙。
到了夜里,见俩孩子入睡了,罗广问:“梅子,过了明日就是十六,咱们的小店是不是得开始做生意啊?”“嗯,先休息吧!今天累了,明日再说吧!”说完关灯睡了。罗广也脱衣,上床睡了。
正月十六的早上,旭日升起,天空无云,罗广夫妇俩停了二十多天的白案小店又冒出了热气腾腾的香馒头味。街上其它店里的门也陆续打开了,节后上街的人虽不多,但生意还是有的。到了上午十点钟,蒸好的馒头、花卷等都卖光了,罗广收拾着摊子准备关门。梅子突然说:“罗广,咱们这里女孩子多,田地广,干嘛不叫你家大哥、三弟,四弟他们到这里来做事,或许能被哪家姑娘相中的?”“嗯嗯,”罗广只顾收拾摊子,随声应着。
“你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我这不是为你们罗家好嘛!等罗家三兄弟成了家,都有了孩子,我们和孩子就不用分开了,多好啊!”
“嗯,这话有理!还是媳妇想得周全。”罗广朝着媳妇撒了个眉眼,继续说:“好!这想法好!赶明日我就再回家一趟,当面跟父母、大哥、三弟、四弟说清楚,看他们意下如何。”
第二天早上,罗广又踏上了回老家的火车。家里父母一听到这个消息,随即表态:“同意。”三兄弟中,唯独大哥说:“自己习惯了家里的生活,你们俩兄弟去吧!我留下来照顾一下父母。”就这样,罗广带着三弟、四弟,一路奔波,来到了梅家。
梅家曾有五姊妹,几个女儿出嫁后,家里房子宽敞,平日里多半有空房间,罗家俩兄弟来了后,暂且住在了梅家。他们都是泥瓦匠,正好帮着修补修补一下梅家的房屋,还有罗广夫妇的小店子。靠着梅子一家人在临近村子里的熟人,罗家俩兄弟很快接上了活儿,在一家房产开发商的工地上做泥工,每日能挣上三十来元,很不错!
一天夜里,梅子找到俩兄弟,说:“三弟、四弟,你们也老大不小了,该成个家吧!在老家有难处,你们愿意在这里成家吗?要是愿意,嫂子帮你们张罗张罗?”
“谢谢嫂子!我们愿意。”俩兄弟齐声回答着,双颊泛起了红色的笑容。
六
一个月后,俩弟弟的个人终身大事终于都有点儿眉目了。一家是开杂货店的,姓兰,家里有兄妹俩。哥哥成家五年了,是一名村干部。妹妹兰华,高中毕业,没有考取大学,有些心高气傲,已经25岁了,一直没有许配人家。常言道:“女大不中留,留在家里是冤头。”家里人总想帮着给她找一个厚道些的人家嫁了,省得日后多操心。
那日,梅子打听到这户人家,便买了些糕点礼品,径直去了。问了那家的父母,也说了自家兄弟的情况,对方父母挺乐意。那兰华虽说嘴上没答应,可也没有反对,最后定下了俩人见面的日子。后来见面,兰华相中了憨厚朴实的罗志,于是俩人就好上了。
四弟罗刚,是在建筑工地上结识女朋友的。姓古,叫古丽,是工地食堂师傅的独生女,二十六岁了,父母亲舍不得女儿出嫁,婚事才一直拖着。其实,他们心里老是想着给女儿招来一个女婿到家里,这不,罗刚的出现就成了最佳人选——外地人,会泥瓦匠手艺,家里兄弟多,人又勤快、朴实。梅子托亲戚前去撮合,古丽父母一听,没提任何条件,就答应了。古丽本人见过罗刚的面,喜欢他的勤快、朴实,于是,罗刚的个人大事就这样尘埃落定了。
两个月后,罗志、罗刚两人的亲事传回了老家,村里人很是羡慕,家里父母更是乐得笑逐颜开,出门逢人便讲:“我家老三、老四也找到媳妇啦!”此后,湾里不断有没结婚的小伙子前来罗家,跟罗家父母打听他们家俩小儿子的消息,问:“他们在外干啥?能不能把自己也带过去?”
到了年底,罗志、罗刚分别带着兰华、古丽要回老家,临走的时候,二哥、梅子嫂牵着俩小娃送他们。梅子说到:“俩兄弟、弟妹好!回老家后,记得代俺们向家里父母、大哥问个好!说俩孩子都很好,叫他们别担心!”随即拿出一千元钱,分别给了兰花、古丽各五百,算是上门礼。再拿出了一千元钱,交给了罗志,说是带回老家给父母、大哥过年花的,并叮嘱他们路上注意安全。罗志收了钱,说了声“谢谢梅子嫂!”随即把钱揣在怀中口袋里。
家里收到老三老四要回来的消息,自是高兴不已,现在又知道他们各自带着还未过门的媳妇回家,更是欣喜至极。这一传十,十传百,几乎全湾的人都知道了,罗胡家俩小儿子要带未过门的媳妇回家过年的事情。这事要是放在往日,还有些说不过去,可如今是新社会、新时代,没有啥大不了的,更何况,家里俩儿子都是二十好几的人,早已过了成家的年龄,有谁还会说闲话呢?
经过了路上十来个小时的颠簸,罗志等一行四人终于回到了罗家。从初春到现在,兄弟俩离家快一年了,家里俩老总是惦记着他们,大哥也想念着三弟、四弟。毕竟,他们从来没有分开过这么长时间,无论生活多么苦涩,家人团聚的日子总是温馨的。
一进门,罗志便从怀里拿出那一千元钱,说:“爸、妈,大哥,这是梅子嫂给的,说是给你们过年花的。”说完双手把钱送到了母亲手上,随后,又从包裹里拿出五千元钱,说:“爸、妈,大哥,你们在家受苦了,这是我在外一年挣的工钱,你们收好!”紧接着,罗广也从包裹里取出五千元钱,一并交给了母亲。母亲一边收钱,一边说:“儿啊,你们都有出息啦!这钱妈存着,给你们办婚事用。”见他们还都站着,母亲忙说:“俩闺女,走了这么远的路,真是辛苦你们俩!快,快坐下歇歇!”随即吩咐罗通说:“你还愣着干啥?快去给俩弟妹倒茶喝啊!”说完自己进了厨房。
“哎”,罗通忙从神龛柜子里拿出一筒塑料杯,取出了两只杯子,倒上了两杯茶水,一手握着一只茶杯,送到她们跟前,说:“俩弟妹好,请喝茶!”“谢谢大哥!”俩弟妹伸手接过茶水。
接下来,兄弟仨,还有兰华、古丽,五人坐在堂屋里,一起说着话。不一会儿,厨房里的饭菜差不多好了,只听老妈叫到:“通,快来帮忙端菜,准备吃饭。”“哎,来啦!”罗通答道。听到叫声的兰华、古丽也跟着进了厨房,帮着端菜、拿碗筷。一家七口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地吃完了晚餐。
夜里,罗通住自己的房间,罗志、罗刚住一个房间,兰华、古丽共住一个房间,各自拉着家常。家里父母睡不着,母亲开口说话了:“孩子他爸,俩儿子把媳妇都带回家了,你说咱们能不能趁着过年把他们的婚事一起操办了?”
“那岂不是委屈了人家闺女?再说,这事还没有跟她们,还有她们的父母商量呢!”老罗回答着。
“这事好办,现在是新时代,儿女婚事自己做主,要是俩闺女同意,这事就能成!”母亲又说到。
“行,听你的!那你过去问问那俩闺女,看看她们啥意见?”老罗接着说到。
母亲起身走出房间,走进了兰华、古丽住的房间。她们正在拉家常,也没有入睡。见罗家妈进来了,俩人忙起身,叫到:“罗家妈晚上好,这么晚咋还没睡呢?”
“睡不着啊,娘有心事想跟俩闺女说说。咱家俩儿子也老大不小了,托老天爷的福,有你们俩闺女能看上咱家俩小子。你们来一趟也不容易,现在新时代,婚事新办,我和孩子他爸商量着,想趁着过年,把你们的婚事一起操办,你们看,行么?”
“我们都听你们二老的!全凭二老做主。”兰华、古丽不假思索地回答着。
“那好,我这就去跟老三老四、孩子他爸,还有你们的大哥去商量。等商量好了,再给你们的二哥二嫂去个电话。到时,还要请你们的父母过来,要是过不来,等过年后,你们回去再给父母行礼,这样行吧?”罗家妈一下子说了这么多话,兰华、古丽忙着“嗯嗯”地不停点头。
常言道:“有福气的女儿出嫁,嫁人家过年。”年里无日,腊月二十八里,罗胡家为俩儿子、媳妇一起举办婚事,这可是轰动远乡近邻的事情!这一天,是过大年,又是办喜事,罗胡家真是双喜临门,热闹非凡啊!
除夕夜那晚,老胡在神龛面前烧香祭祖,罗家妈、大哥罗通、老三、老四,还有俩媳妇分别对着神龛磕头,随后,罗家爸出门,放鞭炮,这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象征着辞旧迎新啦!
七
新春即将结束,快乐的时光转瞬即逝。这不,罗志、罗刚俩兄弟要回建筑工地,兰华、古丽也要回到父母身边去帮忙。正月十二早上,风和日丽,他们一行四人告别了罗家父母,还有大哥,登上了去火车站的公共汽车。走的时候,罗家母亲追着,千叮万嘱,直到看不见他们的身影。
这边古丽的父母,兰华的爸妈,他们都在各自家里望着。养了二十几年的女儿,就这样轻易地嫁了人家,搁谁心里都有些不好受。唉,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更何况,她们早就过了出嫁的年龄,这样想着,也就释怀了。
下午五点钟左右,兰华、罗志俩人到了梅子家,先给二哥二嫂,还有梅家父母拜年。古丽、罗刚他们先回到了自己的家,给父母拜完年后,他们俩随即去了梅子嫂家,去给二哥、二嫂,还有他们的父母拜年。俩小侄子都会走路,会叫人了!
“三婶好!”“四婶好!”俩小宝贝不停地学着大人叫,好可爱!这一次,他们回罗家,罗家父母也没有提要送孙子回家的事,梅子也没有问。听说他们要来,梅子家早就准备好了晚餐,等着他们过来,大家一起吃。
饭桌上,梅子爸妈、俩弟弟、弟媳,梅子、罗广,还有俩孩子,一共十人,整整围了一满桌。桌上,罗志、罗刚俩兄弟给梅子爸妈敬酒后,不停地给二哥、二嫂他们敬酒,感谢他们俩——没有梅子嫂帮忙,哪会有他们今日的喜结良缘?饭后,罗刚随着古丽去了古家歇息,兰华留下来,直接住梅子嫂家里。
过了十五,梅子嫂的白案小店开业了,罗志、罗刚回了建筑工地,古丽继续去工地食堂里帮父亲做饭,兰华回了娘家,帮着看杂货店,所有的日子都恢复了往日,不一样的是,罗志带着媳妇住在了梅子嫂家,罗刚则成了古家的上门女婿。
日子过了半年,兰华、古丽都有了身孕。兰华受不得梅家俩孩子闹,便回了娘家去住,这边留下罗志一个人住在梅子嫂家。过了一段时间,他觉得照顾兰华不方便,便出去租了一间民房,就在兰家附近,有啥事兰华父母也好照应。古丽有了身孕后,就没再去工地食堂,家里有母亲照顾她,罗刚自然没啥好担心的,古丽安心养胎就是。
冬月里,俩人就要临盆了,这边罗家妈接到消息后要过来,两边亲家都说:“路太远,天又冷,这边有人照顾,就不劳她过来。”罗家妈只好作罢,但背地里缝了好多娃娃用的尿布片子。
月底,俩家的孩子都出生了。古丽生了一对双胞胎,也是龙凤胎,这真是俩家有福啊!因为在古家住,所以随古家姓,给俩孩子分别取名叫古仔仔、古贝贝。兰华生了一女儿,取名叫罗甜甜。
“管他们姓啥呢?还不都是咱罗家的孙子?”罗家父母想着自己儿子有了媳妇,自己一下子也有了那么多孙子,高兴地自言自语着,罗家母还把自己平日里缝制好的尿布片子,拿到了街上邮局里,分别给他们俩家寄去了些。
罗家妈没有过来照顾俩媳妇坐月子,心里还是有些过意不去的,常在家里念叨着:“唉,我这做奶奶的,没做好啊!”罗刚媳妇古丽一直由母亲照顾,自然不会受多大罪。罗志和兰华在外面租的房子,月子里,兰华母亲一直守在女儿那里,也没空着。梅子嫂每天忙完生意后,同样会去帮一下兰华,当然也会去古丽家里看看。
日子一天天地过着,孩子满月时,就到了年底。罗刚是没打算回罗家过年,俩孩子才满月,住古丽家也方便。罗志同兰华商量,想一同带孩子回罗家,好歹给罗家冲冲喜,兰华同意。这边罗家父母也总在盼着几个在外儿子的消息,总得有个儿子带着媳妇、孙子回家过年吧!
腊月二十六那天夜里,梅子嫂忙完后,过来看兰华他们,罗刚趁机说:“梅子嫂,我们俩打算带着孩子,一起回老家,父母在家里盼着咱们回去过年。”
“嗯,你们回去吧!我和你们的二哥今年就不回罗家。小侄女刚满月不久,路程又远,你们车上要受累啊!”说完,从包里拿出一千元钱,说:“把这钱带回去,给两位老人添身新衣物什么的!”
“谢谢梅子嫂!”罗刚接过钱忙说。正说着话,罗志也过来了,进门就说:“四弟、四妹,听说你们明日要回罗家,我和古丽也来托你们给咱爸妈捎上一千元钱,让二老买些营养品补补身子。”说完把钱递给了罗刚,接着,他走过去看了看摇篮里的小侄女甜甜,甜甜睡着了。这边梅子嫂、罗刚、兰华都问:“古丽和孩子他们都好吧?回去后向古丽问个好。”
“嗯,晓得的。”罗志回答着。天不早了,梅子明日得守店,罗志也得回家帮着弄孩子,罗刚还得收拾一下明日回罗家要带的物品。于是,梅子嫂、罗志各自回去了,罗刚送走他们后,就开始收拾着东西。
第二天,罗志、兰华夫妻俩,抱着刚满月的甜甜,带着几包行李,踏上了回罗家的火车。
八
罗家父母知道了三儿子罗志、儿媳兰华要带着孙女罗甜甜回家过年的消息,自是皆大欢喜。次日凌晨,他们就开始收拾屋子、庭院,罗通也帮着忙。下午五点半,罗志、兰华带着包裹,抱着孩子已经到了家门口,奶奶忙上去抱过小孙女,乐得呵呵笑。爷爷忙说:“快进屋吧,饭菜都准备好了。”罗通已经在堂屋里摆好了桌椅碗筷,等着大家就坐,再去厨房端菜。
一家人坐下正在吃饭时,忽听得外面有人叫:“不好了,罗贵开拖拉机翻塘沟里了!听说已经不省人事。”这边罗胡、罗通、罗志父子三人赶紧奔出门外,罗家奶奶把抱着的小孙女交给了兰华,也跟着出去了,已经听得见外面的哭声。
原来,罗贵今天早上去县城给湾里人拉过年的物资,回来的路上,被迎面疾驰而来的大货车挤下了塘沟里,造成拖拉机翻车,重重压在了他身上,等有人把他送到县医院里抢救时,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
平日里,罗贵跟罗广很要好,俩人年龄相隔不到几岁。俩家也很亲近,有事互相帮忙。今日罗贵出事了,罗胡一家父子三人放下碗筷,迅速去了罗贵家,帮着料理后事。大过年的,尸体也不能在家里停放过久。因为是交通事故,有交警处理,货车司机赔偿十万,外加八千安葬费,这事就这样了结了。只是这罗贵媳妇张花花,还有上小学的俩孩子,这孤儿寡母的,咋办呀?“唉,湾里就罗贵从小聪明能干,混得好些,好日子才开始,咋就……?”罗家母饭桌旁叹着气说着。
“妈,罗贵哥走了,剩下张花花嫂,还有俩孩子,你们要是同意,我愿意去他家过日子,帮衬帮衬,怎么样?”平日里不多话的罗通突然冒出这话。罗家爸、妈,还有罗志、兰华目光一齐聚向了罗通。
“行,妈这就去你张花花嫂子家说说,不过,你罗贵哥刚走,得等丧期满了才行,至少一百天!”罗家母稍作犹豫,说到。
“行,妈!我就等一百天。一百天后,我再去张嫂子家。”罗通见母亲同意去说话,当即表态。
那张花花嫂子平日里见罗通跟罗贵很要好,是忠厚老实人,俩孩子往日都管他叫叔,眼下孩子爸突然走了,正愁着今后日子咋办?罗家婶突然来到家里说明了情况,张花花听了后,也欣然同意了,只等过了百日,罗通就过去。张花花家里出了难事,湾间族里自然没有人说三道四。过门那天,他们还是请了湾间族里的一些长辈等,大家都到场,说上了几句话,这事也就过去了。
这年的春天,国家开始农村扶贫,修路,建自来水厂。罗盘湾里最缺水,这事乡里、县里都知道。于是,从湾里到三里外的堤坝修建了沟渠,经过了三级泵站提水,终于把水库里的水引到了罗盘湾水塘里。县里自来水公司对口扶贫,在罗盘湾里建了一座小型自来水厂,足够全湾的人生活用水,水塘保证了全年有水,农田灌溉也不成问题。
罗通去了张嫂子家,罗志也不打算再外出了。他和兰华商量着:现在家里用水问题解决了,又有了女儿,不如就在家里种菜,除了能过日子,还能赚些钱。兰华同意,这事就定了。
后来,罗家四兄弟过着自己的日子,谁家有孩子满月、过周岁、过十岁、升学等,兄弟姐妹之间相互走动着,日子过得也挺顺。到2003年底,梅子家俩孩子满十岁了,一家人要热闹热闹给他们庆祝十岁生日。这边罗家的人,还有梅子姐姐、姐夫等收到请帖后,大家都非常高兴。旧历腊月的二十六日,罗家的爷爷奶奶、罗通、罗志夫妻俩带着甜甜,梅子的四位姐姐、姐夫等各自带着未成年的孩子,罗刚夫妻也带着俩孩子,还有湾间的族人,大家欢聚一堂,共摆了十几桌,在梅子家为梅童童、梅姗姗俩孩子举办十岁生日的宴会,还请了当地的拉拉乐队,甚是热闹。
宴会结束后,因为年关已近,大家都得回家为过年做准备。梅子大姐、二姐及姐夫他们、古丽夫妻俩等,住得近,当日就带着孩子各自回去了。其他人,夜里留在了梅家,次日,罗家父母、罗通、罗志夫妻俩,还有梅子的三姐、四姐及姐夫等,他们也启程回家了。
作者简介:笔名耕夫,原名颜享明,湖北孝昌人,高中语文教师,从教三十余年,先后在《中国乡村》《湖北纪实特稿》《今日头条》《孝感文学》《孝感日报》《孝感晚报》等多家报刊、平台发表作品共计150多件,多篇论文获奖。正从事现代诗、散文、小说等创作。
文章版权为作者所有,文责自负,图片来自无版权网站,照片来自作者。
投稿方式:
加总编纤云微信号直投:Xy18297918455
邮箱发送:18297918455@163c0m
主收散文、散文诗、诗歌,兼收其
他,拒收爱国、抗疫、敏感政治等文
章,内容直接复制粘贴,照片附件发送。
投稿请附简介、近照、微信号、通联。
平台优选“时光深处有尘烟”“纤云文学苑”公众号文章,推送至此。
“都市头条"税后赞赏高于10元,配乐版文章,平台分配50%,作者分配50%,10元以下不发放,用于平台运营,无赞赏无稿费。
作者文章自发稿之日起,第10日准时微信发放赞赏稿费。
纯文学微刊平台,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