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沅陵舒序敏投稿
歌五一
一、赞环卫工
披星戴月只为牛,
洁雅城乡累不休。
汗水霜珠调色彩,
专心画出美神州。
二、采茶(通韵)
春山晓露洗新芽,
巧手翻飞嫩绿掐。
笑语欢歌追日月。
清香篓篓带回家。

园丁颂
三
年华似水向方来,
沥血呕心站讲台。
雨汗浇开花万朵,
师魂育出栋梁材。
四
园圃勤耕育嫩芽,
倾情沥血润新花。
清风两袖从无怨,
桃李芬芳醉晚霞。
五、咏农
欢歌五月汗流香,
背负青天抢种忙。
洒尽酸甜生笑语,
勤劳致富果盈仓。
六
图强号子贯神州,
兴业安邦硕果求。
弯道超车追绮梦,
飞天入地竞风流。

七
风和五一涌春潮,
筑梦歌声震九霄。
浩瀚华章书创举,
峥嵘岁月尽妖娆。
八
五月花开万里红,
一廊诗画咏新风。
快舟翻浪扬帆远,
乐祝牛年景运通。
九
五月吟歌喜气浓,
一条微信发群中。
快心遥祝升觞醉,
乐愿亲朋福寿丰。
十
五月阳光映碧川,
一坪苗旺漫青烟。
快书连友新诗赋,
乐抱桑麻入锦篇。

十一
花香鸟语激情扬,
地北天南焕盛妆。
雨顺风调驰锦绣,
龙吟虎啸奏华章。
小康功德丹心铸,
社会文明汗水夯。
奉献光荣当赞美,
讴歌五一国隆昌。
十二
惜别黉门整七年,
悠悠往事梦中缠。
护苗浇水繁花盛,
育李培桃众果鲜。
粉笔情深成旧曲,
夕阳景美创新篇。
习诗研韵心安愈,
把酒吟歌亦乐然。
十三
习诗感怀
桑愉唱晚觅春光,
学步琼林采律忙。
借母溪中搜古韵,
辰龙关下索新章。
明知文字功夫浅,
自信勤劳果味香。
心态安然常吮墨,
片言出彩醉斜阳。
十四
酌韵斟词雅趣稠,
天天泼墨写春秋,
人苍更觉文声旺,
笔苑勤耕莫退休。
临江仙.纪念五四
反帝灭封酬壮志,
怀崇马列儿郎。
声声呐喊震穹苍。
学潮摧腐朽,
碧血铸华章。
五四丰碑铭万古,
今朝接力宏扬。
神州儿女气轩昂。
复兴勤砥砺,
圆梦筑辉煌。

仲春咏
一
翻飞紫燕剪春裳,
万木摇风换绿装。
旷野铺开新画卷,
人间何处不花香。
赏春
(二)
桃红柳绿好风光,
晨炼持恒体健康。
健步闲游春色赏,
花香鸟语艳新章。
鹧鸪天.仲春抒怀
春暖花开正上时,
东风竭力漫妍姿。
飞云着意生甘雨,
落木怀恩吐绿枝。
蛙声鼓,子规啼。
蜂游蝶舞不知疲。
归乡紫燕传嘉讯,
牛奋田畴五谷肥。
鹧鸪天.谷雨
(一)
绿漫群山百草萋,
和风疏柳笼江堤。
莺啼春月催人奋,
鹊婉歌尘任我驰。
舒瑞暴,觅新词。
馨香翰墨润禾滋。
伤春雨过阳光耀,
百业平头逐梦飞。

(二)
雨打风翻四月天,
香薰万里漫祥烟。
檐前宿燕歌新语,
村上耕农闹野田。
催五谷,种千山。
沃畴牛奋自扬鞭。
暮春舒尽桑麻韵。
天道酬勤唱大千。
(三)
布谷催耕柳絮扬,
一犁春雨润田香。
农家播下丰收梦,
遍地生机旺阜康。
(四)
蛙声阵阵咏春光,
紫蝶翻飞陌上香。
欲采新词丰妙笔,
欣逢谷雨换妍妆。
(五)
谷雨逢晴喜气扬,
三春百鸟唤耕忙。
茶园少女挑新叶,
坡地情哥种暗香。
鹊唱千枝栽韵律,
鸡啼五晓奏和章。
山村处处桑麻闹,
捷报金秋福小康
歌四月
(一)
把酒吟怀日历翻,
三春艳丽柳如烟。
观山赏水沿江走,
最恋人间四月天。
(二)
燕剪春妆醉紫烟,
衔泥垒舍旧梁前。
初心砥砺情恩重,
最恋人间四月天。
(三)
杜宇声啼四月天,
呢喃玉燕舞翩跹。
谁人纸蝶暄风里,
牵出阳明漫瑞烟。

(四)
芳菲遍野梦盈篇,
陶醉葱茏四月天。
岭上霞云裁锦句,
茶园嫩叶结诗缘。
(五)
花开花落令君怜,
四月芳菲逐梦癫。
宋韵调词春国颂,
唐风谐律雅章传。
(六)
柔杨吐翠草芳鲜,
林秀悠怀映碧川。
四月新歌弦古韵,
诗情画意醉流年。
(七)通韵
东风拂绿雨滋田,
沃野披扬五彩衫。
四月农家牛奋早,
争鸣百鸟唱丰年。
(八)
花黄陌上碧连天,
四月机牛铲野田。
甘雨催芽肥百谷,
银锄落地铸雄篇。
(九)
光摇紫陌蝶翩跹,
四月春深大地妍。
淑气依人翻妙曲,
祥云着意入新篇。
微吟吴调情潮涌,
浩唱秧歌国梦牵。
笑看山河呈瑞景,
初心化作展诗传。
咏小草
(一)
经冬雪压不心烦,
浩浩东风拂我掀。
牵手挨身含笑意,
葱茏度日展乾坤。

(二)
小草无名地护根,
清贫默默守忠魂。
含羞忍辱冰霜日,
待笑东风遍野繁。
(三)
身柔体弱赖春暄,
借伴和风吐笑言。
烟雨无边滋嫩绿,
青山与我斗浓繁。
(四)
芳草萋萋野陌轩,
蜻蜓吻我蝶儿翻。
芊芊弱影随风舞。
装点山河促国繁
(五)通韵
霜催雨冻土中眠,
养性修身不畏寒。
待到东君摇我醒,
甘当绿使绣人间。
(六)
经霜历雪怨无言,
春暖花开嫩绿翻。
沐雨成长妆大地,
迎风展放绣中原。
香飘陌野流芳迹,
情洒山乡漫倩魂。
把酒吟君图一醉,
年年报国旺昌繁。

舒序敏,中共党员,现年67岁湖南沅陵官庄镇人。始于民办教师,后毕业于黔阳师范。任教过小学初中。曾任官庄中心小学校长,官庄区教育办,沅陵城区教育办主任,二零一四年教育局退休。始习诗词,陶冶情操寻乐趣。其作品登于多家诗刊并散发于多个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