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物回眸
戴永久
雪域高原西藏,空气稀薄,人烟稀少,大气粗犷,人文底蕴丰厚,堪称国内乃至世界自然、历史遗存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动物天堂、植物宝库,也是人类农耕、游牧文化,最为丰实完整的圣地之一。现将我援藏期间,在加查期间的所见所闻的相关器物分为植物篇、动物篇、食物篇、用物篇,等门类,分别实录,单独成章,与诸君共赏。由于在藏时间短促,当年仅凭记忆整理,不足不准之处,敬请包涵。

植物篇之十八藏蚕豆
蚕豆,是藏区常见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之一,同时炒蚕豆也是最受藏民喜爱的食品。农区除利用大田成片种植外,一般人家还千方百计利用家前屋后、田头地边,零星隙地,见缝插针,广为播种。
西藏的蚕豆植株高大,土地肥沃的大田(为梯田)蚕豆,成熟时,植株一般高达两米左右,如没有倒伏的话,长势喜人。豆荚硕大如羊角,每荚长有3——4粒蚕豆,豆荚从下往上十层八层地排成一串,煞是壮观!
藏蚕豆一般亩产在400斤左右,个别未倒伏的地块,亩单产能达500斤以上。西藏所产的蚕豆,无虫无病,色泽青绿光亮,硕大饱满。一般蚕豆每粒都比成人的大拇指还大,而且整齐划一。
我省蚕豆优良品种淮蚕与之相比较,也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所以,藏蚕豆一直深受日本等国外商的青睐,成为当时藏区指定出口的农产品之一。
援藏期间,区粮管部门,每年都将加查公社所产的5——6万斤蚕豆,悉数收购以供外销。

植物篇之十九藏荞麦
荞麦有耐寒,生长期短,对土壤的需求不高。西藏高寒无霜期短土壤贫瘠的农区,作为辅助用粮广为种植。荞麦在藏区一般作为牛马饲料使用,我在藏期间从未见过有人加工荞麦食用。
藏荞麦的品种,有从小到老,楷秆周身紫红,开白花结红籽的甜荞和周身青绿,开白花,结青籽的苦荞两种。荞麦夏种秋收,每年立秋前后,是盛花期,地里一片雪白,成群的蜜蜂、蝴蝶等无数不知名状的昆虫云集,飞舞跳跃,尽情分享大自然的恩赐。微风吹过,甜蜜清纯的淡淡花香,扑鼻而来,滋润心田,令人心醉。

个人简介:
戴永久,男,汉族,194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曾任小学教师,5个乡镇党委书记和县、市两个部门负责人。2004年退休后从事文学习作先后在"江苏生活快报""江苏散文报""山西科技导报""泰州晚报""姜堰日报""溱湖""罗塘"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等文学作品100余篇。现为江苏省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