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想回忆一些旧事》
作者:晓念,朗诵 晓艾
很想和一些传统家庭一样,回忆一些旧事,翻看一些尘封已久的旧物。这些旧事和旧物仿佛有紫檀木的颜色和重量,或闻起来有老樟木的沉香,它们载着故人的过往。
打开抽屉,偶尔有几块旧银洋丢弃在角落里,或者一本厚重的字典搁在书橱最显眼的地方,尽管上面积满了灰尘,但那些密密麻麻繁体字和注解依然透着家庭学士的威严;
一些泛黄的旧照片,有祖上父辈穿着明清衣服的样子,帽檐上镶嵌着祖母绿的宝石,盘着的发髻插着金钗或银钗。再后者,有身着长袍马褂和旗袍,有头戴礼帽或烫发的。但那个时候好像不断有战争的纷乱,照片上的人基本没有笑容,但坐姿都中规中矩,双手放在膝盖上。
有一达捆绑的书信,是母亲娟秀的小楷和父亲豪放的草书见证的婚姻,所有信的开始都带着“亲爱的”,最后落款“吻你”,似乎能读见他们离别的相思之情;

当然还有我和弟弟三五岁时留下的合影,这些照片也都是在照相馆里照的,穿着祖母手工缝制的织锦缎棉衣,或坐着木头摇马,抱着小皮球,或坐在父母的膝盖上,手里拿着拨浪鼓;
这些记忆不是在电影里,而是每一个家庭的故事,回忆起来很亲切,常常有血脉渗透的感觉。家里的古人时刻会从旧物和旧事里走出来,惊诧地看着现在与过去的不同,或者他们坐回到床沿,摸一下被褥,惊讶地发现棉絮没有了以前的厚实,发现房间里不再有冷热温差,冬天也没有火炉。
我常常会做这些古梦,阳光里弥漫着书香和祖父威严的戒尺,但我依然调皮,一点都不害怕,因为这些古人都很清瘦,样子也很自然,感觉他们从来都不会大声说话或发脾气。日子总是慢慢地过,吃的食物也很清口、简单,碗碟很小,很精致。
然而,当梦醒来的时候,那些古人就不见了。那些旧物,旧东西因为住宅的几经搬迁和不善整理都丢失的差不多了。又因为曾经的“四清”、“反右派”运动和十年动乱中的“扫黄”“除四旧”,能保住性命已经算是很幸运了。而我最后经历的上山下乡运动,也是丢失旧物的一个重要成因。

我的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已经不再老式,孩子们很大程度上接受着西方教育,连我们都没有能力保存的东西,他们就更没有办法收集归置了。
古旧的家庭就这样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更迭频繁的新电子时代。书信,照片都可以通过网络、手机传递,服饰,家具更新的速度也都让人目不暇接;没有了马车、人力车的慢,汽车、飞机、地铁、高铁、磁悬浮的一一出现,仿佛让空气都在飞,吃的食物,无论从样式还是品种,也是层出不穷,吃相更是从细嚼慢咽变得大快朵颐,常常是觥筹交错,乃至杯盘狼藉。
时代推着我走,而且必须走得越快越好,因为人人都在走,都在跑。如果不走,或者逆行,要么被吞没,要么被淘汰。但你得吃饭,得活着,得让身边的人快乐,就不能不跟上这些节奏,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这节奏里头。

作者 晓 念,上海市朗诵协会理事。爱好写作,摄影,行走。目前已在美篇、配音秀等各种网络平台发表原创诗歌、散文、小小说近300余篇,部分作品被今日头条、搜狐、网易、百度、知乎收录。2019年9月20日发表在《心香文艺》上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文章《我给祖国写封信》,9月29日由人民日报人民网原文转载,阅读量超过140万人。诗歌专著《碎影集》于2020年7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朗诵 晓 艾 上海市朗诵协会会员。在多家平台任主播。喜爱朗诵,愿意用声音来传递大爱与温暖,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