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云广
诵读:东山老兵

时间飞逝,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刚过,“五·一”国际劳动节,又来到了眼前。阳历的四、五月份,大地复苏,恰是农历春耕大忙之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懵懵懂懂,清明下种”,儿时争相背诵的谚语,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近两年,因为有了闲暇,更因为院前那块儿闲散地,让我打起了种菜的主意。很是惭愧,本是农民出身,但并未真正种过地。投笔从戎,半生戎马,摸枪多,摸锄头少,说是要种菜玩儿,可这种玩儿,也并非易事。何时种菜、种何种菜、怎么种?非上网不查不知;大锹、小铲、铁耙、水桶、水瓢等等系列工具制备齐全;还专门买了草帽、胶鞋、手套等劳保装备;掘地、施肥、育苗、移栽、搭菜架,着实笨手笨脚,统统从头学起。好在自己乐意,干起活儿来到也快活。活儿干的不多,收成更是一般。相反,成就感和那种“采撷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豪感,极其爆棚。
我爱茶、爱烟、爱诗。种菜之余,兴致一来,也会动笔写上几句。所以,在我劳作的过程中,一个板凳、一杯茶、一包烟总是不能少的,不时停下来,喝杯茶、抽根烟,也或是灵感来了,便写上几句。我曾自嘲,自己是“非典型菜农”,并以此为题,写过一首五律:
讨趣度余闲,躬耕谷雨前。
精心挑菜籽,卖力垦空园。
貌似还专业,其实不尽然。
弯腰学种豆,崴脚入泥潭。

去年夏季,本该到了收获的季节,因为不会打理,菜地里野草疯长,菜却长势一般,看着菜地发呆,于是写下了一首,叫做“说种菜”的七绝:
野草耘除却猛撺,家蔬拱护竟发蔫。
劳神费力忙耕种,再看收成甚可怜。
到了冬季,又琢磨着,自建了几个所谓的暖棚。种了些菠菜、香菜、小葱之类的绿叶菜。当然,也“标配”了一首取乐儿的《竹枝词·建暖棚》:
手忙脚乱建暖棚,实则种菜不咋行。
收成好坏全不顾。只为图个好心情。
我有个习惯,大凡写了诗,都会配上图发到朋友圈了,与大家共享。每到这个时候,点赞、评论的就会像雪片一样飞来,其乐无穷!
老伴儿怕我累着,常常提醒:“累就别干了”。我也会回她一句:劳动,让猿变成了人,不干活,我怕再变回去!相视一笑,甚是开心。 “五·一”国际劳动节就要到了,“劳动、劳动者”自然是跑不掉的话题。何为劳动?说白了就是“干活儿”,何为“干活儿”?记得一位当过县长的老友说过:活着就得干,干着才能好好的活,这就叫“干活”。这话接地气、有哲理。

劳动,无外乎体力、脑力劳动两种。种地、施工、做家务等等都可谓体力劳动;科研、看书、写作皆可谓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可以野蛮我们的身体;脑力劳动,可以文明我们的精神。人人都知道“劳动和劳动者是最光荣的”。
好吧!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光荣,自觉地投入到劳动之中,去享受这份光荣吧!
(注:图片来自作者本人提供)

作者简介:白云广,1963年生, 从军23年,上校军衔,正团职自主择业干部。任连长期间随部参加了对越老山作战。本人所带领连队先后立集体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个人多次立功受奖,诗词、散文爱好者,现为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

诵读者简介:东山老兵(王双林)执戈从军卫国、为民三十载,解甲回归余热未减,为企业发展效力。闲暇时喜欢文体,热爱朗诵,对生活充满激情和热爱。现为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石家庄分会专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