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王园长的带领下,本月我们阅读了《游戏 学习 发展》一书,书中围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详细介绍了如何观察、记录、解读与回应幼儿的游戏活动,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不同年龄阶段的自主游戏的案例。 一翻开书的前言,本书旨在通过这些优秀案例能进一步推动《纲要》、《指南》的贯彻落实,激励我们关注幼儿发展,研究幼儿游戏,积累实践经验,促进专业成长,由此令我深深感知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的成长的确不可估量。但是身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从孩子们的游戏中解读孩子的行为,发现孩子们的“哇”时刻,我们就得好好思考一下,下面我就文中的第二部分“我们班的五星级酒店”来谈谈我的想法。
游戏是一个连续性的动态过程,充满着多种可能。幼儿在游戏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反映出他们的经验、技能及对问题的思考。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评估幼儿原有经验和挑战间的距离,依据不同情况灵活采用策略,适时提问和引导,让幼儿踮脚摘到“最近发展区”的“果子”,从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探究能力的快速发展。
在搭建过程中,幼儿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积木筐里装不下时,他们想出了分类整理和先简单组合再收纳的方法;在分类收拾和搭建的过程中,他们充分感受到积木的材质、大小、比例和空间关系;在交流搭建意图时,他们用越来越连贯、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绘制酒店设计图的时候,他们用图画表征自己的思维并用语言加以解释;他们的大肌肉动作和小肌肉动作同时得到发展;他们不断探索、发现材料的特性并解决搭建中遇到的问题,思维变得越来越灵活;他们在独立搭建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效能感,在合作搭建中感受到协同游戏的快乐,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让他们越来越自信、合群。

我们应该正视游戏的价值,学习案例中做到:儿童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和设计,儿童对游戏的基本线索有发言权,儿童有权利讨论游戏的基本规则,讨论游戏的基本玩法,儿童也有权改变自己的游戏计划,充分反映游戏是儿童自己的活动。我们给予儿童的回应应该要多样化,考虑到游戏活动的情境,也要考虑儿童自身的特点。
在游戏中我们要意识到儿童并不是时时刻刻需要我们保护、关照的被动的弱者,我们只有停下来安安静静地观察和倾听儿童,才可能不断调整对儿童的看法,承认儿童的独特性,尊重儿童的天性,更平和地接受儿童的未成熟状态,也才能更好地“从游戏中发现儿童”,从而带着敬畏的态度和眼光向儿童学习。教师的引导不是对儿童的控制, 而是对儿童的鼓励和激发,从而提高儿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深入学习的能力。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让游戏归于儿童为本,释放出童真、童趣、贪玩的童年属性,让游戏点亮孩子的幸福的童年。
作者:临沂商城实验学校幼儿园 孙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