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暗中的光明
文/马强
吃糠咽菜已是幸福。
一碗臭水汤,
一层霉米糠,
几片白菜帮,
他靠着这些慢慢长大。
天真烂漫只是奢望。
阴暗潮湿中,
难友的惨叫;
蚊虫肆虐间,
特务的狂吠。
这些,
便是他的童年。
不见阳光却有光明。
妈妈无奈地告诉他:
糖是咸的......
黑暗中的苦涩,
却挡不住光明在内心里生根发芽。
树枝做得笔,
焦灰做得墨,
草纸做得本,
和狱友一起为他组成了“学堂”。
终于,他马上可以:
在阳光下自由地奔跑,
徜徉在花间草地,
聆听着万物新生;
细品生活的滋味,
尝尽世间的悲欢。
却不料,
屠刀之下,
小小的孩童都不放过!
他叫“小萝卜头”。
他的童年,
没有窗明几净的幼儿园,
只有臭名昭著的“白公馆”。
他入狱时仅仅九个月,
牺牲时不满九岁。
他握紧“铅笔”倒下的那一刻,
距新中国成立24天......
他不该只是故事中的主人公,
他是一位不惜年幼之躯、以热血书写生命的小英雄!
后记:曾经我们在课本中学过《小萝卜头》一文,但如今的你除了这个名字,对他还有几分印象?“小萝卜头”名叫宋振中,父母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父亲宋琦云,直接配合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最终促使国民党停止内战,与我党一致抗日。1941年被捕,被捕时,宋琦云已任国民党第四军少将参议。母亲徐林侠,筹备妇女救国会,协助丈夫开展革命活动。在丈夫被捕后,特务让徐林侠为丈夫宋换洗衣服,明知是陷阱,徐林侠依然义无反顾地抱着尚未断奶的孩子,走进了“白公馆”。“小萝卜头”灰暗而不屈的童年从此展开......
1949年8月25日,蒋介石下达了分批处决“政治犯”的密令。1949年9月6日,“小萝卜头”一家被杀害后,就地被埋在小屋里。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的遗骸被发现时,他的手里紧紧握着狱中的老师送他的一小截铅笔。
作者简介:马强,出生于1982年,山西大同人,毕业于大同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民主促进会会员,大同市云州区政协委员。目前从事审批工作。喜欢将真情实感融于文字,不喜无病呻吟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