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道漫漫师为先
读刘光斌老师散文游记《鼓浪情缘》有感
文/徐映珉
早上散步回来后,又一次细细捧读刘光斌政委昨天在《今日头条》平台刊发的散文游记《鼓浪情缘》和朋友圈里赞扬刘政委的诗作《光斌写海》,深为他精妙的语言和充满诗情画意般的文字所折服。
老师这种对语言文字的敬畏之心、用词用语求准求精的作风和驾驭文字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值得包括我在内的伺弄文字的人学习借鉴。 严谨、认真,精准、精细,生动、规范,是从事文字写作尤其是文学创作者的最高境界和无境追求,亦是必备的素养。熟练驾驭文字,非一日之功。
中国汉字常用的不过三四千个,并非随便拼在一起或堆砌到一块儿就成了文章,就“文采飞扬”?积累语言,打磨文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费神用心的“苦活”,绝非一天两天就能掌握在手、运用自如。我的一个朋友看我闲来无事把玩文字,觉得“好玩”,讽刺我:“不就是提笔胡吹冒撂瞎扯淡吗?有啥难玩的!”言下之意,我原来天天是在“玩”文字?我很不礼貌地回敬了他一句:“你还是哪儿凉快哪玩去!”把文字当成一种“玩”抑或是体育活动,这种观点和见解我难以苟同。一篇文章抑或一条短信、一句祝福语,总是要给受众表达一种情感,传播一种信息,蕴含一种思想,阐释一种道理,揭示一种规律,等等。
我以为,既然把文章晒在微信朋友圈里或各类媒体平台上,让大家分享和欣赏,那么,追求语言精准、用词精妙、表述规范,是对作者的必然要求,亦是最低要求。精准精细精妙,总比粗制滥造、不求规范要好吧!我对写文章和敬畏文字的态度是:要么坦坦荡荡地亮出来让朋友纠错指谬,要么存于电脑中、置于抽屉里,孤芳自赏,别轻易晒于大众面前丢人现眼。
刘政委、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文字的敬畏之心,我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对待诗文创作的求实态度和严谨作风。当年,他写出《七律•长征》一诗后,特意谦虚地请大家指正。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看后给毛泽东建议:“金沙浪拍云崖暖”一句中的“浪拍”与“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中的“浪”字相重了,不如将“浪拍”改为“水拍”。毛泽东欣然接受,并指出,他建议将“浪拍”改为“水拍”是对的,一首诗中不要有两个“浪”字。随后,毛泽东主席将“金沙浪拍云崖暖”一句中的“浪拍”改为“水拍”,并称赞罗元贞教授是他的“一字师”和“半字师”。山高人为峰,言妙自传情。学海无涯苦作舟,书道漫漫师为先。
刘政委是当年扶我走上新闻写作之路的名师和恩师,今天依然是指引和激励我在文字写作之途上前行的老师;他笔下的每字每句都是我之师。每当我提笔写作时,每当我细细欣赏刘政委的佳作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对我的培育之恩和关爱之情,并以此作为无穷的精神动力,驱使我在文字写作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有所收获。在此,我深深地感恩老师、感戴老师、感激老师、感谢老师!期待老师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捧献精品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