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人的学人品格
——李宗刚教授小记
曹明海

那是2018年8月一个炎热的夏日,文学院已退休多年的朱本轩先生打来电话,让我为其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朱本轩语文教育论稿》撰写序言,并大致说了一下该书稿的编写过程。让我颇为惊讶的是:李宗刚主编学报工作那么忙,教学科研任务那么重,竟然还带领自己的研究生团队编出了这部25万字的书稿。放下电话后,我心里很不平静且感到深深的内疚:这本应该是我来做的事情啊!
在撰写序言的时候,翻看编好的初稿,更是感动不已:朱先生年龄大了,视力又差,对书稿编写的具体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靠宗刚和他带的研究生团队来做。从搜集和整理材料到组编和打印书稿,一章章编改,一篇篇校对,尤其在给中华书局交稿后连发三次清样,接连校对三稿,这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心力啊!所以,我翻读书稿的过程,也是心灵跃动的过程。
在当今这个功利性社会,有谁能这样不慕喧哗、不求功利、不喜张扬、甘心情愿并默默无闻地为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师编写书稿呢?我自己就没有做到,而宗刚却做到了,而且还做得这么好。

我退休后求心静,只想超脱些。但身为老山师人,总会听到并关注学校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其中,也得知文科学报发展较快,几年一下子跃为高层次、别有影响力的学术C刊。宗刚作为主编,和他带领的团队成员为文科学报发展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宗刚在其专业研究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文学评论》《文史哲》等刊物连续发表了不少高层次学术论文,堪称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乃至作为省一流学科的文学院中最活跃最具学术创新力量的学者之一。在学报工作、科研以及教学任务繁杂的多重压力之下,宗刚还夜以继日、不声不响地为朱先生编好了这部书稿,不能不说这真是了不起。宗刚做事扎实、校稿求精,做人真诚、感念师恩,为编好朱先生的书稿投注了全部的赤情和热心。所以,朱先生感动了,他的老伴和儿女们感动了,我也真真被感动了。
应该说,宗刚做的这件事也是平常事。但是,平常中见光采,显现出一种可贵的学人品格。他继承了老一代教师的学人品格,也将这种学人品格传承给新一代年轻教师,体现了山师文学院引以为荣的学人风范。后来,我才知道他还主动帮助退休老教师蒋心焕和张廉新两位先生自选集的编选做了大量工作。宗刚是蒋心焕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对蒋心焕先生的学术研究相对熟悉,参与编选工作自然会便利得多。但张廉新先生作为宗刚原来所在教研室的老主任,已经退休多年,他关注的是古代写作理论研究,其编稿和校稿的难度则相对大一点。对此,张廉新先生在书稿的后记中这样写道:“我还要特别提到为这本‘选集’整理出版付出大量辛劳的李宗刚同志。宗刚同志是文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又兼任文科学报主编,工作十分繁忙。许多关键环节的沟通协调,整个‘选集’的编辑构想,甚至一些十分琐细的工作,他都替我一一完成。”除此之外,宗刚还参与了朱德发、蒋心焕两位先生编选研究资料的整理工作。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这两位先生便已编就《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文艺运动资料汇编》,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出版。朱德发先生在该书稿出版说明中这样写道:“我们只能将这部资料汇编保存起来,等待问世的时机。”值得庆幸的是,“救活这部书稿的时机终究来到”。“李宗刚教授是我们两人培养指导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既热爱文学资料工作又潜心学术研究,既是硕士生指导教师又是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心甘情愿地承续这部资料的重新校勘、重新打印、重新联系出版等诸多繁琐工作,争取完好无损地将这部积压了30多年的‘资料汇编’救活”。为此,这两位先生还专门商量,决定在本书编者名单的后面再加上宗刚的名字,以纪念他们师生之间那种“学生尊敬老师、老师提携学生”的友谊。宗刚历经一年的整理,终于完成了编校工作。据说,朱德发先生在病逝前几天终于看到了这部上下两卷、90多万字的样书。应该说,宗刚是用自己倾注的全部心力给远行前的朱德发先生以最真诚的心灵安慰。

在这里还要特别说的是,宗刚费心力整理出版这些老教师从教几十年来积累的学术成果,让他们感到无比欣慰和感动;文学院对此也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所以,从宗刚做的这些事情来看,他对老师真诚的感情,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我的心灵一直被震撼着,我的灵魂一直被拷问着。从这个意义上说,宗刚对老师们的真实情感,实际上是不入俗流、超然生存的一种大气之美。那么,如何来评价宗刚的这种学人品格,即他做事和做人的品行?这让我陷入了沉思。经过反复思考,在多个用词的选项中,最后确定用“扎实做事,真诚做人”八个字来写他的平常而又不俗的学人品格。宗刚真诚的做人处世、清正的心灵品格,是我很看重的。所以,“扎实做事,真诚做人”是对宗刚做人做学问最为真实、恰如其分的写照。而且,这八个字还有一层含义,也就是宗刚的这种学人品格及其透出的心灵情感,能够照亮年轻一代教师的学人品格和心灵世界。
(本文发表于《山东师大报》2021年4月21日第4版“文艺副刊”)
作者简介
曹明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学科带头人、课程教学论博士点语文学科带头人、文学与语文教育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教育学)评审专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参与专家成员;兼任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刊《语文教学通讯》的“封面人物”,《语文学习》《小学语文》等语文杂志“名家”“名家讲堂”等专栏专家。

曹明海
李宗刚教授简介
李宗刚,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位点负责人,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校东岳学者拔尖人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编辑部主任;兼任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尤其注重文学教育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出版《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史论》等著作5部;在《文学评论》《文史哲》《清华大学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文学年鉴》以及“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的论文30余篇次;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等3项;获得第五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20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攻坚克难”先进个人称号。

李宗刚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