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笔从戎圆梦想
作者‖孙建民
2021/04/23 星期五
“我们的团,光荣的团,抗日的烽火中诞生,革命战争中经受考验。攻如猛虎,守如泰山……”
这是我35年前,当新兵时,所在的原第二野战军第十九集团军六十三师一六三团的团歌。
每当我慷慨激昂地引吭高歌起一六三团团歌的时候,时光就会将我带回那个激情四射的美好而又难忘的时代。
今天清晨,当我浏览视频《宝塔山下话党史8/牛蹄岭战役遗址——解放陕南的关键战役》后,多么熟悉的历史风云,竟然是我的老部队的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于是,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这不仅仅是这次战役本身所具有的厚重的历史穿透力、感染力,更重要的是我就是一六三团的新一代、新传人。
1986年11月14日,时年18岁的我告别疼爱有加的父亲母亲,只身携笔从戎离开了美丽的蓝田县玉山镇峒峪村,来到了位于陕西宝鸡陇县的步兵教导团一六三团当新兵。
这首充满了无限历史穿透力的团歌,就是我新兵时天天爱唱必高声歌唱的团歌。
时任步兵一六三团团长任宇中是陕北人,和蔼可亲。时任我新兵连十连所在营的三营营长尹武平,带领我们三营300多个新兵蛋子,徒步五公里,参加团部组织的全团新兵政治教育。
临出发前,尹武平营长在全营面前训话:同志们!我们到了团部,必须拉歌比赛!唱团歌、军歌比赛时,要声震云天、气贯长虹,要把团部大礼堂天花板上的尘土震下来!
我们三营十连连长王新华是湖南人,个子不算高、一米七左右,人长得精神,声音尖锐可很悦耳;连队政治指导员黄和平是四川人,个头比连长稍微高一些,人长相很标志帅气、文质彬彬;一排排长沈满义是陕西延安富县人,身高在一米八以上,是全营最帅的帅哥排长!
我在一排四班,班长是甘肃天水武山县鸳鸯镇人。为啥我能记得如此清晰准确,那是因为我是新兵四班的副班长,也叫班副,更是班长张西德的“私人秘书”。
班长张西德身高一米七三左右,脸部皮肤黝黑中透出两团淡淡的高原红,体格不算胖也不算廋,关键他是会打一套拳法流畅的拳师。
展转腾挪行云流水、出拳神速如闪电、劈腿踢腿、二起脚,看得人眼花缭乱!张西德班长话语不多,一口浓厚的天水武山口音,但是,班长的班队列教学法,擒拿格斗术,干脆利索,堪称一绝,获得过全团队列教学法、擒拿格斗术的第一名!
说实话,我当新兵时运气不错!能遇到如此军事、政治、智慧、品德等素质全面的营长、连长、政治指导员、排长和班长,而且能当上副班长,简直是绝了!
记得班长张西德的未婚妻、我们叫嫂子来信后,班长总是喜笑颜开地拉我到无人处,让我念给他听,然后全盘委托我,亲手给他撰写情书。
新兵下连,我们和老首长、老班长分手了。我们蓝田籍260名新兵,乘坐大卡车到宝鸡市,然后乘坐143次直快列车,奔赴河西走廊的甘肃张掖市。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有感而发,即席赋诗一首:
新兵幸运当班副
风雨兼程二十载,一六三团记忆在。
陕西陇县当新兵,美好回忆暖心怀。
文笔优美当班副,训练刻苦进步快。
幸运遇见好兄长,人生征途新出彩。
一六三团歌雄壮,藏龙卧虎多豪迈。
新兵岁月历历目,万丈高楼平地盖。








作者简介:孙建民(笔名蓝田玉、秦剑),系陕西省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获得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委办公厅行政处二级调研员,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