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不顾“身”
徐全利
央视新闻21日以《她们用身体当“刹车”!》为题,报道了贵州凯里一超市内发生惊险一幕:老人乘坐轮椅不慎从自动扶梯滑落。危急时刻,两个“闪电侠”冲了出来,用身体当“刹车”,不到5秒将轮椅截停。
这两位“闪电侠”杨澄、杨光珍,于19日下午在超市柜台交接工作。突然,旁边的扶梯出现异常,一名乘坐轮椅的老人从下行的扶梯上快速滑下,老人张开双臂十分惊慌。杨澄扭头望去,立马扔下手中工作冲了过去,杨光珍也站起身,往电梯方向跑去。因为从高处冲下,轮椅滑行速度越来越快,冲击力度也越来越大。紧急时刻,跑在前面的杨澄用身体挡住了冲下来的轮椅,她紧抓轮椅不放,双膝跪倒在地,拼命挡住轮椅前进,老人化险为夷。
读罢这则真人真事的故事,我首先就想到了“奋不顾身”。用身体挡住老人,这种奋不顾身,就是不考虑个人安危。说起奋不顾身的来源,它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她们的义举,虽然不是“以殉国家之急”,但展现了这种风貌。
我又由“两杨”想到了“杨门女将”,这个故事流传千古,说的是北宋初年杨家将抗辽保国的故事,而杨门女将的传奇人生,在民间更是令人津津乐道。比如,“十二寡妇破阵”、“穆桂英挂帅”、“佘太君点将”等等,将一群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展现给世人。
司马迁所说的“少卿”,就是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杨门女将”,是军事大家族,其上演的是保家卫国的故事。她们虽然不能同他们相提并论,但我们可想想,能在“他人遇到危险,救人也有危险”的关键时刻,做到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救人,无疑是英雄壮举。
想过之后,我又感到,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奋不顾身,舍生忘死救人,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偶然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装”不出的,它是平时举动的反映。若平时畏缩不前,贪生怕死,她们能这样奋不顾身吗?如果让我推测,我想应是她们在多年的生活中养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自觉行动”。我想,她们平时就乐于助人,对谁都是一片热心肠。如果遇到火灾,她们会去扑灭;如果碰到有困难的人,她们也会毫不犹豫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她们也许经常给楼上的老人扛米、扛面……
再由点到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物品失落,老人跌倒,儿童迷路等意外情况,会时有发生;洪水、失火等突发灾害,更是难以预料。因此,当人们遇到困难或危险时,往往措手不及,不能自救,需要他人帮助和救援。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如果有人伸手相助,就是雪中送炭。“社会需要热心肠”,需要更多这样的“好人”。
我国有句老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两杨”奋不顾身救人的壮举,就是舍己救人,就是最闪光的、令人刻骨铭心的善举。愿我们都善良勇敢,对生活充满热爱,让勇敢和善良像一束束光,在普通人身上光芒四射!
作者简介:
徐全利,男,1956年生,湖北作协会员,退休公务员,已出版杂文集系列“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