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老爹写的顺口溜
泰山翁

老爹要在世,看见这个题目,保证会打我板子。
2009年老爹90岁。某日,他说要让我看他写的诗。我接过一张纸,瞧了一眼,说:“什么诗!顺口溜!”老爹勃然大怒,说:“胡说!我写的是诗!你懂什么!”我说:“就是顺口溜!”他立即拿起手中的书向我扔来,说:“我这就挥(打)你!”我说:“好了!好了!你儿子我六十多岁了,你还打我!”
老爹一生坎坷。从过农,扛过枪,当过工人,高小毕业。据老爹说,他曾参加过徂徕山起义,因为是家中独子,被我爷爷奶奶哭闹拼打离开部队回了农村种地。在村里,在本村共产党员闫广仁、宋宪栋介绍下加入共产党。1945年年初,老爹抗着辘轳架去村南浇地,路上看见本村叛徒李XX带领还乡团抓党员,立即扔下辘轳架逃跑,来到徐州本族大哥李传海家躲藏。脱离组织,党籍没有了。1967年,他的工作单位山东造纸总厂还派人来村调查他脱党一事。他跑后,我奶奶遭到还乡团的恐吓,既担心又焦虑,1946年年底去世。出殡时我老爹不敢回家,是本族二大爷李传林抱着7个月的我给奶奶领丧。此事他一直念念不忘,耿耿于怀。为此,写了以下顺口溜:
母仇
借酒消愁愁更愁,母仇未报甚为忧。
大仇未报人已老,此仇不报誓不休。
1948年,国民党轰炸泰安火车站,同时到处抓捕共产党员,老百姓人心惶惶,日不聊生。他写了以下顺口溜:
万古江山几变更,历来数代败和成。
大千世界多奇事,昏君无道出灾星。
解放后,他在济南市山东造纸总厂当了工人,有了收入,全家生活有了改善。他诗兴大发,写了以下顺口溜:
(一)
端起饭碗想一想,幸福不忘共产党。
过去穿好哪敢想,现在穿上新衣裳。
过去吃糠难下咽,现在吃饭菜肴香。
过去上学哪敢想,现在人人作文章。
(二)
一日无钱事事难,有钱顷刻令人欢。
自古皆闻人造神,至今誰见神助人?
1985年,我调泰安地委研究室,家搬往地委一宿舍。宿舍离烈士陵园很近,他经常到陵园散步。据他说,泰安烈士陵园里徂徕山起义的领导人他认识的鲁宝琪是老乡,后省庄村人。有时在陵园徂徕山起义烈士墓前一站站半天。
1990年春节前,我母亲突发脑溢血去世。老爹非常悲痛,写了以下顺口溜:
见物生悲伤,不幸我妻亡。
有朝时间到,我也去西方。
1998年,老爹80岁。阴历10月13日在济南妹妹家做寿时他写了以下顺口溜:
不想故乡梦故乡,可能预兆去西方。
现在死去也不小,七十八十是平常。
老爹身体一向很好,平常连感冒咳嗽都没有,很少吃药打针。他厂子的领导都说:李老可给厂子节省药费了!
2009年,90周岁。9月2日,他突患肺炎,在泰安市中医医院住院。出院后又写了以下顺口溜:
住院好似做牢房,吃药打针不下床。
好时屋内来回转,真想一头撞南墙。
2013年,老爹95岁。在给他祝寿时,他的外孙和他开玩笑,让他作首诗,他呵呵一笑说:“不作了!你舅说我写的都是顺口溜!”
日常生活中,老爹还不时地爆些金句。比如,我外孙女李佳睿刚会走时,就说:“小孩学会走,强似喂个狗”。
老爹好吃烤地瓜和煮熟的枣。每逢吃枣就说:“一天仨枣,八十不老”。
1995年,我从市委一宿舍搬到东关山东省建筑建材质量检测中心院内居住。房子两层,院子不小,老爹非常高兴。有感而发,写了以下顺口溜:
又迁新居喜洋洋,多亏读书声名扬。
继续努力求上进,永远跟着共产党。
2015年2月17日晚9点,老爹无疾而终,享年虚岁97。

泰山翁,原名李继政,山东泰安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发表经济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57篇,其中国家级刊物采用21篇;有5篇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求是》杂志《内部文稿》采用。多篇论文被资料性刊物转载或收编。退休后开始文学创作,多篇小说、散文在文学刊物上发表。小说《庞三 庞三》获2014年全国“文华杯”小说大赛三等奖;小说《刘信买房》被收入《2016年齐鲁文学作品年展》》;小说《酒陪自话》获全国首届联盟杯征文人气奖一等奖。著有《文革日记》《耕耘与收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