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韵图
郭线庐的花鸟画不追逐浮华的光鲜,不摹写灿烂的绚丽。他将生活中积淀的细腻的情思,弥漫在片片花瓣的芬芳里,融化在水色墨痕的流动中,拿捏得恰到好处,与传统审美意象气脉相承,化作素颜无华、天心相照的气场,在水色墨痕穿插变化间以意化境,呈现出清凉明快的氛围。所作荷花,于水色天光间相互映衬,莲蓬聚散,充溢郁勃之气。他的创作情绪因造化中的花卉而灵动,依托图式的变化婉转而悠扬,达到物我相融,虚实相宜,用水墨敷彩渲染“风动生气浮”“花影月笼纱”等诗意妙境,画面点、线、面不矫揉造作,又磊落干练,蕴蓄的美感交织着内敛与外向的张力,洒脱、自在、逍遥,其内在的精、气、神,释放一派振奋昂扬的气息,流露博远宽厚的落落襟怀。

从美学角度欣赏郭线庐的牡丹及荷花,我们分明感到它们是寄寓主体审美理想的象征物,经由“借题发挥”而完成自我心志的图意表现。娴熟的笔墨语言在起承转合中生成韵律,又随机应变,顺势而为,提笔收锋间将外表色度弱化,由浓妆转为淡抹,由意笔取代实写。所画牡丹,在水墨流光中含笑摇曳、雍容大度,透射欣欣荣光;一幕幕定格的画境,赋于自然精灵以人格化的意象,使主体意识通过笔墨而得以延展,将自我敏感的绵绵意绪移情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之中,体会物态存在的短暂与绵长、坚韧与柔弱、光鲜与平淡、丰富与简洁、浑沌与清澈、灿烂与黯然的生命历程,寄寓赏心的快意与惜花的感伤,这是郭线庐的水墨画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秋梦
明朗、素净、清新,这是郭线庐绘画作品给人的共通印象。擅长花鸟题材的他,最喜欢在和暖的徐徐南风中,散发怡人的水色天光。积极、温暖、抚慰,是他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出的人生信念。郭线庐之所以心仪莲花,亦是天性所趋,心志所向,能以雅致的图像镌刻出一种简约淡泊的情结,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托物言志,直抒胸怀,宣示审美格趣,高扬人生的精神旨归,以此作为笔墨的支点,将自我的情感体验融入画面构成关系,分布巧致,宁静澹然,奔放舒达的构图蕴含他执著的精神情怀,正是郭线庐对花卉造像倾注真诚的感受,通过写意演绎,产生起伏跌宕、悠暇而无拘的水墨幻象。透过“墨分五色”的氤氲变幻,反映审美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协调,花枝簇拥中彰显出趣味性、韵律感,展示物象清真明快的风貌。约形状物张弛有度,留意实处虚写,干湿浓淡浑然衔接,尤其淡墨运用上得心应手。

谷雨花开白似雪

郭线庐,男,1958年9月出生,陕西潼关人。1986年获艺术学硕士学位。1991-1993英国奥斯特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设计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副院长,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艺术设计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2012年度重点领域顶尖人才,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2017“千人计划”教学名师领军人才。陕西省政协十二届委员。

平湖映日浮亲影

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