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行》
作者:王希梅(雨荷)
朗诵:张华琴(幽兰)
去扬州,选择三月是最佳时节,琼花盛开,桃红柳绿,烟花飞舞。
扬州是一个多梦的城市。
翻开历朝历代的诗稿,许多为扬州而沉醉的诗,都写到了梦,或写出了一个梦境般的扬州。李白:”烟花三月里的扬州绿柳笼烟,桃花洇红,湖光潋滟,歌箫弥漫。”而杜牧月光下的扬州更是娇媚可人,风情万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月舞杨柳,荷送清香,湖风水韵,佳人弄箫。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一湖月色里,无论你怀着怎样的心情,都会被这流淌的月光所迷醉,直教你心生感叹:“山外青山楼外楼,人生只合死扬州。

到扬州,必然要游瘦西湖,瘦西湖诗情画意,不仅在于她的景色,更在于她一湖的灵气。
从北门而入,当你一脚踏入瘦西湖,呈现在你眼里的美景,以为误入了江南,她宛如温柔多情的小家碧玉,小巧玲珑,千娇百媚、婀娜多姿、楚楚动人。石壁流淙,把廊、亭、桥、山、石、水、木、草、花巧妙地揉合在一起,精致,温婉,堪称绝境。

园内最有特色的当然是那些桥。“真是景区方寸间,花色小桥一十六”。随溪水而行,不时有桥映入眼帘,大桥小桥形态各异,有的如月,有的如马鞍,有的似玉带,它们静卧在绿波云水间,让人遐思无限,而建筑用料也不一样,有砖桥、木桥、石桥、竹桥…有的古朴厚重,飘逸脱俗。有的富丽典雅,尽显倩影妙姿。桥连桥,桥桥相通,如同美人衣裙上的环佩,脖子上的珠链,玲珑妩媚,丽姿卓约,仪态万千。
最有名的是二十四桥,导游说: “二十四桥”名字的由来有好几个版本,有的说是特指一座桥,有的说是实指扬州有二十四座桥,有沈括的《梦溪笔谈》为证,有的说是泛指扬州桥多,还有的说是因为隋炀帝曾带二十四位宫女在此吹萧而得名,因有诗为证: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孰是孰非,已无意义,我们只沉浸在这水光潋滟中,沉迷在这梦一般的仙境之中。
游湖必然要荡舟,从西门登舟,清瘦的水面两岸美景纷踏而至,处处绿意葱茏,五步一柳,三步一桃,“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让人目不暇接,心迷神驰。途经右岸边有一古建筑,名:“小金山,”这里遍植梅树,品种繁多,听说:梅开之时,花香四溢,扑鼻而来,故名“梅岭春探”我们来时季节不同,只看到满园春色。
小金山西边的湖水中有一长堤,长堤尽头有一亭叫钓鱼台,三面环水,传说乾隆皇帝来此钓鱼,二个时晨未钓上一条,扬州盐商怕黄帝不悦,故暗中派水性好的渔夫潜入水下,把活的龙鱼挂在钓上,乾隆一连钓了几条龙鱼,不免心生疑惑,察言观色的盐商赶忙说:“天子金钩只钓龙”让龙颜大悦!
乾隆不钓鱼时,文人雅士们在此吹萧抚琴,因此又叫“吹台”。闭目暇想,微雨朦朦,清风徐徐,丝竹声声,或荡舟湖上,或漫步湖畔,该是何等惬意。

别过钓鱼台穿过玉板桥继续前行,到了五亭桥,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挺拔秀丽,桥上的五亭就像五朵出水的莲花,故又名“莲花桥”。亭上有宝顶,亭内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微风吹来,铃声清翠,既添一份婉约。又避免小鸟筑巢影响建筑,真是一举两得。
五亭桥下方的凫庄,位于河中心,枕水而建,形似浮于水面的野鸭。凫庄的建筑矮小,衬托了五亭桥的雄姿和白塔的秀美。我猜测,也许盐商还有另一层用意,即用它向乾隆暗示:自己如凫庄陪衬五亭桥般仰息帝恩。而那清秀的桥身,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自然流畅、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难怪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是芦沟挢,最具有艺术美的就是扬州五亭桥。

一天的游程:无论踏步而行,还是泛舟于瘦西湖上,无论是那岸边的楼台亭榭,还是那婀娜多姿的扬柳,我分明感到这湖本就是一条经过精心包装的河。还有那瘦西湖里的白塔以及关于白塔的传说,无不让人感到扬州的瘦西湖美得太沉重了,美得让人一转身,便找不到了自己。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天然浑成,让人心生妄想、乐不思归的瘦西湖竟在一座山前戛然而止。弃舟登岸,繁华散尽后,面对游人的是一座空灵的庙宇。这,有什么玄机隐藏在里面吗?
作者简介:王希梅,网名:雨荷。江苏省淮安市作协会员,淮安市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清江浦区作协会员,中国市民网文学分区版主。自幼喜爱读书,爱好文学,喜欢在文字中徜徉。在省内外各级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多篇散文和现代诗歌。
主播简介:张华琴,网名:幽兰。江苏淮安人,全民阅读声动淮安阅读会会员,多家平台主播。酷爱文学,喜爱朗诵,愿用声音享受舒心的感动,解读人生的真谛,传递情感的真诚。在声音的世界里陶冶自己,丰盈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