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提记忆系列 之 田野又是青纱帐
文 志在四方
人对于多年前往事的记忆,总是会出现一些偏差。明明是在好几年的时间段里所经历的事情,却经常被记忆重组,满满的塞进某一个具体的年龄里。比如七岁或八岁。印象里发生在七岁或八岁里的事情,其实是在好几个年龄里所经历的。但记忆总是把它们顽固的捏在一起。甚至季节都会重叠和自相矛盾。有时,回忆往事和回忆昨晚的梦境具有相同的感觉。穿着棉袄棉裤却追逐着夏天的蚂蚱和蜻蜓。这看似荒唐的一幕,在关于童年的记忆里并不稀奇。这其实就是时间上的远距离所产生的记忆的错觉。常识会提醒我们那不可能,但记忆却具有不顾常识的个性。这恰恰也是记忆的迷人之处。它剥离了一部分现实,增加了如梦的色彩和美丽。

在我关于童年的记忆里,夏天的情形占去了大半,记忆中总是郁郁葱葱碧水浓荫的夏日。尽管季节不合常理,但是那夏天的情形却不会偏失。在那个工业化还不是很明显的时代,人们还享受不到先进而优越的物质条件。但良好的自然环境却是对这物质贫乏的一种补偿。过去与如今,在得与失的衡量上,也正是现在许多人正在思考的问题。闲言碎语不多讲,我们把目光瞄向那段水净天蓝的光阴。
当许多事物不断在我们眼前和生活里随处可见时,我们是不会过于关注它的。正如那个年代的青山绿水。如今我们需要长途跋涉才能欣赏到的好景色,很可能就在那时的家门口。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和清粼粼的小河湾,是那时再寻常不过的乡村景色。我们不必象现在一样,还要故意到需要付费的景点,去寻找那些大自然的感觉。

我记得,那时的田野,在没有超大规模使用各类化肥和农药的前提下,四处生机勃勃。各种今天已在一般乡村里少有甚至绝迹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是小孩子永远也探索不完的奥妙无穷的乐园。种类繁多的野花野草遍布田间地头。形貌不一的小动物出没于丘壑林间。在我家门口不远处,那片青翠到让人眼湿的芦苇地,在一条干涸的河床上蜿蜒茂密铺向远方。苇林里的鸟鹊成群结队叽叽喳喳,让人觉得野外才是最热闹的所在。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的童年印象大都是夏天,那是因为大自然就在身边。夏天的田野里生机盎然,草木鱼虫当然会充满童年的印象。即使是现在,每当我开车沿着乡下平坦的柏油路经过儿时的家乡时,都要停下来好好望一望,那单调安静的玉米地,甚至没有了虫迹瓜秧,被填平的水湾早已立起高楼厂房。我童年里的故乡已不知去向。心里会掠过一丝轻而锋利的惆怅。那童年记忆里青纱帐般的田野,模糊了记忆与梦境的界限。

简历就一句话:志在四方,一个喜欢当读者又喜欢当作者的文学爱好者。

主播简介:
李淑华,乌铁退休工人,喜爱文学诗歌,热爱朗诵艺术,沉醉于诗画般的浪漫诵读中,以此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着自己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