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游法源寺
作者/石继增
谷雨前与友人郑艳宁女士和老伴拜游千年古寺《法源寺》,颇多感慨,特记之。
最古燕京宣武南,
法海真源悯忠殿,
唐宗征辽祭烈骨,
半部中华历史篇。
悯忠高阁气冲天,
妙像高洁气宇轩,
律宗寺庙授戒法,
首个中国佛学院。
山门鈡鼓天王殿,
大雄宝殿大悲坛,
净业无量藏经阁,
七进六院布局严。
七井金台丁香鲜,
三绝特色在法源,
古柏参天通幽处,
花叶世界坐行禅。
华严三圣座殿间
端坐十八威罗汉,
布袋和尚弥勒佛,
护法韦驮好武健。
佛像宫殿大悲坛,
件件琳琅光灿烂,
藏经楼里佛书展,
卷卷珍贵均经典。
净业堂前巨石钵,
雕刻精美纹路显,
千叶莲瓣巨座中,
毗卢遮那坐堂间。
北宋钦宗扣此院,
明末骸存袁崇焕,
清时君子谭嗣同,
昆仑去留烈肝胆。
“存诚”二字康熙题,
“法海真源”乾隆撰,
千年古寺法海源,
阅尽兴衰悲喜欢。
一堂一殿一佛缘,
魂去来兮悲怆然,
世间处处皆佛道,
心存戒律必向善!
作者介绍:
石继增,北京育英中学原副校长,曾任北京市中华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校长。
编者的话:
北京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历史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侣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癸亥年),法源寺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000年(庚辰年),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出版后,在海内外广泛流传,使法源寺名声大躁,引来无数佛教信众以及寻幽探古的游客。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往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保存下历史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在法源寺内,不可不提的是那满庭院的紫丁香,每到四月,院中的丁香便紫雾般在暖春中开放,与寺中高可参天的古槐,墙角石盆中含蕊吐香的兰草,丁香树下悠闲跑动的放生动物,共同构筑出一派世外桃源的清幽景象。
法源寺自其初创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据《元一统志》记载,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初名“悯忠寺”。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下达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一度改称“顺天寺”,平乱后恢复“悯忠寺”的名称。唐末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增建“悯忠阁”,阁甚雄伟,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赞语。辽清宁三年 (1057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明朝正统二年 (1437年),寺僧相熔法师募资进行了修葺,易名为“崇福寺”。
清朝,朝廷崇戒律,在此设戒坛。雍正十二年(1734年),该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戒法事,并正式更改为今名“法源寺”。
![1618843276179087051.png image.png]()
投稿咨询:
曹 魏(字德譲,号文會堂主,九二一文化智库都市头条编委,资深新闻媒体人,文化评论撰稿人)微信:caoweichina QQ:774204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