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老深耕
作者/李平 诵者/老菩提
今天,看到了德国作家海涅的话:“死亡是凉爽的夜晚。”偶有随感,聊聊“老”的话题。
想起不久前几位好友的潸然离世。都是德才兼备、才华横溢的人。好像正和你说着话,却突然阴阳两隔了!
哦!生命有时就是这样猝不及防!
近闻一位原在职场上非常能干的领导者,年龄不算大,却患上老年痴呆,现在连自理能力都丧失了。想起我们曾在“大交班”上近距接触,很是替她惋惜!马尔克斯曾在《百年孤独》中描述过一个失忆家庭:到处贴着“牙膏”“门”“饭锅”等小纸条,甚至连最亲的人身上都有标签。
感叹:岁月无情人生无常;感叹:花无百日人无再少年;感叹:疯狂病魔摧残美丽的人性!
幸好,苦涩话题中还有湿漉的光泽。
朋友的老母一生爱美喜旗袍。她对儿女的要求很简单:终老时给我穿上最美的旗袍!于是,乖巧的女儿每隔两年,就带她去裁缝店做“新衣”,遇到新款合适的便买下来。今年,娘俩又开始张罗这件事了。侧耳一听,老母亲83岁了!
我不禁脑洞大开、肃然起敬!
如果一个人,能把死亡也当成一场赴宴,抑或当成庄重的仪式。那么至少说明这个人生前活的很认真、很精致、很对得起自己。这虽不是什么高深境界,但豁达通透的情怀总是有的。为这个美好初心点赞!
为此,我想人要提早做好老的准备。诸如:心理的、身体的、收入的、精神上的等等。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深耕的过程。或许,还有着一点普遍意义。谁都有老年阶段;谁也不想仓促地“贪凉”;更不想无奈与无助。所以,还是趁清醒提早做好选择准备。
我觉得:一个人进入或接近老年,无论心态如何年轻,无论思想多么明朗,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这个话题。这是大自然新老交替的规律无法回避。悲观地想,人生真就是过一日少一天。积极地看,每一天都有变化,不负流年就好!
记得四十岁那年,我曾在心里惶惑了好长时间。后来逐渐调整了心态,给自己鼓劲加油!并留下了一首《中年》——
假如青春是一只火把\你就是燃烧的火焰\假如岁月是一片沃土\你就是收获的宣言\假如人生是一座阶梯\你就是攀登中新的起点\哦,中年……
五十多岁时,开始好奇六七十岁人的心理状态。曾有意与一位退休大姐闲聊。记得她说:“猫一天狗一天”的。纠结什么没敢深问,但感觉她是坐上了心理动荡的“秋千”。
六十岁退下后,还想做事。蛰居的日子被迫做了许多“功课”,逐渐适应了安居的环境。想想——黑格尔说的:现存的就是合理的。俗语道:到啥时说啥话,爬哪山唱哪山歌。这些高深的粗浅的警句都在提示:把日子过的悠闲精致一些岂不更好?

曾在云南丽江听过一则故事。一位研究“东巴文化”的美国学者对整天嗮太阳的中国老奶奶不解:“你们真的是无事可做吗?”穿着土著衣服、一口豁牙的小老太太们仰起头笑着反问:“难道忙着去死吗?”
还曾在江西一个山清水秀的女儿墙上,抄录过这样一首《闲居》: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忧者自冗\时惕乾坤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雪卷云舒。
这些话令我困惑不解过,如今再读已是豁然开朗。
时光和阅历都会带来人生的感悟和反刍。曾经的沧海桑田都已移为一马平川;曾经的充实忙碌也已写满了淡定从容。感谢:夏花的绚烂,秋叶的静美,冬雪的安宁。让我真正领会了寸金难买寸光阴。
假如能早些醒悟“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该多好。那会省去诸多“劳忧者自冗”的烦恼,忽略些许“无用功”,留给自己大把时间,去观赏雪卷云舒的美景。
回到当下话题。
梳理过去的思绪是为了更好的面对现实。现实的责任很明朗——主要是健康。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子女负责。只有安康才能谈到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延展生命长度。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今天的话题似乎有点沉重,只是一管之见。但犹如:谈老未必就老一样,积极乐观的去深耕细耘,或许还是一片新天地呢?


📝作者简介

李平(阿平)系中国铁路、黑龙江省作协会员。曾出版《与你同行》《李平文集》。散落人民、经济、光明等报刊杂志文字近二百万,四十余篇获省部级奖项。
🎤诵者简介

老菩提,本名段爱国,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祖藉云南,生于山东,长在塞北,客居海南。一个用声音在诗行里徘徊的人……
主要诵读作品曾发布于:新华网、凤凰网、中国教育网、新浪网、今日头条、热搜等国家高端媒体平台
长篇小说《天生间谍》《大海,我的爱人》等作品在《懒人听书》上展播。曾参加《国际仓央嘉措诗歌朗诵颁奖盛典会》、《首届全国“散文诗”作品音视频大赛》、《中国朗诵联盟首届“颂读”大赛》、《普林斯顿大学节术节》交流等并获奖。

🖨出品/ 華 | 夏 | 之 | 聲
✍作者/李平 🎤誦者/老菩提
🎢圖源/綱絡
🖥編輯/艾果
🎧監製/德泉 菩提凡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