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山之石
----漫谈旅游景点那些“错别字”
文/朝圣山人
二. 承德避暑山庄的“避”字
承德避暑山庄门匾的避字右边的“辛”字下边多了一横,这种写法曾经引起一些人的猜测,有人认为这是“天下第一错字”,有人认为书者另有它意。
之所以有人说它是天下第一错字,因为它是由皇帝亲笔手书,且悬挂于国家重要场所的门前。康熙皇帝特意加上一笔,是因为他认为:“这里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难之避”。皇上忌讳避字是因为有“逃避”的意思,所以大笔一挥多写一横,这样就没有“逃避”之意了。
其实,与辛字相关的字(如:辟、壁、璧等),和形体相近的字(如:幸、宰等),在辛字下面多写一笔的写法在碑刻和法帖上屡见不鲜,而且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询写的九成宫礼泉铭碑,其中避字中的辛下就多一笔。因此康熙皇帝书“避暑山庄”的避字时,在辛字下多一笔的写法是很平常的事,无需猜测。

三. 山海关的“天”字和“第”字
每当游客登上闻名天下的山海关古城,总会被“天下第一关”的匾额吸引眼球。感叹之余,导游会自豪地告诉你,这是山海关邑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的萧显所书。偌大的字在笔划的处理上,把第一的“第”字改写成草字头的“苐”,使笔划减少,视觉上的分量减轻,让繁体的“关”字笔划凝重、粗壮有力,牢牢地压住似乎将要翘起的城楼西端。笔力遒劲雄厚,与城楼规格浑然一体,给人以雄壮平稳之感,堪称古今巨作。
值得注意的是,“天”字上横长下横短,“第”字把竹字头写作草字头。原因是萧显把“天”字上横加长,寓意此“天”再大也没有“天子”大;“第”字为草字头寓意为我只是一介草民,无力与天子争第一,以免引来不测。其实,一些带竹字头的字,之所以写成草字头,是因为汉字在书法演变的过程中,有的竹字头的字从篆字到隶书后,则写作草字头。其中“第”字就在其中,其他的比如“等”字,也可以写作“䓁”。但是,并非所有竹字头的字都可以写成草字头,如“管”字就不应该写作“菅”,“笛”字就不能写作“苗”。
天字和第字的对与错好像说清了。但是,却有一些学者不仅对书写匾额的人提出了不同见解,也有一些人对这块匾额的来龙去脉提出了一些质疑。孰是孰非,也许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