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扎心的爱
文/心语
第七十七期舒心读书会,书友素芳为我们抛出了4个问题:你知道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时间?父母最快乐的事是啥?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们是不是活出了父母曾经希望的样子?

我们经常会埋怨父母,你们自己没有变成凤凰,总是把希望寄托在蛋身上,让孵出来的小鸡变成凤凰,这不残忍吗?
带着问题,在聆听她个人分享心路历程的沉醉里,在座的每一个书友都被她细腻的情感唤醒,然后陷入各自的内心救赎里。
就像玲秀说的,我们都已人到中年,而我们对父母的爱远不及对孩子的千万分之一,父母对我们的爱却总是深厚而绵长,大家都看过这样的小视频,一位百岁的老母亲吃酒席时还记得给自己七十八岁的儿子带颗糖。一位患老年痴呆的父亲,在自家的餐桌上,孩子在身边,每次饺子上桌都要先装几个在自己的衣兜里,记忆中只储存了自己的孩儿爱吃饺子……珍惜当下,健康快乐的生活,让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成为我们孝顺父母的必修课。(她是这样说的,他们姊妹4个也是这样做的,每一句掷地有声的行动,在我们的心里砸出一个大坑)

晓梅接话,老话说“父母心在儿女上,儿女心在石头上”,像对待儿女那样对待父母,年轻的儿女估计很难做到。生病的父母给予照顾是孝,孤独的父母给予陪伴是孝,贫穷的父母给予物质是孝 ,唠叨的父母仔细聆听是孝 ,暴躁的父母多些理解是孝,执拗的父母适当顺从是孝……在每一个阶段父母的需求中,努力、尽力做好子女的本分不容易,但需要我们用心去做(用心付出的爱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是最质朴最到位的)。
每天日常工作就是面对生死的李菁、小英,从素芳的分享中重新认识了一颗坚韧内核的同事。每个人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深深浅浅留下足印,都会算数,但这些会使我们有担当。每一个人就像一朵朵浪花,一浪又一浪奔腾宣泄,但每一次退回去又会蓄积力量重新出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总以为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机会,父母就在哪里等着我们,却发现他们在我们的不经意中已经老了。对父母的爱、孝顺不只是对父母物质的给予和陪伴,而是孝的同时顺着父母的意愿,让父母心情愉悦。在我们还来得及,也有这份心意的时候,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而只有这样,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才不会自责、遗憾。
建华的总结每一次都是醍醐灌顶,上善若水,父母就像水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她说百善孝为先,生而为人必须孝顺。孝的最高境界是顺,顺其自然,珍惜当下,做好自己,孝老爱幼,让爱如涓涓细流顺势而下!

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终究是分离,就像龙应台的背影“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们在父母的目送中渐行渐远,父母在我们的背影里无声无息,就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自然规律。每个人的衰老和病痛是生命的规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尽最大能力对待自己的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心底最坚挺的执念。
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时间?父母最快乐的事是啥?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们是不是活出了父母曾经希望的样子?

晚上所读的书《人生由我》的作者梅耶·马斯克告诉我们“你永远可以找到前行的办法,年龄永远不该是任何人任何事的禁锢。” 生活是个受锤的过程,有些人被锤的猛烈, 皮开肉绽;有些人被锤的缓慢,鼻青脸肿。梅耶·马斯克的父母为孩子活出了精彩,而她自己为孩子们树立了航标。在人生的拐角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他们不在乎我们是否记得他们的生日,不在乎孩子是否身居高位,他们快乐着孩子的开心,担心着孩子的健康,盼望着孩子回家。
作者简介:

心语(马雅萍),陕西凤翔县人,公司职员,喜欢运动健身,爱好文字,书法。曾在网络平台发表散文、诗歌等作品多篇,都市头条签约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