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耻的初心
徐全利
4月14日《人民日报》等中央新闻以《原产中国、学名却叫“日本山楂”?他花了一辈子为枇杷“正名”》为题,报道为完成一件事会倾注多少时间和心血?一位老教授花一辈子时间,只为给枇杷改名的故事,最近感动了无数人。
产于中国,名为日本,这不只是“错误”,而是有辱国格。如何“正名”还不移,学者可以正名;更应如何“雪耻”,即拨乱反正,需要勇气。《战国策·燕策二》:“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 ,心中永别忘了雪耻。
由此,我想到世界第一高峰叫珠穆朗玛峰。可在解放前的小学课本上,它却叫“埃弗勒斯峰”。那是1853年,有个叫埃弗勒斯的英国人,擅自对喜马拉雅山进行测绘,并把世界第一高峰改名为埃弗勒斯峰,向全世界作了宣布。以后许多国家的地图上,都把珠峰称为“埃弗勒斯峰”。
主要面积位于我国的世界第一高峰,却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解放后,我国的登山队员决心从前人没走过的北坡向珠峰冲击,终于在1960年5月25日,龙的传人把世界第一高峰踩在脚下,把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之巅,从而雪洗了国耻。
再说枇杷的雪耻,福建仙游书峰是知名枇杷产区,华南农业大学的林顺权教授便是书峰人。从小就与枇杷结缘的他,一辈子都在从事枇杷的研究工作。1988年公派到日本留学时,他发现枇杷在国际上的学名为“日本山楂”,且被认为原产于日本,“日语、英语、德语、法语……枇杷的名字都叫‘日本的山楂’”,他感到非常惊讶,也感到耻辱。
据资料记载,枇杷原产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唐朝期间枇杷随日本遣唐使传入日本。林顺权为此立志,“1989年,我回国以后就一直想把这个事情扭过来”。“初心”由此而起,然后用一辈子做研究、写论文纠正这一说法。1998年,他论证枇杷原产于中国的论文《枇杷:植物学和园艺学》被专业书刊收录,2006年,日本也承认枇杷原产中国,实事胜于雄辩,谬误不攻自破,正如韩愈在 《为裴相公让官表》中所说,“雪耻蒙光,去辱居贵” 。
“枇杷”,是一个读起来温馨,听起来有情感,有旋律的名字,不是日本山楂,林教授就是为一件事,倾注一生心血,从他身上洋溢着爱国信仰和情怀,更让人心生敬仰之情。祖国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小事,属于中国的一分也不能让。这不仅仅是纠正了一个错误,更是一种态度,中国的态度。
雪耻了,名正了,还要成为“中国品牌”。这些年,林顺权悉心研究枇杷种植技术,带领百姓脱贫致富。据林顺权介绍,他的家乡仙游书峰在90年代时,家家户户靠种枇杷为生,如今国家政策的重视和电商平台的加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种植枇杷。作为专家,林顺权长期给果农开展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先进实用技术,越来越多的人依靠枇杷致富。昔日贫穷的书峰乡,如今已是全国知名的枇杷产区。他的事迹,赢得大家夸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专心做一件事,值得尊敬”!
作者简介:
徐全利,男,1956年生,湖北作协会员,退休公务员,已出版杂文集系列“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