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记者李长征报道】今年83岁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蒋均平,虽然一只耳朵有点聋,但是他这一生最大的三个心愿始终不改:一是光复中国第一佛寺一一鹦鹉寺,二是将他发明的平面镜反射太阳能光伏发电(槽式聚光器)项目迅速落地,三是以黄帝制历文化作为突破口,将考古和黄帝制历文化融为一起互相佐证,推动中华文明走上一个新天地,其中位于陕西省神木市的世界奇观石峁遗址,正是他研究破解的“标本”。近日,记者惊奇地在他的家中,发现了他亲自制作的三国时代的木牛流马,仔细想想真是石破天惊,大有开发价值。


据《三国志》及其史书记载,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汉十万大军运输粮食。不过,真实的样式、样貌因为没有真实的遗物,后人对其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然而蒋均平教授认为,通过他五十多年对考古学的研究和成果,他不仅可以以模具形式制作成几十种不同的木牛流马,而且还可以像自行车、摩托车一样拉水、运粮食,当然,这种制作并非凭空想像,需要根据大量考古发现加以佐证,原汁原味地还原这种历史性的史文化记载,其难度并不亚于一次世界性难题,更何况要经得起国内外考古界历史专家的检验和认可,这种风险可想而知。

蒋均平教授,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1939年元月出生,陕西师范大学高级工程师,是西安太阳能学组建发起人,西安新能源研究会秘书长,西安太阳能学会工程部主任,西安华西大学兼职教授,陕西博瑞特聚光太阳能研发中心技术总监,陕西天下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聚光太阳能研究所所长,陕西省科技开发交流中心节能供水技术推广站前站长(法人代表),中国太阳能学会首批会员,中国民办企业家协会发明家分会首届常务理事。
他因为在世界奇迹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泾阳天坑、洛阳遗址等研究领域有众多的发现,取得多项研究成果,近年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蒋均平教授承担的陕西省科委“八五”九五”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攻关项目主要有《太阳能-沼气结合》、《固定式聚光器研究》等,主要发明有《太阳视动演示仪》(又名《太阳高度仪》)《太阳高度、方位、辐射能测算仪》《线聚焦玻璃太阳能聚光透镜》《“太阳手拨”定日镜》等科教仪器和科研成果十项,发表研究成果论文数十篇,曾获西安市科学大会奖。被中国人才研究会称为“(中国)太阳能迷”,著名作家倪振良著作《铸造未来人才的人们》,以报告文学《追捕阳光的人》,对蒋均平教授进行专门报道。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所太阳能光伏学院-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合作,在江西新余“太阳城”创建的《中华浑天科技聚光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由蒋均平教授牵头,并受学院领导张亢董事长、宋京伟博士委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东南大学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耀明教授加盟合作,为中国聚光太阳能事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