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岁月,熠熠闪光的人生
一记北京平谷抗战老兵刘维明
作者:崔保兴
诵读:雪儿
四月初的北京,四月初的平谷,杏花染白,桃花含苞待放。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这一天,从辽阔的海疆到万里边关,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祖国大地数以千万计的人们会带着鲜花来到烈士墓前,低首哀悼,缅怀英烈。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个时节,我们不会忘记在战争年代和祖国建设时期为国捐躯壮烈牺牲的英烈们,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在战争年代经受过血与火冼礼,九死一生,仍然健在的英雄们。于是,清明节期间,笔者就走进了老家峨嵋山邻村一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刘家河村,探访了抗战老兵刘维明老人,并用真实的笔墨记录下了这位老英雄在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出的那熠熠闪光的人生故事。
1927年12月,刘维明降生在刘家河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他读过一年的书,便因家里负担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了,之后,刘维明给地主家当了三年的羊倌。抗日战争爆发后,邻村峨嵋山建起了日本鬼子的炮楼据点,这一带的村民百姓长时间处在了被日寇欺凌的水深火热之中。早日赶走日本鬼子,早日过上太平日子,早已成为了当地百姓的心声。1944年,刘维明18岁的哥哥在做工期间,遇到了一支八路军,部队首长要求其为他们带路,哥哥立刻答应了,并成为了这支八路军队伍的向导。当哥哥带着八路军走到峨嵋山,经过炮楼据点时,突然被日本鬼子包围了。八路军边打边撤,冲出了鬼子的包围圈。哥哥也抄起部队同志之前交给他的一颗手榴弹,朝着鬼子就扔了过去。然而,因为没有经历过战斗,心情太紧张了,却没有拉开手榴弹的拉弦。鬼子见状,迅速包围上来。哥哥被捕后,被残暴的日寇在南独乐河村大水坑处活活打死了。一家人悲愤欲绝,国恨家仇不共戴天,霎时涌上心头!血气方刚的刘维明怒火中烧,发誓要给哥哥报仇,去打日本鬼子。于是,他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当即就义无返顾地加入了冀东13团义勇大队,当上了一名小八路。因为年纪尚小,部队安排他担任了通讯员。自此,刘维明随着部队在盘山、北寨、南山、鱼子山一带抗日革命根据地活动。虽然年龄不大,但是,经常一天几十里、上百里的跑交通,传递情报,传达上级命令,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古北口保卫战后,刘维明随部队编入野战军,正式番号为:热河军区独立第13旅。1947年8月1日,13旅、16旅、18旅奉命攻打赤峰,13旅为主力。部队攻打赤峰,第一次未能攻克,根据战地形势,部队后撤了100多华里。然而,到了驻地却发现有一支部队没有接到命令,依然坚守阵地,危险性极大。心急如火的部队首长找到刘维明下了死命令:“你必须跑步找到这支部队,传达撤退命令。如果完不成任务,这支部队有个闪失,我就枪毙你!” 军令如山,容不得半点怠慢,刘维明接到任务,一口气跑步往返了二、三百里地,找到了滞留的部队,传达了上级命令,使这支部队撤到了安全地带。事后,刘维明说:“这是我一辈子跑的最长,也是最累的一次路。虽然累得都嘴吐白沬了,可是部队得救了,值了!”。
1951年12月,刘维明调入志愿军63军后勤部汽车2连赴朝作战。12月的鸭绿江滴水成冰。桥梁被美军炸毁了,又没有渡船,上级命令涉水渡江。刘维明和他的战友们穿着棉衣棉裤,走进了冰碴覆盖的江水,走进了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刘维明的连队在朝鲜一段时间后,奉命改为汽车连,专门搞运输,以保障部队的供给。于是,刘维明带着连队回到国内,参加了汽车驾驶、运输培训。培训结束后,汽车连再次开赴朝鲜,活跃在后方和前线之间的运输线上。当时,汽车连的危险程度甚至比陆军还严重,美军甚至把切断中朝人民军队的运输线作为了重要的战略任务,不惜出动了大量飞机进行轰炸封锁,有时美国鬼子的飞机会追着志愿军的汽车轰炸,可见,刘维明和他的战友们经受住了牺牲的考验,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
刘维明入伍后,参加过抗日战争时期的官庄战斗、马坊战斗、三河战斗、顺义战斗;参加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古北口保卫战、保卫热河战斗、宁城战斗、赤峰战斗、柏林树战斗、三河县城南战斗、解放三河县城战斗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抗日战争的战斗中,让他引以为傲的是在围打三河鬼子炮楼时,刘维明奋勇当先,不仅亲自缴获了一挺轻机枪,而且还荣立了三等功。在解放战争的战斗中,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在古北口战斗时,当时天气特别冷,场景十分惨烈,我方牺牲了不少战友,敌人死的更多,满山遍野都是死人。夜里,温度太低,冻的受不了,战友们只好把敌人的死尸垛起来,垛成“死尸墙”,蹲在下面,以驱风寒。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让刘维明久久不能忘怀的一件事是:有一次,他带着两辆汽车往前线运送物资,由于路途遥远,路况不好,长时间的驾驶,司机太疲劳了,便停下车来在路边休息一会儿。突然,一架美国鬼子的飞机冲了过来。见状,战士们迅速上车,开起来就跑,结果,第一辆汽车躲过危险,第二辆汽车瞬间就被美国鬼子飞机扔下的炸弹炸飞了。刚才还在一起说说笑笑的战友被炸的肠子流了一地,壮烈牺牲,为国捐躯!
今年94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刘维明,于194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平谷、顺义、三河、古北口、宁城、热河、东北柏林树及抗美援朝等多次战斗中,他敢打敢冲,不畏牺性,勇往直前,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刘维明当过班长、排长、连队副指导员、中队副指导员,并担任过党小组组长。虽然他只读过小学一年级,却在军分区等军政干部学校或单位,进行过多次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昔日的放羊娃逐渐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部队政工干部。1958年5月,在河北省军区石家庄军分区灵寿县兵役局任科长的刘维明,复员回乡。之前,部队首长征求其本人意见,准备安排他担任灵寿县副县长。刘维明婉拒道:“我文化水平低,没有地方工作经验,还是回家乡吧!” 部队首长又说:“要不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去搞屯垦?”刘维明说:“我哪里也不去了,革命成功了,没有仗可打了,还是回老家吧!”就这样,放着高官不做厚禄不拿的刘维明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平谷,先在南独乐河管理区工作,期间带队修建了北寨水库。后在韩庄管理区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基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1960年,国家实行精减干部政策,刘维明下放回村,之后长期担任刘家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村治保主任等职务。昔日在战场上拼杀的英雄和部队干部,却在家乡当起了小小的村官,既使这样,他也无怨无悔,依然保持着军人果敢干练的工作作风,受到了乡里乡亲们的广泛好评!
作为一名在战争烽火中成长起来的老兵,作为一名在党的培养教育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刘维明恪守着自己克己奉公的原则。他80多岁时曾得了一场重病,因为是下放回家,不能享受医疗补助。孩子们几次到相关部门寻求帮助,最终因政策原因未能落实。刘维明就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要找了,上级有政策咱不能搞特殊。我参军14年,打过日本鬼子,打过国民党匪兵,打过美国鬼子,在战场上只是被子弹擦过一小块肉皮。那么多的战友牺牲了,好多人都没留下姓名,不知道老家在哪里,不知道家里有没有父母子女。我打仗没受过伤,又活了这么大年纪,我知足了,真的知足了!”多么朴实的话啊,这是一位抗战老兵高风亮节的家国情怀!这是一位真正共产党员鞠躬尽瘁勇于奉献精神淋漓尽致的体现!
有人说,岁月可以苍老面容,却不会黯淡精神;时间可以改变山河,却不会隐灭理想;光阴可以冲淡记忆,信仰却历久弥坚。我从抗战老兵刘维明身上,看到了一种深刻的哲理,看到了一种鲜活的价值观!
完稿于2021年4月8日
-----作者简介-------
崔保兴,本名崔保星,1964年出生,北京平谷人。当过《人民文学》特约记者,当过《北京文学》专栏作家,当过“北漂”,当过自由作家,重点从事报告文学创作,作品上过《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文艺报》,已在中央级、省市级报刊杂志及丛书文集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余万字,著有文学作品选集《飘扬的旗帜》,2000年12月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2004年罢笔从商,2014年回平谷,偶有“冲动”,写一些小诗,作一些小文,不看重发表,主要为怡情!目前是都市头条六家文学平台阅读量排行榜“霸主”,之前所发表的数十篇文章全部成为都市头条“热点”作品,单篇作品最高阅读量超过了150万人次。
-------主播简介-------
主播雪儿:西子诵读平台总编。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现是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号zhulihui075920)公众号:西子诵读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均来源作者投稿,所有被采纳的投稿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