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国,一首唱不完的恋歌》
文/张锲 诵/沈虹 编辑/叶子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祖国,到底是什么?我想呀,想呀,每一次我想起祖国这两个字,血管里便奔腾着一股股热血,眼里便翻起一片片晶莹的泪花,心里便泛起一阵阵温柔的浪波……
祖国是什么?它是山,是海,是森林,是草地,是村庄,是城市,是绵延起伏的丘陵,是茫茫无垠的沙漠。
祖国是什么?它是炊烟,是鸽哨,是端午的龙舟,是中秋的火把,是情人在木栅栏后热烈的亲吻,是婴儿在摇篮里的咿咿呀呀的呼唤,是母亲在平底锅上烙出的煎饼,是父亲在远行时的殷殷叮咛。
祖国是什么?它是孔子、老子、庄子的思考,是屈原、李白、陆游的诗,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的散文,是李煜、李清照、辛弃疾的词。
是八大山人、郑板桥、齐白石的画,是米芾、黄山谷、林散之的书法,是我们先辈中那些最智慧的人的创造,是我最尊崇的那些大师们的劳绩。
祖国是什么?它是一次次的屈辱,一次次的抗争,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的奋起。它是战士手中的枪,志士颈上的血,是胜利后的狂欢,是历史书上一页页不朽的篇章。
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但是,那里有黄山、黄河么?
有长江、长城么?
有襁褓里母亲哼唱的摇篮曲么?
有我一步步艰难跋涉过来的足印么?
有我和我的亲友们都已经习惯了的那些难以尽说的民风民俗么?
有我一开口哼唱就觉得荡气回肠的乡音黄梅戏么?
没有,既然这些都没有,那么,祖国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地方。
祖国,它是一首唱不完的恋歌,一篇写不尽的美文。
它是我们的祖先和祖先的祖先赖以繁衍生息的地方
也是我们的子孙和子孙的子孙赖以生存发展的地方。
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祖国的昨天,也更加努力的建设祖国的今天和明天!
未来属于中国!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
作者简介:
张锲同志(1933年4月11日—2014年1月13日)1933年4月11日出生于安徽寿县。他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是优秀的文学组织工作者和领导者,是文学公益事业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他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始终坚持勤奋创作,笔耕不辍,著述丰厚。他自194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改革者》、中短篇小说集《爱情奏鸣曲及其他》,散文集《新潮集》、《寻找星球的结合点》、《张锲散文选》、《张锲海外游记》、《为了头上这片灿烂的星空》、《张锲散文》、《晚成集》,报告文学《热流》、《张锲报告文学选》,长诗《生命进行曲》、《我的祖国、我的母亲河》,诗歌诗论选《鸿爪集》,戏剧、电影选集《祖国之恋》等。长篇报告文学《热流》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改革者》获《当代》文学奖并被拍成电影,报告文学《在地球的那一边》获《十月》文学奖,《主人》获《当代》文学奖,报告文学《热岛》、《是真名士自风流》、《又当桂子飘香时》,散文《在陈嘉庚先生墓前的沉思》、《魂兮,归来》、《剪不断的中国结》、话剧《金水桥畔》等分别获重要报刊的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改革者》等被译介到国外及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