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领
与个性有关的自我概念(即自我形象)分三种:
一为实际自我概念,即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二为理想自我概念,即自己希望如何看待自己。
三为他人自我概念,即自己认为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比如哥:现实本是一个蓝领工人,自己希望作一个小白领。但没人认可我,身边文盲们(指识字文盲)嘲笑我,他们有个最有力的证据。你那么有水平,还不是与我一样待遇,读那么多书又有什么屁用?让一向口才很好的我也哑口无言,网上交流互动的文字爱好者不夸赞我,有的还谦称俺为老师,我真是受宠若惊。想起身边工友的嘲讽我慌恐不安。生活就是这样无奈,写上千言万语,自己本也享受文字冲浪的快感与乐趣。在不理解人的眼里,就以有没有经济效应作准测,绝对文盲老妈一句土话,能当饭吃吗?就让我底气不足……何时,才能告诉老妈,写得好,是可以当饭吃的。感谢《都市头条》,让我们这些不入流的未等文人,也打破下笔千言,不值一文的怪圈。
如果用玩Q儿七年以来,空间及群写,私聊所花的时间,用在《都市头条》上,至少也有好几千元了。因为《简书》有个日更,每天一百字。一百字有点特别,不是若干篇合一百字,而是硬性规定,单篇要有超个一百字的才算数。看来长篇大论难度大,但对于哥来说,区区一百字,随手就来。几年以前,我也不会写万字以上的东西,只有《思考成功》大约一万字以上吧!八九年前,那时还不会网络,在工厂做工(比现更苦),曾下决心一天写一句话,结果写了几个月,到了如挤牙膏样,再也挤不出来了。现在,亳不夸张,如果不上班,一天更新一万字也没问题。真有能力作个好枪手了。
巴尔扎克,成名后,每天八千字更新,又是杰作,无人能敌。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多。香港的倪匡也高产,但远远比不上巴尔扎克,他算故事通俗小说,而后者归为名著经典之作,而我的本家,张恨长也高产,中国著作等身的唯一一个人,比鲁迅的作品都多,但没鲁迅成就高。三个高产者,从艺术上论:倪<张<巴。
真的!别老是死抱中国月亮比外国圆,其实中国与外国同一个月亮。不是祟洋媚外地说,外国月亮有时真比中国的圆。特别几个现进国家,它们污染少环保好。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中国现在大力推个垃圾分类,这爱护环境的良好态势,真是可喜可贺。
诗圣一句,月是故乡明,感动多少人。感动归感动,故乡的月亮,真不比外乡圆。世上最矛盾的感情,就是故乡情思乡情。那此吟唱不绝的美文,那些游子,故乡真那么好,你乍不回去,也只是换取一些同情罢了,标明自己不忘本而已。如果在战争年代,扯个理由,回不去。比如哥,也说家乡好呀!其实自己知道,家里靠自己劳作是吃不饱的,你说家乡好,还是外乡好。如果在家能赚外乡一样多的钱,谁愿漂泊在外。游子的吟唱,都是自欺欺人而已。口中家乡最好,心里就是不愿意回去。不是吗?诗圣月是故乡明,千古流传,他也没呆在家乡赏月,也是客死在异乡。故乡恋之类,如同现在作秀而已。因为你说外国月亮圆,给你扣上祟洋媚外的大帽子,在战争年来,更不得了,与汉奸是近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