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一位军人,退伍以后,随着母亲落户于外公外婆家。在那物质生活匮乏的年月里,父亲既不会生意买卖,也不会犁田种地,一家人日子过得拮据而清苦。三个年富力强的舅舅瞧不上我的父亲,常常埋怨我的母亲没眼光、嫁错了人。但外公外婆特别喜欢忠厚老实的父亲,特别是外婆,她默默地帮衬着母亲照顾我们姊妹,让父亲抽开身,在外奔波跑运输,辛苦赚钱养家。我们把外婆亲切地叫着奶奶。记忆里的奶奶是爱美的。她身材瘦小,稀疏的银发总是梳得光溜溜的,恐怕连蚂蚁拄着拐杖也难上去。终年在脑后挽着一个小小的发髻,中间用一支银簪別着,俊俏而精致。奶奶总穿深蓝色斜大襟衣服,肥大的裤子,裤腰反折着用宽布带扎着,裤角也反折着用黑色宽布带绑着。奶奶有一双裹过的小脚,走起路来,总是碎步轻移。上了年纪的奶奶和外公独自居住,离我们家不远。所以一得闲,奶奶就来我家,系上围裙忙里忙外,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一刻也不停歇。但一到中午,奶奶就急着回自己的家去。
“奶奶,您就在我们家吃饭吧!”我们扯着奶奶的衣襟央求道。
“看看你家还有多少粮食?我在这多吃一口,你们这群小崽子就得少吃一口。”奶奶很严肃地说:“你舅舅家的粮食圈可比你家的高多了。”奶奶若是得了什么好吃的,自己一点儿都不舍得吃,偷偷摸摸地掖在那宽大的裤腰里,喜滋滋地送来给我们。可爱的奶奶自以为自己藏得很严实,不会被表哥表姐们发现,可她哪里知道,那个圆鼓鼓的裤腰又怎能瞒得住他们的眼睛?为这事奶奶没少挨舅舅们的埋怨、唠叨。每次奶奶都不吭声,双手插在袖管里,不声不响地依在门框上,目光呆呆地杵着,奶奶在想什么呢?我默默地看着奶奶。我想,奶奶一定是在盼望着我们快快长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长大了,日子也好起来了,而奶奶却要借助拐棍才能走得稳当。奶奶的上眼睑下垂,睫毛内翻,扎得眼睛生疼,特别是一见到阳光,眼睛就会畏光流泪。记得,有一年夏天,正午的太阳像火球一样,母亲在庄稼地忙着抢收抢种,没有回家。外婆给我们做好了午饭,盛出一份给母亲。饭菜装进小竹篮里,用一块白粗布盖好,让我给母亲送过去。烈日炎炎,送完饭我没有回家,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起来。没多久,奶奶就满村子里找我,我和小伙伴们却搞鬼作怪地躲进草堆里藏起来,听着奶奶的呼唤、看着奶奶的背影,不吭声,还在捂着嘴偷笑。奶奶一边“红子红子”地喊着我的名字,一边用手放在额头上挡着太阳,另一手还时不时地擦着眼泪…… 如今,每当想起这一幕幕,都后悔不已。
我是奶奶的大外孙女,奶奶睫毛长长了,扎眼皮时,她就拿着那把小镊子来让我给她拔睫毛。在敞亮的院子里,我紧紧地挨着奶奶坐,左手把奶奶的上眼皮轻轻翻上去,右手拿着小镊子小心翼翼地拔着睫毛。奶奶的眼睑颜色很淡,睫毛是稀疏的,花白的,我的心里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也会五味杂陈的。
奶奶说,读书费脑子。每天早上在我路过她家门口时,奶奶就假装让我帮她买东西,把我喊进屋里,避着舅舅、舅妈的面,偷偷摸摸、遮遮掩掩地把热乎乎的鸡蛋塞进我的书包里。我捂着书包,赶紧跑几步,再回头,见奶奶仍笑盈盈地站在门前,撩起围裙的一角轻轻地擦着枯瘦的手。我就用脚尖踢着小泥巴块儿或捡个小树枝敲敲打打,磨磨唧唧地往前挪着步子,我怕自己走的太快,奶奶就看不见我了……
那年,油菜花儿开了,桃花也开了,树上有嫩绿、鹅黄。我家的院子里铺满了阳光,鹅黄色的小鸡仔们“扑棱”着小小翅膀,歪歪倒倒、“叽叽喳喳”地撒着欢儿你追我赶。那天,奶奶一早就来了我家,拄着拐棍,穿着那身母亲刚给她做的新衣裳,藏青色,斜大襟的。因为今天我父亲回来了。
父亲开货车,跑运输,很少回家。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过午饭后,奶奶坐在堂屋门前的小凳子上,把绿油油地青菜剁碎喂鸡仔。父亲、母亲坐在奶奶对面晒着太阳,我们妹妹四个都围在大人们的旁边,有给奶奶帮忙递菜的,有抓住小鸡仔玩耍的,还有的拾石子的。
“孩子们一年比一年大了,日子慢慢也好过了,在外面不要那么累。”奶奶一边剁菜一边说。
“也还好,比起种庄稼要轻了好些。”父亲说。
母亲把父亲带回来的果子递给奶奶。奶奶接过来,分给了我们姊妹,自己留了少许捧在手心里,一颗一颗地捏起来,慢慢放进嘴里。奶奶干瘪的嘴巴轻轻地磨合着,乐呵呵地说:“真香呐!”
“这回能在家里头住几天?”奶奶慈祥地望着父亲问。
“也住不了几天。”父亲话音刚落,奶奶突然从小凳子上歪倒在地,呼吸急促,口吐白沫。送往医院后,大夫说,奶奶得了脑溢血,醒不过来了。奶奶走了,像是睡着了一样……
四月,当熏风盈盈在陌上铺陈时,庭前春色依旧,枝头生命盎然,而奶奶已离开我们多年。如果奶奶尚在,该是多好,常常在梦里回到那有着奶奶的童年。奶奶,我们最亲爱的外婆,您的音容笑貌是我记忆里一道永恒的风景。(戴红)
个人简介:
戴红,笔名苏羽,女,出生于安徽寿县,现居江苏苏州。某企业员工,中国煤矿作协会员,徐州市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作家高研班学员。业余从事散文、随笔、诗歌写作多年,作品见于《中国煤炭报》《北京晨报》《彭城晚报》等报刊。

本期责任编辑:沙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