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行走之中见大美,行文之处见精神
——读宋文东《行走漫记》
李恒昌

宋文东先生的新著《行走漫记》,是继其散文随笔集《故乡的那条胡同》之后,其作为一位资深“驴友”奉献给读者的一部崭新的旅行探险游记。这部新著,由三个部分组成:济南山水好、齐鲁情未了、神州山川美;共收录了作者77篇文章,全书共30万字,不仅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导引性,更具有强烈的精神性。这部书稿,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行走,文风非常朴实、率真、简洁,于行走之中见大美,行文之处见精神。
作者于行走之中,发现山川之美。在作者那里,行走的过程,是发现美,采撷美,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这种美,包括朴实之美。“我喜欢王府池子。乍看王府池子,给人的印象是没有一点娇气,更谈不上半点阔气,朴实得就像一位乡间美女,虽然穿着不算华丽,但美丽却难以掩饰。”(《王府池子》)这种美,包括活力之美。活力来自山体,来自生命之水。“与市区各名泉不同的是,浆水泉不是平地冒出来的,而是从山体里涌出来的。”“我曾经问过一位来打水的村民,这眼泉是否干涸过?村民回答说,他长了五十多岁,是吃这眼泉的水长大的,还不曾记得这泉干涸过呢。”(《不曾干涸的浆水泉》)在《游百脉泉》中,作者更是写出了这种活力之美:“欢腾不息的泉水从黑洞洞的泉眼里喷涌而出,跳起足有三尺高,然后外翻落下,永不停歇!翻腾的泉水如“花瓣”一般不时地变换着式样,洁白如雪,发出闷雷似的声响,远播数十米之外。仔细看花心,却是黑魆魆的一个大洞,仿佛与地宫相连,深不见底,如同黑墨一般,墨泉之名由此可知。”这种活力,显然体现的是强劲,也体现在深邃。这种美,包括静谧之美。在《游三媳妇山》中,作者描绘的静谧之美,令人心向往之。“站在山巅,放眼四望,大地苍茫,辽阔无边。山的周边还有一些或高或低的山脉,在山岚里如梦似幻,游龙一般,又像一幅水墨画似的静美。”这种美,包括色彩之美。最有代表性的是红叶谷的色彩之美。在作者笔下,就像是一幅油画。“整个山坡上,就像一大块画布铺在上面,任凭大自然这位丹青高手尽情地浓墨重彩地描绘。有的地方浓点,有的地方淡点,有的地方紫点,有的地方红点,有的地方黄点,有的地方绿点,大自然的巧手妆扮起来的一条山谷,就像几幅硕大无比的油画拼接在一起:一幅铺在西山坡上,一幅挂在南山坡上,一幅贴在东山坡上,使得整个山谷,红潮涌动,妖娆绮丽,令人心醉。”这种美,更包括神秘之美。作者专门书写了四门塔“九顶松”的神秘之处:“松树高约15米,粗5.4米,至今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这株古松与四门塔相伴千年,而且两者高度相同,不知道是巧合呢,还是有什么玄机,颇为神秘。”这种神秘,还体现在景色的不断变幻和玄幻上。泰山之上,他们目睹了“一山有两季,十里不同天”的变幻。这种美,还包括人性之美。作者所到之处,不仅善于发现自然之美,风物之美,更留意人性之美。大到当地民众,小到导游和商贩,无不体现我们这个民族人性的美好。“一位像是外地来济南观光的女子用照相机为一位正在打水的中年妇女拍照,拍完了还忍不住从双肩包里拿出个水杯子来笑吟吟地向打水的中年妇女讨水喝。中年妇女客气地给女子倒满了水杯。女子说了声‘谢谢’,然后咕嘟咕嘟地喝起来。喝了几口,放下杯子,擦把嘴,像是品味,说,哎呀,这水又爽又甜啊!中年妇女笑笑说,好喝就多喝几口吧,喝完了我再给你把杯子满上。女子说,不用了,谢谢大姐!我看这么多的泉都有人打水,我再去尝尝别的泉吧。”黑虎泉边这位女子虽然送上的是一杯水,但体现的是济南人心灵的美好。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不仅客观地书写了大自然之美,更从主观角度书写了自己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特别是自然之美带给自己的震撼、惬意,以及与之“神交”的美。“北面的穆家庄、西面的东老泉村,东面还有普门寺等几个叫不上名字的村庄,这些小山村都被绿树掩映着,红瓦白墙,颇有诗意。远眺卧虎山水库,水库大坝依稀可见,一库绿水绵延几公里长,就像一块不大规则的美玉卧在山谷里。山顶上,夏日的烈日炎威尽失,秋风浩荡,清爽甘怡,吹的人十分惬意。”这里的“诗意”和“惬意”,无疑都是一种很独特的审美体验。在《五峰山寻幽》中,作者写道:“亭子前后两对石柱各镌刻有一副对联。前面一副写的是:露滴仙人掌,云流玉女盆。后一幅为:到此息尘虑,对之清客心。是啊,在亭子里坐坐,欣赏着周边的景色,的确是种美的享受。”在《游丰宁坝上草原》中,作者看到,大片的白桦林,海一般的油菜花,一望无际的绿草地,星星点点的五色斑斓的野花、蓝天、白云,在草地上悠然吃草的牛羊……这一切景象,就像一幅天然的风景画儿,让人看得神清气爽,油然而生醉意。有一片草原,草色虽然大致看上去都是绿色,但可能是牧民又间种有多种植物,造成了色泽上深浅不一,一层一层的,就像刷了一些浓淡不均的油漆似的,给人以视觉上的极大享受。这种享受,当然是一种难得的审美体验。
作者于行走之中,展现人文情怀。作者在行走的过程中,不仅发现自然之美,风光之险,更注重挖掘人文资源、历史遗迹,展现独特的人文情怀。在《王府池子》一文中,作者写道:“王府池子原本在德王府院内,故名王府池子。清军攻入济南后,将德王府更名为巡抚衙门,却蹊跷地把王府池子给划出了大院外,从此王府池子流落于民间。”这体现了作者的“民间情怀”。在《探秘铜壁山》一文中,作者写道:“作为刘邦的重要谋臣,为建立西汉王朝立下大功的张子房,却在功成名就之后,不贪恋权位,主动放弃优裕奢华的生活,毅然退隐山洞,潜心修炼,甘愿受苦,一般人都难以理解,更是难以做到。尤其是他死后也不像一些王公大臣那般深埋厚葬,真不愧为千古谋圣!”这体现了作者的“圣贤情怀”。作者每到一处,除了观赏自然风光,还注意文物留存,历史掌故,特别是对文物保护情况格外注意。在《游四门塔》中,作者全面介绍了四尊佛像的特征及其价值,并为阿閦佛被盗割深感遗憾。“遗憾的是,1997年3月,阿閦佛首被犯罪分子盗割,几经辗转流往海外。”这体现了作者为文物遭到破坏感到惋惜的悲悯情怀。在《游九仙山》中,作者体现了其强烈的正义情怀。看到孙膑塑像,作者不禁想起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对于孙膑遭受妒贤嫉能的师弟庞涓的残酷陷害,为之悲愤;对于孙膑马陵之战成功复仇,为之喝彩。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告诉世人:害人者终将害己!
作者于行走之中,体现真诚之爱。作者的行走过程,既是健康之旅,也是快乐之旅,更人生之旅,体现了对生活,对生命的真挚之爱。这是一种苦中作乐的爱。在《初识藏龙涧》中,作者介绍了驴友们的艰苦生活。“我花八块钱买了一碗手擀面,捧着面条就在院里站着吃起来。一会儿面条就下了肚子,头上顿时冒出了汗,心里也热乎起来。已经买上手擀面的驴友在院子里或坐或站热乎乎地吃着。驴友们把小院里的石磨盘、石条当作‘饭桌’,几块圆木滚子、石块,权作‘板凳’,拿出各自带的食物摆在‘饭桌’上,几个人围在一起聚餐,小院里一时热闹了起来。有的驴友还带了酒,没有酒盅,就用水壶盖子,塑料碗当作酒杯,在这荒山野岭人迹罕至的废弃小山村里聚餐也很有趣味。”行走生活纵然艰苦,辛苦,但是他们都以此为乐。这是一种互相关照的爱。“想过去就只有攀岩一条路。岩壁上面好像有驴友拓出来的路线,却比较危险,在上面行走须要格外小心。驴友们也没人提醒,大家都是相互拉扯着,帮扶着,一个挨着一个慢慢地过去。”(《初识藏龙涧》)如此惊险旅行,如果没想相互关爱的精神,真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是一种追求之爱。作者在《游黑牛寨记》中介绍说,一位新驴友,名叫紫罗兰,已经五十多岁了,坚持爬山七八年,济南南部山区稍高一点的山脉,几乎全部爬遍了。这是什么?这就是一种追求,一种热爱,一种老当益壮的追求,一种坚持不懈的热爱。这是一种有心之爱。“刚登上石阶顶端,立足未稳,一位女驴友也登上来。她说,数了数台阶,正好是91级。我说,你真是个有心人啊!心里道,这台阶级数也暗合道家九九归一的思想,这究竟是道观当年有意建设的呢,还是巧合呢,我不得其解。”爬山本身已经很累很辛苦了,依然在爬的过程数台阶数,而且思考其中的缘故,如果没有爱,哪有这般投入?这是一种对家乡,对祖国的真挚之爱。一如作者所言:“行走,使我快乐;行走,使我健康;行走,使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我的祖国”。无论是作品题目的选择,还是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对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的热爱,特别是对故乡的热爱,喜于言表,爱在心头。在很多人心目中,或许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但在宋文东先生的词海里,不仅家乡的月亮比外国的圆,而且山更美水更美人也更美。
行走,登山,是一种很辛苦的事情,但宋文东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不在行走,就在行走的路上”,用自己的身心体验着行走的快乐。一般驴友,多是走过,乐过,且过。但是,宋文东先生每当行走归来,或者行走途中,总是将所见所闻,将行走的过程记录下来。这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因为,记录的过程,既是一个回忆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刍的过程;具有“第二次行走”的意义,也具有“诗性的旅程”的意义。
当年,彼特拉克通过攀登阿尔卑斯山脉,审视大自然的壮美,从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尔卑斯主义。宋文东先生虽然没有彼特拉克伟大,但他也通过自己的行走,通过自己的“登山运动”,发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通过阅读他的《行走漫记》也发现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包含美,包含情怀,更包含精神。他是宋文东先生的诗与远方,也是很多人向往和寻求的去处。
【《行走漫记》宋文东著,成都时代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责任编辑:周慧,定价:48元。】
作者简介:李恒昌,作家、诗人、评论家,铁道战备舟桥处党委书记,济南铁路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出版文学作品九部。曾获中国铁路文学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近年创作完成“当代著名作家评传系列”之《大地上的血粮:莫言创作评传》《大地上的宝藏:王蒙创作评传》《大地上的星光:铁凝创作评传》《大地上的长恋:张炜创作评传》《大地上的歌吟:赵德发创作评传》《大地上的心谜:残雪创作评传》《大地上的河流:王雄创作评传》《大地上的泪光:桑恒昌创作评传》等。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