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蕨菜一样顽强
作者 汪东福,朗诵 梁雪
十八岁那年,我高考失利、名落孙山,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想和外界打交道。当幼儿教师的母亲看到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疼在心里,也无可奈何。我喜欢文学,她想着法子帮我报名参加乡里的一些文化活动,可我的心情始终像阴沉的乌云,提不起来。
仲春的一个下午,母亲叫我和她上山采野菜。我看到炼过山的地里,石头缝间黑压压长着一种草,笔直的光秆上长着一只只“拳头”,毛茸茸的,像婴儿紧握的小手。母亲告诉我,这就是蕨菜。
蕨菜密密匝匝地立在地上,幼嫩粗壮,淡褐泛青的颜色透逸出无限生机,阵阵清香隐隐沁来。一会儿工夫,我们就采了一大背篓蕨菜。回来后,母亲把蕨菜放在沸水里焯一下,切成段,放点腊肉大炒,竟是一道难得的佳肴。
看到我狼吞虎咽的样子,母亲开导我:“看到了吧?虽然山地贫瘠,但蕨菜生命力却非常旺盛,只要有一点土壤、一点水分,就可以生长。别看它们平时是猪草,但利用得好,却是美味佳肴。虽然你现在身处逆境,但不能萎靡不振,更不能自暴自弃,而要像蕨菜一样顽强地生活!”母亲的一席话启发了我,也深深打动了我,我不能再颓废下去,而要振作起来,与命运抗争。

就在那年的九月,我找到了一份差事,在离家二十多里的偏僻山村当了一名代课老师。学校位于本县最高峰海拔1453米的白石尖山脚,要走五里山路,平时看不上电视、电影,甚至有段时间连电都没有。新校舍没有建好,有两个月我就在旧祠堂里给孩子们上课,讲台边摆着七八具棺材,怪吓人的。每天早晨六七点钟,我站在祠堂门口等学生上学。晚上黑灯瞎火,我深一脚浅一脚,顺着石子路到学生家家访,一不小心,真怕跌到别人家的瓦背上。教学之余,我听广播、看书,用文学驱赶寂寞,在诗歌里汲取营养,寻找温暖,使枯燥的生活变得滋润、丰盈。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我兢兢业业用心教书,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莫大信任。三年后,我被招进了县城的报社,当了一名光荣的记者、编辑,还加入了作家协会。再后来,我进了梦寐以求的政府机关。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朋友向著名作家林清玄讨要一幅字,想挂在新房的客厅里。林清玄思虑再三,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朋友非常不解。林清玄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的时候,甚至是人生的逆境,需要顽强地跨过去,才能迎来晴天和坦途。如果整天沉湎于失败的过往中,看不到希望,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弃,就永远走不出绝望和阴暗。
在我们的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情也许占了绝大部分,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是快乐的事情。我们要记住一二成好事,而淡忘八九成的不如意,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就会在逆境中奋起,而不会被困难所打倒。
蕨菜也有春天。至今,我仍记得母亲当年的一席话,像蕨菜一样顽强地生活。这些年,遇到逆境或者困惑时,我就会想起蕨菜的乐观、坚强,生生不息,告诉自己:一切的磨难都将成为过眼烟云,走过去,前面是个晴天。
(写于2021年3月5日中午)

作者简介:汪东福,当过教师、记者、编辑、治水人,现供职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委统战部。中国哲理诗协会会员,浙江省音乐文学协会会员,衢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开化县作家协会会员。有500余篇(首)小说、诗歌、歌词、散文发表或转载于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读者》、《散文诗》、《南方文学》、《中国网络诗歌》、《中国林业》、《浙江日报》、《贵州都市报》、《家庭医生报》、《浙江诗人》、《宁波晚报》、《金华日报》等报刊、网络平台,多次在全国性散文、诗歌大赛中获奖,多篇作品被收入文集。出版有诗集《放歌四季》。

朗诵者:梁雪 哈尔滨市阿城区作家协会会员。网名:飞雪迎春到,喜爱读书和朗诵,恭敬爱恋着文字里的美丽世界。座右铭: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