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199期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1281期

李华 ,70后,现就职于河北省河间市交通运输局
业余爱好:读书、音乐、旅行。
喜欢用文字记录平平淡淡的生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美,传播美。在河间周报、沧州晚报、河北经济报、河北交通、百姓文学、中国道路运输等国家级、省、市级报刊、杂志中发表过百余篇文章。
金牌主播简介
于冰,毕业于泊头师范,河间人民广播电台 书香瀛州主播。书香瀛州播出时间每晚九点,蜻蜓FM中搜索河间人民广播电台同步直播。

蔷薇花下的等待
李华
念微在接到海协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后,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开着借来的车子一路风驰电掣地奔向了太婆的家。
太婆的家是距离念微所在城市大概五百多公里外的一个小村庄,村中风景如画空气清新。年过九旬的太婆除了听觉不太灵敏外,身体还算硬朗。早在十几年前,念微的爷爷和奶奶几次三番想接太婆去镇上和他们同住,可太婆就是不答应,理由很简单但却无人可以说服:她走了,那一架蔷薇没人打理会枯死的,她走了,院门挂上锁头,太爷爷就进不了家,找不到她了。
念微小的时候是跟着太婆长大的,太婆的背篓、太婆的摇篮、太婆的怀抱、太婆的歌谣都是念微至今念念不忘的。小时候的念微不知道为什么,她的太婆就算遇到天大的事儿也不舍离开她的家半步,更别说跟着他们住在城里了。记得那时候,村里人也常常和太婆开玩笑:你看你都辛苦大半辈子了,儿孙也都有出息了,为什么不跟他们去城里享清福,偏偏还躲在这个小村子里,莫不是你家里真有什么宝物?太婆只是兀自轻笑,什么都不说,牵着念微的小手,嘴里哼着念微爱听的歌谣,站在自家矮墙下的蔷薇架旁,祖孙俩的背影被西下的斜阳拉得很长很长。

太婆的家在村边上,一拐上村路远远就能望见,每到初夏,那满墙的蔷薇开的姹紫嫣红玲珑妩媚,红的、黄的、白的、粉的,一团团一簇簇,真应了那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诗句。太婆种的这一架蔷薇在念微开始有记忆的时候就存在了,小的时候念微常常跟在太婆身后看太婆给蔷薇花浇水、施肥、修剪、育苗,再大点儿她就拿一个小小的洒水壶学着太婆的样子给花儿浇水,给叶子洗澡。少年的时候为了帮太婆繁殖更多的品种和花色,念微又娴熟的掌握了扦插、压枝等技术。太婆的小院子被越来越多的蔷薇花装扮着、包围着,每每看到外婆站在蔷薇花前充满希望又期待的表情时,念微心里总是有一种钝钝的涩涩的疼。
太婆年轻时模样隽秀,性格温婉,心灵手巧,在三乡五里是出了名的美才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太婆和她的父母为躲避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背井离乡,一路向着西南的方向而逃,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再加上吓和疾病,太婆的父母在来到太爷爷的小村庄时,短短数月竟相继殒命,好心的村民们帮助太婆料理完后世,太婆就在这个民风淳朴的小村庄里安顿下来。太爷爷父母早逝,也是个少人疼爱的孤儿,于是,两个苦命的人儿一见倾心,互生情愫,从此以后,太婆家里的脏活儿累活儿力气活儿,只要太爷爷看见,都会不声不响的闷头去做。

几个月后,在全村人的祝福声中,太婆和太爷爷走到了一起,婚后,两个人男耕女织,日子倒也说的过去,太爷爷会做木工活,每天外出帮别人做工,太婆靠着自己的节俭勤劳将小家打理的温暖温馨井井有条。太婆喜欢村头的蔷薇花,太爷爷就悄悄移回一棵栽在木篱笆的旁边,花儿开的时候,满院花香,满院春光,太爷爷憨憨地笑着对太婆说:盛开的蔷薇花儿像太婆一样好看。然而,好景不长,战火很快就烧到了这座小村庄,村子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侵袭后,太爷爷最终拿起了武器跟着抗日的队伍上了战场。太爷爷走的时候正是深夜,太婆流着泪,一遍遍的叮嘱太爷爷打完鬼子一定要回来,她在家里等他。太爷爷笨拙的一遍遍为太婆擦拭流不尽的泪花,看着篱笆墙上盛开的蔷薇花,跟太婆说:赶不跑鬼子,咱们不会有好日子过,等我们打跑了鬼子,我闻着花香就会回家,回到你的身边。就这样,年仅十八岁的太婆在送走了太爷爷后,守着咿呀学语的儿子,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等待。

起初,太婆还能收到太爷爷托人捎给太婆的信件,告诉太婆他在哪里,参加了什么战役,消灭了多少鬼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爷爷的消息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时间久了,村里有的人说,太爷爷早已死在了战场上,也有人说太爷爷跟着国民党的队伍去了台湾,更有人说太爷爷被当做叛徒枪毙了……可无论别人怎么说,太婆依然精心护理着太爷爷给她留下的这棵蔷薇,多年以后,蔷薇树由一棵变成了几十棵,蔷薇架也由木篱笆变成了茅草墙、土坯墙、青砖墙一直到了今天的铁艺栅栏,蔷薇花层层叠叠的已由墙里开到了墙外,而太婆也从青春芳华走到了迟重暮年。其间,爷爷和爸爸也为太爷爷的事情奔走过,多方打探,多方寻找,可最终都是无果。

念微知道,太婆始终是把太爷爷记挂在心尖上的,要不然,她就没有“念微”这个名字,每当太婆唤她“念念”的时候,那眼里的温柔是怎么都盖不住的。她想为太婆做点什么可又无从做起。直到有一天,她无意中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个从台湾来到和她同城求学的小伙子,通过几次接触,念微感觉小伙子比较诚实可靠,在一次闲聊中,她向对方说起了太婆的事情,小伙子很是上心,立刻联系那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帮忙寻找,辗转多次后,终于有了新的消息。可是,这新消息对念微来说却不是好的消息,因为那边的人告诉她,在台湾花莲县的一个村子里确实有一个从内地过来退伍的伤残军人,这个人没有亲友一生孤单,早在十几年前已经过世。村民对他以前的一切知之甚少,要想查明这个人的真实身份,只能通过特定的部门才能做到,念微几经周折联系了海协会,在接到海协会的确认电话后,念微却不知道该怎么和太婆说明这件事儿了。
到太婆家时已是黄昏,站在爬满蔷薇花的门前,念微生平第一次不愿踏进院子半步,再一次安抚情绪后,念微推开了虚掩的两扇门板,太婆拿着修剪花木的剪刀站在蔷薇架下,听到门开的声音后,太婆转过身,念微一路小跑着奔到太婆身边,抱着太婆枯瘦的身躯,念微心里更加难过。“念念回来啦,快,让太婆看看”太婆伸出干瘪的手指,爱怜地拢了拢流泻在念微肩头柔顺的长发,满眼笑意。念微把下巴轻抵在太婆肩头,扭着身子撒着娇,“太婆,我想死你了”。“吆,才几天不见,我家念念怎么又成小细娃了?嘴甜的嘞,我看你是想太婆的蔷薇糕了吧?”念微假装生气地跺跺脚,太婆牵着她的手坐在蔷薇架下的石桌旁,“念念,坐下歇息一下,太婆给你拿糕去。”看着太婆挪进里屋的身影,念微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念念,有心事?”

听到太婆的声音,念微这才发现自己又开始神游天外了。“太婆,我想跟你说件事儿,关于太爷爷的。”
“我不后悔。”
念微还没组织好语言该如何向太婆解释这件事情,太婆却静静地回应着她。“不管怎样,太婆要谢谢你们,这么多年,你们为我做的一切,虽然你们不说,可我都知道。我和你太爷爷今生见或不见,都是命。我不抱怨,我也不遗憾,因为,我还有你爷爷,有你们,有希望,可他,或许什么都没有。”
太婆闭着眼,仰卧在那把太爷爷亲手打制,现如今吱扭作响的摇椅上,满是皱纹的脸安静且安详,念微蹲在太婆脚边握住太婆的手轻轻摩挲着,原来,此生岁月,在乱世红尘中,太婆觉得能与太爷爷相遇,就是一种幸福,有了太爷爷的存在,即便最后不能相守,她也不会再孤单。七十多年的等待太婆没有一句怨言,或许她早已习惯了这份等待,当猜到太爷爷已独自离世的消息后,太婆摇摇头轻轻叹息道:“我等了他这么多年,现在终于换成他来等我了。”

而相对于太婆的等待,念微觉得,太爷爷对回家的那份执着、那份期盼要更加强烈,更加坚韧,因为不管怎样,太婆终究还有子嗣围绕在她身边,可太爷爷呢?在没有太婆的世界里,他听得到千言万语,却唯独听不到太婆的声音,他看遍人潮人海,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明艳如蔷薇花般的笑魇。或许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盼着能再次回到家乡,回到太婆的身旁……
念微终于明白了,对于太爷爷和太婆的这份旷世恋情,正如太婆所言“在这个世间,他在,我在,时间在,就已满足”……
念微再抬起头的时候,月亮正悠然地在白云间荡来荡去,而此刻,那一架蔷薇不知何时已开得如此绚烂。

中华诗经阁
荣誉顾问 韩博石 毛恒昌
总 编 瀛洲居士(王连社)
古风部 在水一方(师静斋)
格律部 循规蹈矩(金唐松)
词曲赋 百家争鸣(宋远行)
新诗部 顺其自然(王佑德)
散文部 钟灵毓秀(李江涛)
小说部 源远流长(钟国富)
杂文部 心有灵犀(章自然)
音频部 先声夺人(古月仙)
美编部 桃之夭夭(任静好)
——————————————————————
图片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