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谚说:“九九杨落地”,这话确实不错。
立春后一个月,便进入“九九”,这是冬至数九以来最后一个九天。此时,故乡大地上的白杨,枝头开始吐出绒絮。老远望去,那一排排.一片片挺拔的白杨,整个树冠,大小枝头,满是一个个灰褐色的小绒球。它们虽无花的妍丽,叶的嫩绿,但却能使故乡人明显地察觉到春的脚步。
杨絮从露头到垂长,仅仅也就是几天的时间。毛茸茸的杨絮,倒挂枝头,在春风中不停地摇曳。犹如无数条毛毛虫在枝头蠕动,享受着早春温暖阳光的沐浴。
春暖乍寒。初春,气候极不正常,冷暖气流处于抗争阶段。然而,杨絮竟能冒着早春的寒冷,首先倔强地暴身枝头,以示春的降临。这时残冬的影子并未完全消失,它还在顽抗.固守,它还在故乡大地上徘徊。然而,春风毕竟已吹到了这里。它全力驱赶着残冬向故乡挺进。它甚至发出怒吼,它无情地摧枯拉朽。在这种气候变幻无常的环境下,杨絮竟坚强不屈地生长着,且生命又如此短暂,只见它那高尚而无私的奉献精神。
我喜欢杨絮。童年时代,它就给我留下深情的回忆。记得童年的时候,每到杨絮初绽,我和村庄儿童就常到这白杨树林中玩耍捉迷藏。我天天盼望杨絮垂长,就像盼望着那美丽而温柔的春姑娘快点回到村庄。几天后树上的杨絮就开始坠落。然后,在地上捡几个,然后将絮端那褐红色的小球慢慢塞入鼻孔.耳道,以其象征胡须。我们又用白杨树条编帽子戴在头上。我们直着腰,摇摆着手,腰里插着小木枪,象解放军叔叔的样子,彼此嬉戏,百感滑稽可笑,乐在其中。
我爱杨絮。因为它是报春的勇士。当它伴随着早春来到城市,来到池塘边,来到工厂中......。它却只有短暂停留,便毅然从枝头离去。杨絮从不留恋高位,它总是把春天的枝头让给绿叶。
我爱杨絮。当残冬最后逃之夭夭,当大地风和日丽,当万物苏醒,自由和欢乐的时候,杨絮却默默地从枝头消失。
杨絮匆匆地去了,唯有空气中还在散发着它那浓郁的清香。然而,此时的故乡大地却已是新芽正发.生机勃勃。
《撰稿:张子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