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之基
徐全利
4月3日“央视新闻”报道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的消息。总书记种下6棵树苗,他一边同孩子们植树,一边叮嘱大家既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又要做到身体强、意志强。他这样形容“好日子”,生活“好不好”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健康。要使祖国大好河山都健康,使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健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什么是最重要的?总书记所说,无论是植树,还是教育,健康应该是第一位的。身体健康,就从睡个好觉开始吧。关注孩子们的健康,可以说是抓住关键,是健康之基!
据近期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而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睡眠数据报告显示,从2013年到2019年,中国人均睡眠时长已由8.8个小时降至6.5个小时,平均38.2%的中国人有睡眠问题,比全球平均高出11.2%。在睡眠面前,中国人怎么就成了“弱势群体”?
“房价太高,挣钱都没时间哪有时间睡觉?”
“重压之下,何来好睡眠?”
“每天工作工作加班加班,晚上焦虑到睡不着!”
……
有的人是没时间睡,有的人是自己不睡,有的人是睡不着。人们都在“贩卖焦虑”,我们成了“一群睡不着觉的人”。
专业医生建议,可以通过3条标准来初步判断睡眠是否理想。一是睡眠的时机。在什么时间睡觉很关键,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晚上10点睡觉是最好的,过早或过晚睡都不科学。但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晚睡是一个普遍现象,那也应尽量不晚于12点睡觉。二是睡眠的时长。通常,7个小时到8个小时是满足成年人生理需要的睡眠时长。如果一个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或超过十个小时肯定就会有问题。同时,人的睡眠是连续性的,不能是一天24小时中拼凑起来的七八个小时。三是睡醒后的感受。醒来后感觉神清气爽,那就证明睡好了。反之,醒来后感觉困倦、乏力、烦躁、不能集中精力、工作能力下降等,就说明没睡好。如果出现了这些问题,且无法缓解、克服,就要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采取措施干预。
医学认为,睡眠障碍包括了“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90余种睡眠疾病,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生产安全和生活质量。科学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明显下降,伴随神经元细胞营养不良、萎缩,乃至凋亡,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直接相关。
在这些睡眠不足的队伍中,更应关注少年儿童。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中国睡眠研究会近期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中国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到62.9%。13到17周岁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到81.2%,6到12周岁的这一比例仅为32.2%。
从地域来看,内蒙古的青少年儿童“睡得最晚”,24点以后入睡的比例达到16.2%。江苏的青少年儿童“起得最早”,有3.7%起床时间早于凌晨5点。
此外,研究人员从睡眠时长、睡眠障碍、醒后状态三个维度评估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状况,平均分值只有67.14分。
调查还显示,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67.3%),其次是3C产品(27.1%),噪音、声、光等睡眠环境占24.8%,家长的睡眠习惯占19%。
如何保障睡眠质量?一个人一天的睡眠时间应该有多久?怎样能提高睡眠质量呢?2015年,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针对不同年龄层给出了睡眠指导建议:新生儿每天睡14至17小时,3至5岁儿童睡10至13小时,6至13岁学龄儿童睡9至11小时,14至17岁青少年睡8至10小时,成年人睡7至9小时,65岁以上老人睡7至8小时。
睡眠质量差,伤身伤神, 79.3%的人高度关注睡眠,大家改善睡眠质量的欲望越来越强。但是,有58.9%的国人平均每周熬夜达三次以上。其中,有49.4%的人选择主动熬夜。
睡眠的好坏,与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睡眠不好,带来的身体问题,大家感受最深,不用细说。但如何去睡好觉,去尝试找到“拯救自己睡眠”的方法。
根据报告显示,大数据里的国人睡眠质量为睡得晚、睡得短、睡得浅。69.3%的年轻人表示23:00过后才会睡觉,34.8%的年轻人入睡时间很长,半小时之内很难进入梦乡,52.5%的年轻人贪恋夜晚,主动加入熬夜大军,经常睡眠不足,甚至出现猝死的情况。如此,“东亚病夫”的帽子,早被扔掉的岂不重新拾起?
令人关注,令人高兴的是,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学生睡眠时间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通知要求,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同时强调,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有条件的应保障必要午休时间。
教书育人,一代一代,不单单是知识,更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国的希望,就在根本的教育上,少年强,则国强!
作者简介:
徐全利,男,1956年生,湖北作协会员,退休公务员,已出版杂文集系列“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