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心歌一曲献给党》
作者/ 云笛(韩云琴)
<序>
打开记忆的闸门,
思绪便奔涌流淌,
不为别的,
只为心中那枚冉冉的太阳!
红船始发已百年,
民族已崛起富强!
那些明晰的记忆,
有的来自我的感受,
我的眼睛,皮肤,心灵,
我的镜头,
我的堆积如小山的采访日记,
还有电影、书籍,
那些载入史册的典章……
激动的时候难免语无伦次,
请允许我的写实与夸张,
也原谅我的热辣与奔放,
那是因为我太激动,
竟然忘记了年龄,
又回到了童年时光……

(一)
那是1956年的一个早上,
我乘着一辆大马车
从市郊来到人民广场,
搬家了一切都那么陌生,
新奇的我四处张望!
那时的长春大街,
一搂粗高大的杨树排成行,
偶尔有解放卡车经过,
我和邻家的孩子们
便闻声门前懵懂的张望……
没见过汽车,
没见过飞机,
没吃过苹果,
不要笑我没有见识,
就跟多前你没见过手机一个样!
上学了,
妈妈缝一个书包还带着花边,
我欣喜的背上。
老师问我们你有什么理想?
我不假思索的回答,
当老师!
在我的眼里老师和妈妈一样!
再后来,
我有了电影看,
开阔了眼界,
原来加演的纪录片里,
拿着照相机闪光灯的女记者,
才是我最想要的,
那个理想!
还是说电影吧,
印象最深的是那部
《翻身农奴把歌唱》,
震撼到我了,
原来我们的国家好大啊!
民族也很多,
要是没有共产党,
那些农奴还要在皮鞭底下度日,
怎见天光!
于是我学会了感恩,
懂得了站在阳光下,
毛主席共产党就是救星,
我要永远跟着党!

(二)
呀啦嗦,呀啦嗦……
我总是发自肺腑的歌唱。
无论什么时候,
都会感受到温暖在心房。
十八岁那年,
打起背包上山下乡,
记忆最深的是,
春风里肩上扁担的分量。
在一望无际的垄沟垄台上施肥,
脚下的土松软的就像棉花糖。
披一个白纱巾作斗篷,
与同伴们一边干一边唱,
于是智取威虎山的唱段,
在乡野间飞扬……
脸膛被日光涂成了古铜色,
可身心却越发健康,
时光的磨砺人生难得,
回想起来真有点难忘!
二十岁那年新职工上岗。
又是一个春风拂面的日子,
大队集结野营拉练要出发,
打起背包一色黄胶鞋旧军装。
日行四十里扎营休整,
白天劳动演出在晚上。
场院上没有电,
麻油棉球吊在原木扎起的舞台上,
权当演出灯光那是格外的亮。
老乡们好热情,
“毛子嗑”成大笸箩往上端,
撵着你往兜里塞,
不管让不让。
赶来看热闹的人住在十里八乡,
这一天上演的是沙家浜,
我们被簇拥着接受夸奖,
体味了农村老百姓的古道热肠!
没电视没手机的生活啥样?
那年是1970,
还没改革开放。

(三)
1979年我结婚了,
唯一的家用电器
是一台梅花鹿牌迷你收音机,
羡慕的同志们都想摸摸听个响。
………
后来的日子越来越好,
我实现了理想。
真的背起相机拿起了笔,
写起了新闻当上了记者,
每天啊,这个忙!
深入各行各业挖掘采访,
爬格子常常到天亮!
采访的笔记本足足攒了两大箱,
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见证了祖国的发展与改革开放!
有一天我用上了电脑,
五笔打字电子排版,
结束了刀耕火种的旧时光。
我用上了彩色胶卷,
镜头也一个比一个长。
再后来,有了手机,
开上了车买了新房!
再再后来,退休了,
又拾起了儿时的梦想,
拾起了竹笔落起了诗行。
每日一诗一画一幅字,
还要学诵友们诗声朗朗,
偶尔发个朋友圈,
晒一晒美食美服美图美作,
回顾一下旧时光。
这不,又要登上舞台亮个相,
把这心声心歌唱给党!
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祝愿伟大的党扬帆再起航,
乘风破浪!
2021.3.28




【作者简介】韩云琴,笔名云笛,凤凰诗书画社社长,诗人。凤凰朗诵团发起人。喜欢用诗歌赞美生活,用竹笔描绘自然。田园诗人,散文诗,田园诗居多。作品题材广泛,深受朗读者喜爱。


【主播简介】陈世良,吉林省农科院退休职工。1968年下乡的老知青。吉林省朗诵艺术学会会员,凤凰朗诵团团员。喜欢唱歌,喜欢竹笛喜欢运动,更喜欢朗诵。七十岁的老汉,却有一颗三十岁的心脏。


【主播简介】宋顺萍 吉林省朗诵艺术学会会员,凤凰朗诵团成员,艺术指导。热爱朗诵,愿在朗诵的道路上不断学习,用朗诵艺术提升自己,同时给大家带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