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与思念
杨振龙

阳春三月,咋暖还寒,杨柳吐绿,鸟语花香,处处一片春机盎然。清明到来之际,我有幸参加了县里为纪念党的百年华诞而组织的红色采风创作活动,我们一行三十六人,从商河到乐陵,沿着早年革命老区冀鲁边区的红色足迹,开启了一次难忘的红色釆风之旅,每到一处,那一桩桩一件件,都成为了故事,观瞻后令人震撼和敬佩,越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缅怀先烈,我也不仅想起了一位令人敬佩的革命烈士,我的伯父杨登山。

我的父亲兄弟四个,伯父杨登山排行老大。大伯从小聪明好学,为人诚实,办事公道,深受乡亲们的称赞,当时在村里可算是为数不多有文化的人,他思想先进,爱憎分明,战乱年代,耳闻目睹日冦烧杀抢掠犯下的滔天罪行,从小就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47年6月,解放战争打响,由于蒋介石丧心病狂,发动全面内战,冀鲁边区的革命形势日益紧张,广大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我革命老区的人民在党中央的组织领导下,纷纷送子参军,广大热血青年也积极报名踊跃参军。在此情况下,做为长子的大伯,当时才十七岁还没有成家,在做通了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后,告别了亲人,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和我的另一名叔伯伯父杨登玉一道同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参军后,大伯把家庭的熏陶和自身优良的品质也带到了部队,他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和战友同事一道,并肩作战,冲破敌人层层防线,冲锋在战斗前沿。
据父亲回忆,参军后大伯只回家过一次,从此就再无回来,遥无音讯,成了永久的诀别,后来得知,另一位大伯杨登玉也在战斗中牺牲,两位忠烈也成了杨家门永远的牵掛和思念。
儿子的失联,让爷爷奶奶心急如焚,整天以泪洗面,经常站在村口盼啊!昐啊!盼望儿子能够平安归来,外村有当兵的回来,他们四处打听,然而,一切都没有可能了。
直到解放以后,已参加工作的二伯才在有关部门了解到,原来,大伯是在参军的第二年,随大部队南下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而后转战到了陕西蒲城,在一次突击战斗中,壮烈牺牲了。为了安慰思儿心切的爷爷奶奶,二伯就把大伯的事情隐瞒着二老,生怕他们无法接受。

爷爷奶奶一生为人忠厚,申明大义,对膝下儿孙们都是给以良好的传统教育。
爷爷是位当地有名的老木匠,收有多名徒弟,他的木作活十里八村都很闻名,为了家庭生计,他长年起早贪黑,奔波劳顿,受雇于邻里乡亲。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春节和八月十五,他都把我搂在怀里,一边抚摸看我的头,一边端起酒杯,眼里满含泪花,满脸惆怅。
在我的印象记忆里总认为当时在孙子辈中,我是爷爷最宠爱的,而直到几十年后,我的二大妈说出了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小时候与大伯的面相相近,爷爷的对儿的思念也就不言而喻了,可性格坚强的爷爷从不再提大伯,家人们也很忌讳守着老人谈论此事,尽管如此,老人心里却心知肚明。
而我的奶奶,一位出生于民未时期的农家妇女,则以传统的方式,拐着一双布满苦辛的小脚,每到初一十五就在家上香祈祷,祈求苍天保佑儿子平安,年复一年,年年如此。然而,一切的一切都成了挥指不去的回忆和思念,二伯善意的谎言隐瞒了二老一辈子,直到双双去世还叮咛嘱托后人,希望儿子能平安归来。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就是天下父母对千千万万烈士儿女的家国情怀!
缅怀伯父,作为烈士后人,我们为杨家能有这样两位为国捐躯的先贤忠烈而深感骄傲和自豪。由此而感慨,我们可爱的祖国伟大的党,百年风雨,历尽苍桑,为了全中国人民过上今天幸福的日子,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血沃中华。能有今天,实属不易;只有珍惜当下,铭记历史,勇于奋进,才能对得起所有故去的华夏英烈,才能把握今天,开创未来!
清明时节忆故人,片片思念泪满襟。谨以此文,缅怀先辈,激励后人,让先烈精神鼓舞我们砥砺前行,永放光芒!
先烈们,安息吧!

(杨振龙,现供职于商河县城乡住房和建设管理局,自幼爱好文学,并积极参与传统文化和非物质交化遗产的学习交流)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