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新作)

《孤影解迷》
作者/沁泊
那年去了四川,对当地的丝绸厂进行丝绸工艺上的技术指导和设备改进。实践中,的确使我长了见识,从收获而言,真的至今都难忘。
在去的路上,我七转八转,到厂里已是晚上七点多了,我草草地吃了晚饭,不一会儿就睡觉了。第二天,我到厂长办公室门口时,好象隐隐约约地听工人对厂长反映说,在他们车间边的空地上,时不时有种怪现象出现,如同孤影一般,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等我进到办公室后,这些人见我来了,也不说什么了。这时,胡厂长看见我就笑嘻嘻地说,杭州师傅,您请坐!然后,我就和厂长聊了起来。讲了厂里丝绸工艺和产品质量上的事情,也谈了技术改造方面的问题。
随后,我就去了车间,了解一下生产情况。这个车间的工人看见我,热情地围上来打招呼,并递烟沏茶拉家常,好象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大家都无话不说的。这时,有个工人跑来就对我说:“师傅,车间不远处的空地上有时孤影在动,很害怕了的!但等人过去了一看孤影就没了,弄得工人们都人心惶惶,尤其是女工都不敢上夜班哩!”
这个人说的情况,与我刚才在厂长办公室门口听到的是一样的。据说,已经有好多年了。于是,我也边听边问。因为刚来厂里,没有了解情况也不便多说!

过了几天,我又听说了这种情况,和工人们讲得一模一样!我想,这几天我都在这个车间里指导技术,白天也没有发生突发任何的情况,莫非晚上就有新的情况出现………
晚上回到宿舍后,我专门琢磨了这个孤影的问题,心想,车间周围都好端端的,又没有什么异常,而为什么时常有这孤影出现?这世上没有鬼怪的,除非有人恶作剧?正如鲁迅先生也有一篇《踢鬼》的文章,描述了有人在坟地装神弄鬼的事,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在重演?我想着想着,要不把 车间附近的孤影弄清楚,想提高车间的丝绸产品质量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工人们的害怕情绪都没有消除,怎么会一心一意搞好生产呢?这一夜,我一直没有合眼,直到天亮。

第二天,我把自己的想法跟胡厂长说了。他严肃地对我说:“对了,我正想找您说这个孤影的事情哩!”看着胡厂长期待和严肃的表情,看上去对我真的是抱有一种希望了。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如何实施,对厂长说了,他很表赞同。我问厂长,这孤影的事,当地派出所知道吗?他说:“知道的,派出所来过一二次,后来也不了了之了。”这时,我跟胡厂长说,你去厂保卫科,叫上几个人,对外绝对保密,不能让车间的人知道,一切听我的安排。
为了不打草惊蛇,和往常一样,每天我都在车间指导技术,对生产上的疑难问题都及时地解决,但我也经常注意车间周围的情况。晚上时,常和厂保卫科的同志在车间周边巡视,或者选择一个地方守着。

一天夜里,下着牛毛细雨,我又叫上保卫科的同志直接在车间外一百米之外的地方守着。我望望车间灯火通明,而守候处却一片漆黑,一个小时,二个小时过去了,四周根本没有动静,保卫科的人有些不耐烦了,问我怎么样?我说等等,再等一下。想到车间周边地形复杂,山山沟沟的,为了防止意外,这时,我特地要保卫科分二个人去车间的西面,我和另外一人在车间的东面守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守着,守着……,忽然,我看见离车间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怪怪的孤影。我连忙和保卫科的人慢慢地、摄手摄脚的蹬爬着过去。大概相距那个孤影二十米时候,孤影好象发现了我们,正准备逃跑,我大喝一声:“孤影"你跑不了了!”这时,西面的人听到我的喊声,也往"孤影“这边围上来。啊,不看不知道!这原来,这个扮“孤影"的是人,而不是什么鬼怪!保卫科的人认识,他是一个刑满释放人员。随后,保卫科就把他送到当地的派出所了。

后来我听说,这个“孤影",在厂里上班经常迟到早退,还小偷小摸厂里的产品。为此,胡厂长把这个孤影开除了。为了泄私愤,报复厂里,他扮孤影来达到破坏生产的目的。
事情大白于天下,揪出这个坏蛋后,厂里一片欢腾,车间的人们信心百倍,再也不怕上夜班了。这个厂的生产形势大好,经济效益翻翻!是啊,我想,世上没有鬼怪,只有人怪!

作者简历:
杜鑫泉,笔名,沁泊,杭州市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爱好文学,著有《沁泊诗词集》等书。是珠江诗社会员,浙江现代诗词研究院研究员,中原诗词研究院骨干会员,诗情雨墨古韵诗词主审及常驻作者。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大诗社文学社发表作品,并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及其他奖项等。

主播简介:
李淑华,乌铁退休工人,喜爱文学诗歌,热爱朗诵艺术,沉醉于诗画般的浪漫诵读中,以此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着自己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