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张的春天
老张骑着单车,听着音乐,哼着蒋大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穿行在梨白桃红中,感觉每个细胞都在呼吸着春天自由空气,老张感觉到她人生的第一个春天来了。

老张说,她50多了,第一次过春天。没人信,可她说这是真的。她说她记事起,也就五六岁吧!就开始,做饭、洗衣、喂猪、喂羊,一年连四季都分不清,更知道什么春天秋天了。
七八岁时开始上学了,从书本上她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可脑子里根本没有春天的概念。去学了读书写字,放学了割草、放羊、拾柴、做饭,印象最深的也就是捋榆钱,捋羊奶叶,捋槐花糊口。
后来上中学了,一门心事,学习考试,如果不是有一个周末的话,连天是什么颜色也模糊不清了,更不用说春天了。再后来参加工作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被一点一点挤得干干净净,工作,孩子,老人,从早到晚安排的满满当当。春天对于她来说只是一个讯息,一个符号,一个季节,和她没有任何关系。她也曾想着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到大自然里去看看春天的风彩,领略春天的风光,可那只是想想而已,她也曾想过,也曾羡慕过,也曾憧憬过烟花三月下扬州,可那只是一种思维,一种向往,一种心理活动,她哪有时间,披星戴月的连晨昏都分不清,每天早晨闹铃一响,打一个滚,急忙起床,洗脸做饭,连太阳长的什么颜色都没看清过,晚上,万家等火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连夕阳的影子都没有瞥见,不用说可望而不可及的春天了。

哈哈,今年老张突然就成了一个闲人。
没有人和她说工作,也没有人和她聊天,更不用说张家长,李家短了。老张有的是过去从来没有的奢侈品,——时间,怎么度过呢?起初老张有点不适应,可是还没有等她反应过来,春天就来了。于是那一辆尘灰满面的单车就成了她最忠实的朋友,她思绪飞扬,热血沸腾,一下子就扑入了春的怀抱。
几天时间她就游遍了县城的大小旮旯犄角,看遍了玉兰连翘红梅,她又骑着单车来到山里,回到了她的故乡,看到了绿油油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放眼望去,山谷里的桃花开得那么鲜艳,小时候她只关心夏末秋初的时候,山桃树上挂的几个青桃。低处的早已没有,悬崖上挂着几个很是吸引人,像勾了魂一样,让她不得安宁,找来棍子打,石头冲,可它还是纹丝不动,偶尔搞掉一个硬得咬不动,但还是吃的很香。她从来没有留意过桃花开的是否红火,杏花开的是否洁白,满脑子都是一个吃,因为饥饿呀!现在吃不完的桃杏李,她关注的却是桃花,杏花,李花,真是时世移人呀!
忽然,远处传来咕咕的水声,如幽谷里浮泛的古筝的旋律,老张忘记了年龄,她把单车停放在山腰,用手抓着山藤,滑到了谷底,这里曾是她儿时的乐园,可是现在已经人去村空,通往小溪的道路已经荆棘遍地找不到痕迹,老张循着水声,攀缘到溪前,溪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水菠菜翠绿欲滴,闪闪发亮。没有一个人影,霍的一下从身边窜出一只兔子,或者一只野鸡,冷不丁的吓得她毛骨悚然。稳了神以后,她坐下来静静的看河水缓缓流淌,鱼虾来回游动,听蛙鸣,鸟叫,感觉这里真的是妙不可言呀!心是那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没有丝毫的杂念,比柳宗元的小石潭还要寂静,空气是那样清新那样自由,比陶渊明的桃花源更安祥,更幽深。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叹惋自己小时候只知道吃,只知道在这里摸鱼捞虾,没有体会这里的水如此的青,草如此的绿,空气如此的清新。

听见叮咚叮咚的响声,老张望见山崖下有小拇指粗细的一股泉水往下流淌,周边还有很多水珠往下滴,她有点渴了,从背上取下水瓶,接了一瓶山泉水,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清凉凉,甜丝丝,她醉了,多少年了没有再喝过如此甘醇的泉水。老张想如果有人做伴,为了这泉水,为了这清新的空气,就在这山谷搭一个草棚住下吧。
话是那样说,一个人在山谷里呆的时间久了,还是有点怯怯的,于是他就原路返回骑上她的单车,寻找下一个目标。
哇!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那满地绿油油的,她还认为是杂草呢!原来是小蒜荠菜,老张忘记了疲惫操起了铲子,不一会儿就收获了满满的一袋子,想拍一个视频发给朋友,又一想算了,你是闲人,别人可忙着呢。
不说了,肚子饿了,老张要回家包荠菜饺子了,让荠菜的清香在齿缝间弥漫三日吧!然后再去春游!(待续)


作者简介:张建先,女汉族,1966年出生于洛阳孟津,中学教师,喜欢诗歌,散文,小说,热爱生活,业余爱好,养花,写作,旅游,前期有十数篇小说散文在报刊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