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爱
———残疾人创业、助残先进个人曾宪红
罗雁萍

山清水秀的武功山,孕育了一又一代勤劳善良淳朴阳光的武功山人。
2021年春分时节,随安源区作协采风团,我来到坐落在芦万武路边的华云加油站,见到了我们采访的对象——曾宪红。
一见面,我就喜欢上了这个漂漂亮亮,1.7的大高个,白白净净,说话清亮,快人快语,像男孩一样豪爽的姑娘。那标准的普通话,如果不是她自己说是本地人,我还以为她是谁家的东北媳妇呢。
人生之初 坎坷相继
1986年9月18日,父亲在回家的路上,途经芦溪银行,听见有小孩的啼哭声。顺声寻去,见到了已经哭得声音嘶哑,满脸都是鼻涕眼泪的婴儿。他大声的呼叫:谁家的孩子?这是谁家的孩子?他无助的声音在芦溪上空无力的飘荡,回应他的只有婴孩越来越弱的抽泣,他心疼地赶紧把孩子抱回家。
妻子不问来由地立即给孩子烧水洗澡。揭开包袱,发现一张纸条上写着:1986年9月某日。看来,这是孩子的出生日期。
妻子叹了口气:可怜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才一天,就被狠心的父母抛弃了。她赶紧把小丫头清洗的干干净净,喂得饱饱的。待孩子安然入睡以后,才向丈夫打听是什么情况。这是一对善良的夫妇,从这天起,芦溪的这对村民,就将女孩视如己出,并交待两个儿子要好好善待妹妹小宪红。
宪红在父母和哥哥们的关爱下一天天长大,开始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那一天,对普通人来说,是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日子。但对她来说,却是个黑色的日子。不到一岁的她,一不小心栽在了火坑里。尽管进行了及时的治疗,但还是留下了脸上的疤痕和右手的终身残疾(三级残),这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痛。
出生被弃,继而被烧,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
貌似苛刻 实则为爱
宪红自小就乖巧懂事。一家人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爷爷不动筷子,她肚子再饿也不哭不闹,静静地等待。奶奶的手疼,她会用小手给奶奶轻轻地揉一揉,小嘴巴一边吹一边说:奶奶不怕疼,奶奶不怕疼。稚嫩的语言,是奶奶最好的镇痛剂。所以,很得家人们的宠爱。
记得还是在三岁多的时候,就学会了自己穿衣、吃饭。6岁多开始上学。再大一点,母亲就带着她下地,让她干力所能及的农活。由于右手不方便,所以,干活、写字,什么事情都由左手操作,久而久之,熟能生巧。比起双手健全的人,她也毫不逊色。
由于肢残和面部的疤痕,她在关爱同情嘲笑歧视的环境中,慢慢长大。懂事了,也懂得自尊和自卑。她也渐渐知道了一些有关于自己的身世。她讨厌别人提到她的生身父母,也恨他们遗弃了她。
当她不想干农活的时候,妈妈常常将“你长大了要不要嫁人?嫁人了,你要不要干农活?”挂在嘴边。在叛逆的青春期,她对妈妈的严格要求,产生了质疑。回忆往事,她有点羞涩地说“年轻时候,太不懂事,一点都不理解妈妈。现在我能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感恩遇到了一个好妈妈。”
女本柔弱 为母则刚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中,小宪红长成大姑娘了。尽管有残疾,前来说媒的人却不少。说来也巧,有三位媒人介绍的竟然是同一个小伙子。说到这里,宪红不禁失笑,这就是缘分吧。当时,爸爸妈妈很犹豫,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女儿的前半生已经很不幸了,他们期盼女儿嫁个能够给她后半生带来幸福的健康人。
但是,自卑和自尊的心理交织着,宪红也有自己的想法。居家过日子,时间长了,未来的丈夫,会不会嫌弃自己。如果双方都有点缺陷,或许就不会相互瞧不起,还能互相关照呢。想法虽然简单,但很实际。爸爸妈妈尊重女儿的选择。
2003年,大姑娘成了小媳妇。她和公公婆婆、有残疾的小叔子住在一起。很快,又成了孩他妈。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随着武功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客流量的不断增加,她和家人商量,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毅然决然地将原来小作坊式的加油点改建成加油站。在改建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只有他们一家人自己知道。
实践证明,她的决策是正确的。现在,站里已经有六名工作人员了,她招收的对象以家庭贫困的妇女为主。
加油站的扩建,给他们家带来了经济上的效益,更给他们带来了自信。
她不止一次说过:我之所以能创办好这个加油站,是得到太多贵人们的相助。当我贷款时,有人给我担保;当我缺钱进货时,有人给我赊账……。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而我得到的却是三十个或是更多的帮助。
我曾经对他们说: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华云站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全家人会永远铭记在心。但现在力不从心,无以回报。他们掷地有声的回答,让我终身难忘:“我们不需要你的回报,只是希望你以后有本事有能力了,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就好。
正因为她曾经体验过需要被帮助的期盼,她懂得如何雪中送炭,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双方都能获得快乐。
由于家境的贫寒,她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她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多年来,她坚持自学,不断地充实自己。为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
事业的成功,她最先想到的是那些需要被帮助的弱势群体和她的妈妈。宪红很自豪地对我说“我妈妈是个特别有爱心的人,不然的话,我就不会成为妈妈的女儿。当年,家里有两个哥哥。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平添一张非亲非故嗷嗷待哺的嘴巴,可见妈妈的伟大。她常常教导我要为人友善,多做好事。面对老人家的唠叨,有时候我也有点不耐烦。她就会说:“你就是80岁了,也是我的女儿,我也会教育你。”妈妈的话语,让我觉得很温暖。母亲的唠叨母亲的爱,在我这里得到了传承。”
宪红成为了了萍乡市牵手爱心志愿者协会、武功山志愿者协会会员。敬老院里,她与老人们促膝谈心,亲如母女;留守儿童家里,有她送去的学习用品。教诲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以自身的经历鼓励残障人士要身残志坚,事在人为……。所到之处,她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和亲切的话语。
她不仅是个志愿团队的参与者,还是一个组织者。仅去年11月,她就组织了50多个志愿者探望敬老院的老人们。不仅给老人们送去慰问品,和他们一起包饺子,还为老人们献上表演节目和募捐的八千元爱心款。
尤其是在新冠病毒肆虐,封闭式管理期间,她不仅给华云医院捐献蔬菜,还一次性捐款五千元。早在2017年5月10日,她一次性捐款一万元,用于扶贫和敬老。几年来,她多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帮扶的对象200余人次,她捐款捐物达五六万元。她以残助残,实属不易。她获得了万龙山乡《三八红旗手》和萍乡市《巾帼建功标兵》《萍乡好人》的殊荣。
心中有爱 生活阳光
她常常教育孩子:“做好事,贵在坚持。妈妈做好事,一定要做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你们也要将爱传递下去。”
所以,在志愿者的队伍里,人们常常会看到两个不断成长的身影。宪红的儿子在与老人们打乒乓球,女儿在帮助老奶奶梳头发。每当翻开记载着历史瞬间的照片,她都会绽放开心的笑容,母亲的言传身教,就是爱的传承。
如今,17岁的大儿子和15岁的女儿相继要参加高考和中考,孩子们成绩都不错。特别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善良好学,懂得感恩。
言谈之间,你能感到她那浓浓郁郁的爱心。我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我的一切都来之不易,我感恩在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我感谢我的养父母,是他们含辛茹苦,把我养育成人;我感谢我的儿女,是他们的乖巧懂事,让我感到欣慰;我感谢我的丈夫,相濡以沫将近20年,虽然我们没有语言的交流,但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们都能读懂对方。曾经有人觉得命运对我不公平,但是,我觉得他已经做得够好了。我只希望他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我们相扶相携一辈子;我感谢没有对我尽过责任的亲生父母,但毕竟是他们给了我生命,让我体验生活的咸酸苦辣和美好。母亲怀胎十月不易,我身上流淌着父母的血液,我期盼能早日见我的亲生父母,让我这个做女儿的也能尽尽孝心。特别是自己做了母亲以后,这个愿望,更为强烈。当初他们不要我,也许有他们难以言说的苦衷。
我最喜欢台湾歌曲《酒干倘卖无》,说的是一位聋哑老人靠卖酒瓶养大他捡来的女儿。我觉得这首歌的故事与我的故事相似。每当听到这首歌,就有想流泪的冲动。
如果有一天,找到了我的生身父母,我会一如既往地对我爸爸妈妈好,更爱他们,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的今天。我会把这首歌献给我的爸爸妈妈。
在交流的过程中,宪红自始至终都是乐呵呵的。只是最后对我说了一句话,我看见她眼里泛起了盈盈的泪花:“我至今都没有找到我的亲生父母,请问老师,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帮我找到他们吗?”我的眼泪瞬间就流下来了。
一个弃婴,在成长的过程中,历尽那么多的曲折和坎坷,居然没有丝毫的怨言和恨意,有的只是满满的感恩之情。
从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到企业家,一些“有志者事竟成”“身残志坚”“天下无难事 只要肯攀登”抽象的词句,在她这里得到了诠释。
她感谢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在中国共产党华诞百年,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我钦佩她,是因为她曾经也自卑过,但却没有自弃;我喜欢她,是因为她那善解人意的美好心灵;我赞美她,是因为她没有健全的肢体,却有着健康的大脑和心理;我敬重她,是因为她成功以后,没有仅仅满足于自己的小安乐窝,而是立即帮助需要被帮助的人。
大文豪列夫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 我特别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为可爱的宪红姑娘寻找到亲生父母,起到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