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诗词品鉴方法讲义》
第三讲
作者:车云侠
七、入声字的要求:
五律 入声字不可多于 4个,最多五个
七律 入声字不可多于 5个,最多六个
七绝 入声字不可多于 3个,最多四个
入声字尽量避免在音节处,最多一两个在音节处,音节处就是节奏停顿的地方 。
八、首字平仄比例
正常比例是:4:4或者5:3。比如五律,共八句,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的平仄是什么,分别写出来,看他们的平仄比例不要超出上面的范围。首字平仄比例,是指把一首律诗的八句的第一个字的平仄挑出来,看他们的平仄比例。
九、对仗检索:有无对仗不工或者失对等现象出现?
(1)律诗的对仗,要求中间两联必须要对仗,所以在对仗的时候,尽量不要首联也对,我们知道,关于绝句中对仗的要求:绝句中的对仗,基本上没有硬性规定,根据作者需要进行,我们鉴赏古绝,有对的,有不对的,有前两句相对,有后二句相对的,也有通篇相对的。例如:孟浩然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 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里有提到关于绝句对仗的要求,和律诗有相似之处,律诗的对仗也同样借鉴。结句如果对仗,最好是用流水对收住全诗。
(2)对仗中关于宽对的必要性:这就是在上下两联中,追求的是互补,把好 的意境蕴藏了一些对仗的落差。律诗关于对仗的要求,普遍认为,颔联的对仗可以松动,颈联的对仗要求就比较严格。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这是一种互补,就是以较高的意境效果来化补词性对仗的不足。
李商隐 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何在,对几层,上下联同是在表达一种疑问,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对谁家是一样的效果。初夜对一枝,初字有表示程度数量的意思,和一相对,也是对仗的一种巧妙运用,如果上联 是一,我们仅仅想到二、三、四、五、六……,那就是思维的僵化和呆板,只有充分打开我们的思维,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对仗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变通,虽然这么说,有一点仍须强调,不提倡在水平达不到的情况下降低近体诗的理论要求。
十、扣题检索:诗意是否紧扣题目,有无跑偏?
题意与题目的扣题有没有跑偏,基本上,我们选定什么样的题目,通篇内容都 要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展开,起承转合都是这个主题的脉络,我们写诗要有诗脉,什么是诗脉,诗脉就好比是中心思想,每一句话有中心思想,每一整篇也有一个统一的大的中心思想,这个诗脉,就是我们的中心思想。近体诗要一诗一脉,一首诗只能表达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思想。具体到句中就是 起句、承句、转句、合句,这四句都必须围绕主题这唯一的一条线来写,不能这根线,那根线的乱交织。
例题:菊 平水韵
一夜风声紧,街边古木殊。
庭园寒露结,屋顶冷霜涂。
气候无常态,星光有眼珠。
蟹肥当佐酒,野菊忒丰腴。
这首写菊,我们看前三联,都是在写时间景色,颈联感慨,直感对客现环境的 塑造啰嗦了,承联合掌,转的凑了,到最后引出菊来,说他丰腴,应该是赞他的品格坚强,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在为菊的丰腴衬托,可是这个衬不出彩,蟹肥感觉用在这里也有点突兀。作者的用意是好的,目的是想反衬,可是对客观环境着墨太多,给人一种误解,你不是在写菊,而是在写秋,因为菊的戏份不够,配角的戏份超过了主角,那么这个标题就显得不恰当。
十一、隔景以及堆景检索: 有无隔景,太阳雨等现象。
七律起句前后分句不得超过四个景物,(什么是起句前后分句?就是首联的上 下两句),主次分明,尤其是七律字多,很容易犯这条毛病,景色堆积,名词太多。七律跟五律有很多不同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交代时间的时候,禁止直接使用时间用语,以物体表现出时间是最佳选择。
景色要跟感情绝对配合好,用景色渲染心情即便是八句都写景,也是为了表达某种心情的。隔景,前面写的时间点是夕阳,后面忽然又出现了月亮,这就是时间点把握不一致,时间点的变化也要能够感受的到为好,再有就是前面写桃花开了,后面忽然又出现了红叶,这个也是需要注意的,当然如果你是在回忆,也要人能够看的明白,不要使人犯迷糊。
十二、意脉检索:有无断裂。
起承转合的排布,起承转合是律诗创作时感情萌发、深化、结束的进展过程,与外部结构相一致,但定而不死。我们看起承转合是否清楚?这点五律、七律 、七绝都用的上,评诗要评起承转合,因为起承转合是创作诗文的基本章法 。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完整组合。各步骤明显区 别于其他。
(1)步骤:
A、各句要有独立性,各句完成不同的任务
B、每联的前分句跟后分句之间要有衔接性,你品评的时候,要注意衔接了没有 ,你自己写的时候也要注意衔接了没有
C、联与联之间要有衔接性,不可断裂。
大家仔细看看他的八句四联,每联的前分句后分句不可断裂,联跟联之间不可断裂,意思要连贯,这点很多朋友写的时候不注意。八句各自平行,谁跟谁都没关系,这个你评阅的时候,如果能品评出人家断裂了没有,就说明你自己写的时候注意没注意。
有些诗友写诗忽略了起承转合,而是平铺直叙,八句并列,没有主次,缺少深 入与结束。例如:
《春归》
清澈天空伴暖阳,春光明媚染家乡。
青松枝顶出新绿,垂柳周冠露浅黄。
紫燕寻宅巢穴筑,游鱼破浪觅食香。
草坪展体抬头展,花卉伸腰笑脸扬。
此诗写春回大地的景象,有色彩、有形象,有动有静,用拟人法生动 感人,但因八句并列,没有深入、结束,使人有未作完之感。
例如:
李商隐: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颈联就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看似颈联有点断开了,其实是在直抒胸臆。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一个君字一个我字,首尾圆融,意脉连贯,从整体来看,他的意思是相互照应的。这就是似断非断,只要整体上看能连的起来,也不能判断人家诗脉断裂。
(2)承句须扩展起句的主要景色, 这句很重要,承句的写法在此不论五律还是七律。例题:
菊
一夜风声紧,街边古木殊。
庭园寒露结,屋顶冷霜涂。
气候无常态,星光有眼珠。
蟹肥当佐酒,野菊忒丰腴。
他想写菊,起句一夜风声紧点名了时令,街边古木殊继续深入秋的意象,那么承句就要跟随这个季节的主要景色继续扩张,庭园寒露结,屋顶冷霜涂。承接是承接了,如果起句的后半联就已经承接了,那么承句你继续承接,并且承接的没有变化,那是不是显得啰嗦?庭园是不是包括屋顶?寒露和冷霜所代表的意思其实是一个意思,寒露结冰就是冷霜。这颔联合掌了。两句一个意思那么其中一句就是废 话,没有实际意义。
承句中要有动词把画面活起来,整个诗中要少写名词多写非名词(动、形容 、 虚)这点最难做到。
(3)转句 是最难写的 ,一定不能跟承句断裂,承句的后分句(也就是第4句)要给转句做好准备,我们在写起承转合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中间两联的配合,特别是颔联上、下两联和颈联上下两联的意思不能一样,要上下联之间有变化 ,许多诗友合掌就是上下联的意思没有递进,个见最好上下联要掰开来写,第3句顺承起句写,第4句要往第5句上靠,第5句和第4句接,第6句要往第7句上靠。也可以学习杜甫四节式的章法和二节式的章法。
(4)起句要求兴,合句要求比
比的不够? 诗就没有味道。很多朋友起句不讲究,没有兴 ,合句没比,就像一段散文。 这不叫诗。所以,你自己写的时候最好要起句兴,合句比。
合句前分句(就是第七句)要收住前6个句子并给合句做一个相当好的铺垫,如果想第八句出彩,必须第七句铺垫好,你评阅的时候,要看看他第七句铺垫了没有?铺垫的好不好?一定要下足了功夫用最普通的文字,写出有深意的句子。要把读者的思维引向句号的后面,去继续游思想象。起句兴,合句比 ,经验是合句用景来结束比,用情来结束出漂亮句子。用情来比,容易笔尽意不尽。这个大家在写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锻炼这点,用个景来藏着情做第八句,效果能不好吗?诗友往往到了第八句都是直抒胸臆了,憋了那么久,也该舒口气了,不过这样的效果往往没有藏着更意味深长,太过直白的坦露自己的感情,像是祥林嫂了。
十三、不求句句好 ,但求一句精
找不出啥毛病,但是也没让读者动心的,这样的作品就已经失败了,因为你看上去不好不坏的时候,其实已经不好了,因为你的作品没有触及读者的心灵。
十四:用典是否合理:
其次我们来说诗词用典的主要形式。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 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
另一种用典形式是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也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用句的另一种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用典既要师其意,又要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方为佳境。用典忌生涩,忌使用僻典,忌词不达意,忌浮华,忌堆叠,我们俗称典故仓库。
典故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恰当,基本上,以写景为主的,不适合应用典故,以情说理为主的,可以适当应用典故增加其说服力,也不会显得过于直白的呆板,又增加了作品本身的容量和涵蕴。有的诗友的作品是典型的典故仓,比如他想歌颂爱情,写上梁祝,写上比翼鸟,写上连理枝,结果篇幅都给了典故了,没有你个人对爱情的理解,你这是爱情陈列馆,不是在写诗。
十五、有没有生造词现象
造词是否合理,如果读起来感觉突兀,或者生涩拗口,诵读起来不流畅,或者令人费解,或者用词啰嗦重复,不知道你这句话是在说什么,那么这种造词就值得商榷了。
十六:省略句子成份的技巧有哪些?是否应用合理。
省略句子成分可以很好的使我们的作品凝练简洁,用最少的话讲最多的内容,许多时候省略主语、谓语、省略动词等等可以尽量的删减掉繁枝侧叶从而突出主题,但是不恰当的剪裁会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这个主要还是靠感官辨别。大家具体应用的时候注意就是了。
十七:不同阶段诗友的作品对于立意的要求和变化
在品鉴中,许多初级诗友的水平是需要时间来慢慢提升的,所以尽量不要一杠 子打死,尤其是关于直白、炼字等问题,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可以达到的,那就需要我们在品鉴的时候注意根据各人水平来进行品评,主要还是要鼓励别人的积极性。
另外品鉴用语不要太过绝对,要给人留有交流不同见解的余地,如果他的作品合掌,也不要太过肯定的说出人家是合掌,要用不太肯定的语气来说 ,比如貌似合掌,感觉合掌,个见合掌等等,这样留给人思考的余地,可以把合掌的定义说给他听,或者分析给他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基本上你讲的明白 ,合掌与否自然就很容易判断了,如果你判断有误,结果先前又很肯定人家合掌,那岂不是你前后自相矛盾了吗?所以品鉴作品一定要注意给人留余地,也 是在给自己留余地,当然谦虚是一定要的,遇到好的句子、用词或者立意,不要忘了夸赞人家,小可学习了,等等。这些在自评与互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牢记!
另外,再说一点题外的话,不要一说到唐诗,就崇拜的五体投地。唐朝历史近300年,唐朝诗人有二千八百多人,共留下了四万九千余首唐诗,在这些诗中,好诗并不多,在这四万九千多首唐诗中,只有不到10%的诗是优秀的作品,唐诗的辉煌就是沾的这10%的光,这就是为什么后人精捡出了唐诗300首,后来又有人在这300首唐诗中又挑拣出100首唐诗。因为唐诗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人们对那段遥远历史中产生的唐诗历史背景不甚了解,也缺乏对古诗知识的了解,因此,就产生了遥远的、陌生的崇拜,这是个错误。
上述观点仅是个见,供广大诗友参考!
原稿草于2019年冬
修订于2020年2月


作者简介:
车云侠,笔名季风、冬晓、老槐树。【竹韵汉诗协会】会员,【全球华人文学社】文学总顾问、特约作家。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先后在国内及海外二十余家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上发表过作品。著有《车云侠文学作品选》、《车云侠散文选集》。文体多为散文、现代诗歌、古诗词,内容多以写景状物、讴歌自然、歌咏亲情、爱情为主。

NZ国学诗词艺术协会制作
本期编辑:贝玲娜

温馨提示
1、NZ 国学诗艺欢迎海内外文友来稿,诗歌、散文体裁不限。作品提倡原创,内容健康,杜绝抄袭,文责自负,谢绝一稿多投。投稿者请提供个人简介和联系方式。
投稿以两星期为限,超过两星期,可自行处理。 欢迎文友转发、关注平台,稿件请发至下列邮箱:
annasun799168@gmail.com
2、 本平台所刊载的内容所有权归作者,NZ国学诗词艺术只提供信息发布,不代表同意原作者的立场与观点。
